如果企业迫不得已需要启动裁员程序,你该怎么做?一个亲历两次裁员者
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若想加入冷芸时尚圈,请加微信L_yt119(或扫码以下二维码),并务必注明“冷芸时尚圈+姓名+入群理由”,并说明入群希望得到的收获本群只关注时尚行业内容,严禁发送广告、低俗、社会、政治等不相关内容。违者将被退群及拉黑。

引言
我曾经历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企业裁员(所在公司裁员,但我属于存留者),以及2007-2008年的市场危机裁员(我裁减了他人)。所以希望以个人经历分享下如果企业迫不得已裁员,具体该怎么操作?
提纲
一、我对近期裁员形式的看法
二、企业裁员,我的几点建议
1、了解裁员法律政策
2、给予员工充分赔偿
3、列明裁员标准及优先级
4、提前布局,预防可能出现的危机
5、及时处理问题,速战速决,不留后患
6、充分赔偿裁员之后,我们做了什么?
一、我对近期裁员形式的看法
首先裁员一定是最后一条路——断臂求生的选择。在裁员前期,企业应该尽量通过降薪、寻求借款/贷款、政府援助等渠道熬过危机。
其次,我个人的预判是,在近3-6个月内,不一定会有明显的大批裁员。
原因有几点。一是大家看到了各地政府都在出台政策,比如减免税、延期缴纳社保等等。各地银行可能也会给与一定的贷款支持。商家们也都尽量抱团取暖。如果员工愿意同舟共济,接受暂时前期降薪后期补偿,那么企业支撑到3-6个月是有可能的。

因此,真正的裁员影响很可能是3-6个月后才会显现。那个时候大家的关注点逐步散去,真正考验企业能力的时间来了。毕竟靠外力给与支持的方式实际上只是延缓生命周期,但是它并不改变企业的本质能力。
如果企业内功够强(身体够好),熬过这几个月会恢复健康。但如果底子本来就差的(身体不够强壮),临时措施只是延缓了生命周期。所以可能总会有面临类似问题的。
二、企业裁员,我的几点建议
1、了解裁员法律政策
如果迫不得已必须走裁员路线,以下是我个人的建议:
请务必先了解相关法规与政策。“裁员”与“辞退”员工在法律上是有本质差异的。前者规模庞大、且多因外部市场与企业资深经营原因。后者则属于个体原因。因此法律在对待“裁员“上是有具体要求的。一定要了解清楚法律流程。
我当时是有法律顾问的。我所有的裁员流程是按律师要求做的。其实聘请一个律师顾问并不贵。据我所知一家中小企业聘请一个法律顾问1年也就2-5万元间。即使只是为这件事情,专门咨询一次专业律师也是有必要的。另外,同步也可以向当地社保局咨询。
2、给予员工充分赔偿
一定要按法律要求给予员工充分的经济赔偿,并且学会寻求帮助。虽然企业裁员本就因为现金流问题,可能账上并就没有足够的钱,但是企业主一定要意识到一点——就是绝大多数的企业主比普通员工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
砸锅卖铁也罢,问朋友借钱也罢,向当地政府求助也罢,你的方法要比一般员工多!所以不要因为账上没钱,就放弃赔偿——甚至逃避跑路!于情于理于法,这都是不可让人接受的行为!
我在2008年危机中碰到过一些半路逃跑的工厂老板。他们就不辞而别了——实在是一分钱都没有了。有一个老板大概1年后回来又来找我,说他当时面临的困境(他是我们的供应商,我们的货也是半成品就留在了他们工厂)。他说他当时账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亲戚朋友借遍了,实在是被迫无奈逃跑了。结果路上因为犯了别的事,又进了监狱坐牢半年。所以才放出来。

他逃跑后,据我所知后来是政府部门出面解决了工人的问题(具体解决方案我并不清楚)。但是我想对那些可能真的濒临绝境的企业老板说,你可以去找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尝试获得他们的帮助。因为从社会治安管理角度而言,其实政府也不希望有突发性群体性失业的事件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我开端说,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请也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保持沟通。这个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至少让自己每步操作能符合法规流程。
现在无论是企业与个人都会被录入征信体系内。如果再发生老板跑路的现象,基本上你就很难再回到商业系统,很可能也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所以一定不要采用逃避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列明裁员标准及优先级
列明裁员标准及优先级。哪些最先裁员,哪些留着。其中几点建议:
通常裁员标准都是按照个人能力及对公司的重要性来排优先顺序的。以此为基础的同时,也请注意一些细节:
临近退休的人——要么将工资补偿到TA退休为止。不要在别人临退休前裁掉对方。
夫妻都在一家公司的,尽量保留一个。
建议在评估裁员名单前,对员工家庭经济情况有个摸底排查。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认为商业不该涉及私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建议还是需要考虑这个因素。
4、提前布局,预防可能出现的危机
我当时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在全面裁员前,我先辞退了一个我认为会给裁员带来麻烦的员工。这个员工也不算恶人,但是做事不靠谱,喜欢搬弄是非——原本我也计划辞退TA。
裁员本来就容易引起大家的不满情绪,如果此时有人出来煽动闹事,并导致它演变为一件社会群体事件(毕竟大环境也不好), 那会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所以如果企业有这类人的存在,要提前评估及安排好策略。
5、及时处理问题,速战速决,不留后患
我们的裁员是当天公告并且当天签了“终止劳动合同书”的(合同名称在这里是否该被称为“终止劳动合同”请大家咨询专业律师。我已经忘记我们当时签订的合同具体名称叫什么。但是目的是一样的)。我当时操作这一切有一个原则——就是既要合情合理合法,但也不能留任何后患——所谓的后患就是不能过了几个月或者几年后还有人来给你论理赔偿金或者其他诉求的问题。
所以我请律师起草了“终止劳动合同书”。当时律师说,大家接受按法律赔偿的赔偿金肯定没问题,但是让他们同时签字“接受赔偿后不再因任何原因起诉”之类的条款可能有困难。
最后我是这样操作的。具体签订合同前,我请所有人聚餐。聚餐上,我告诉了大家这个消息(其实大家多少也能有所预感)。我非常坦诚地把公司问题告诉了大家,并承诺会按法律赔偿大家。

我请大家把这场聚会,当作一场“毕业聚会”:我们在一起数年,现在是告别的时刻。大家可以像学校毕业那样彼此写卡片留言。我希望用这种氛围让大家感到的是“温馨“的告别,而非”残酷的“分手。
我包了两个包间。一个包间,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另外个包间,则是我和律师请每个员工到这里来。律师会把所有相关法律条款以及赔偿金额告知员工,并且告知员工作为律师,自己为自己说的每句话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员工就法律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她。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就请签字。
最后每个人当场签字。
6、充分赔偿裁员之后,我们做了什么?
取决于企业裁员是部分裁员,还是公司关闭全部裁员。两者处理方式不太一样。
裁员是个过程,它不是一两天就能结束的事情。如果是公司关闭而裁员,那么还涉及到留部分员工收尾。我们当时的做法是对于留着收尾的员工,给与了比法律规定底线更多的经济补偿。最后绝大部分人还是尽心尽力的站好了最后一班岗。所以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正直与明白事理的人占大多数。
如果是部分裁员,那么如何处理好留存员工的心态是当务之急。我当时经理了被裁员后,虽然我是留存者,可是内心很复杂。一方面有庆幸;另一方面又有恐慌与忧虑。

毕竟朝夕相处的那么多同事半天就离开公司了。周围一片空座位,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另外也觉得心不定,会不会再有裁员啊?这次没裁到我,也许下一个就是我呢?我还要不要继续努力工作?这家公司值得我努力工作吗?这家公司还有前景吗?等等。
而与此同时,被裁员工的工作全部积累给了留存员工。换句话说,一方面其实人没心思做事;但另一方面工作量也增加很多。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在我心理至少持续了一个月。
后来我当时所在的公司有几个做法,我觉得值得借鉴:
-召开留存员工大会。阐明公司的新目标与新计划。让大家了解企业实际状况。其主要目的是给与人希望与信心。
-给予每个留存员工多发了2-3个月的奖金。这个实惠的做法说实话至少对我个人是种强心剂。让我觉得公司还有希望。
-公司每个月都报告业绩增长及利润增长。这个及时沟通让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又逐步看到了希望。
好了,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如果你觉得它有帮助,欢迎关注”冷芸时尚“并且”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