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切.格瓦拉《论游击战》第一部分第一节

2021-05-23 18:42 作者:贝利撒留执政官  | 我要投稿

切.格瓦拉的《论游击战》节选


切.格瓦拉


  第一部分 第一节 游击战的起因


  游击战士是一群社会改革者,他们拿起武器,其是被压迫人民对他们的压迫者的愤怒的化身。


  游击队战斗的目的是改变社会体制,因为这种体制令他们所有没有拿起枪的兄弟姐妹陷入了耻辱与苦难。


  对游击战术的深入分析之后,所有的一切都表明游击战士应该在条件简陋、人口不太密集的地区活动,因为在这些地区,人民为社会改革而作的斗争,其目的大多是——而且几乎只是——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游击战士首先是个土地革命者,农民群体的愿望是成为土地的主人,成为生产工具的主人,成为他们牲畜的主人,成为一切他们为之而生,也将为之而死的东西的主人。


  游记战争有不同的形式,其一是作为大规模正规部队补充的一种斗争形式,苏联境内的乌克兰游击队就是这样的例子。


  其二是一个投身于反抗已建立的政权(殖民或非殖民的)的武装团体,该团体以其自身为唯一的基础,并且在乡村地区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中,无论激励斗争的意识形态目标是什么,其经济目标总是由对土地的渴望所决定的。



  随着游击力量的壮大,游击战有可能转化为常规战争,这种特殊的战争类型,应当被看作其他战争类型的胚胎和前奏。游击队在每一场战役,每一次战斗或冲突中打败敌人的可能性有多大,其成长的可能性和其战斗形式最终转变成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就有多大。

古巴游击队


  因此游击战的基本原则就是除非能打赢,否则就不要与敌人进行战斗和发生冲突。


  所谓军事战略战术,代表的就是不同集团的目标和怎样利用敌人的全部弱点来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由于由游击队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再加上存在许多不受敌人控制的区域,因此要确保出其不意的实施游击进攻总是有可能的,而这正是游击战士所应当做的。


  “打了就跑”,有人一提起这个就无比鄙视,然而这种说法很准确,打了就跑,然后等待设下埋伏,再次打了就跑,不停重复,让敌人得不到喘息,这一切似乎呈现出一种负面的特点,一种退缩的态度,一种逃避正面作战的态度,然而这正是游击战争整体战略的一个结果,其最终目的与任何战争都是一样的:赢得胜利,消灭敌人。


  因此游击战所处的,显然是一个其自身无法提供机会取得大胜的阶段,但却是战争的初始阶段之一,并将得到持续的发展,直到通过稳步的成长,游击部队具备了正规部队的特征,到了那时,它就能作好准备,去给予敌人最后的打击,去赢取胜利。


  最终的胜利总是由一支正规军队赢得的,哪怕他刚开始时是一支游击队。


  伪革命者所托庇的论点是,面对职业的军队,我们无可作为,他们坐等所有必须的主客观条件自己送上门来,而不是努力去加速这些条件的形成。


  有必要让人民弄明白,把争取社会利益的斗争局限在和平辩论的框架内是毫无意义的。


  当压迫势力违反他们自己制定的,法律把持着权利时,和平就已经被打破了。

切.格瓦拉


  笔者总结:游击战要么配合正规战,作为正规战的一种补充而存在,要么从游击发展到正规。


  在发展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和加速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而促成革命的根本在于人民群众对社会公正和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渴望,而游击战士,正是这一渴望得不到实现的愤怒的化身。


切.格瓦拉《论游击战》第一部分第一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