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法媒热议:中国年轻人都快把寺庙挤爆了!

2023-06-16 21:09 作者:沪江法语  | 我要投稿

最近,一篇法媒的报道引起了法语君的注意:




标题《中国:年轻人重回寺庙》


看来连法媒都关注到国内“寺庙游”火爆的现象了。在普遍印象里,寺庙一般都是中老年人会选择的出行目的地,为什么反而这届年轻人都奔向了寺庙?看看法媒是怎么报道的。


中国年轻人奔向寺庙


以往,游客们为了搞怪会在佛教场合做滑稽的膜拜动作,但如今不同了:中国的年轻一代是真的在祈祷——为了得到好运,赶走焦虑


在许多人为了得到玲娜贝尔的拥抱而在迪士尼排着长队的同时,另一些年轻人毫不犹豫地投入佛祖的怀抱。


根据携程旅行的数据,从今年年初开始,包含寺庙的景点门票销售量涨了310%。从二月份起,订了这些票的人当中,超过半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他们大清早爬起来,走上寺庙红砖金瓦下的小道,就为了给佛像烧上头香(做第一个在佛像前插上香棒的人) ——这和在网上敲木鱼积“功德”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性质了。营销服务平台巨量引擎Ocean Engine提供的指数显示,一直到2019年,“寺庙”一词在社交媒体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而四年之后,这一词的出现次数翻了将近400倍。在今年1月6号和3月16号之间,“寺庙”这一关键词的搜索数量爆炸性增长,上升了586%


在进行这些搜索的人群当中,18至30岁的年轻人占比已经超过了1/3,很快就达到一半了。但是这些对烧香祷告如此执着的年轻人到底是在寻求什么?难道他们真的已经清心寡欲到准备出家的程度吗?



从前,那些业余时间“上山求佛”的人不过是少数。这些人一般要么是想在寺院里住一段时间,寻求片刻清净,或者是来体验和尚的日常生活,远离职场压力。如今,大家都找到了平衡世俗生活和佛家信仰的方法:进入一个寺庙,向众佛祈福。


"Or à volonté"财源滚滚来


寺庙已经成为了灵活应变的年轻网红的最爱拍摄地之一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寺庙,甚至超过了他们对游乐园的喜爱。正是因此,在二月18到19号这个周末,携程平台上寺庙类经典的门票每日销售量涨了150%,而游乐园的销售量才增加了75%。


根据一些佛教信徒目睹,杭州的灵隐寺在3月5号到12号这一周人满为患,从早晨七点就排起长队了。同一时间,北京的雍和宫(又称喇嘛庙)也没闲着,每日卖掉了四万到四万五千张门票


杭州灵隐寺


二月份,西安的广仁寺前,年轻人排起了长近一公里的队伍。最近,广仁寺成为了社交媒体创作者的必游之地。


面对这样的人潮,连菩萨都不得不加班了!尽管如此忙碌,寺庙仍然尽可能回应信徒的需求。每次考研或考公的报名和考试期间,社交网络便会被灵隐寺的广告淹没,而在线上进行电子许愿的信徒更是数不胜数。在一条十二秒的祈福视频下,五千多人都许了个愿。


烧香拜佛这一从前不被看好的举动,如今却在年轻一代当中广为流传,成为了缓解压力的方式。


这些涌入寺庙的年轻人都在向佛祖祈求什么?总不能直接抓个路人来问吧。因此,我们采集了雍和宫的祈福手串的销售数据。在468个卖出的手串中,47%给予的祝福是“财源滚滚”,证明了如今年轻人最重大的顾虑不是找对象,而是得到财神的眷顾。



除此之外,30%的消费者购买了五行手串或金刚项链,以祈求在各个方面都顺顺利利。所以说,除了钱之外,他们仍会追求健康,并祈求自己的婚姻能够幸福。然而,只有2.1%的买家优先祈求桃花运。比起爱情,大部分人更注重事业。他们在财神的牌位前长跪不起,但是在姻缘树前走过时却正眼都不看一下。这便印证了很久以来人们对当今年轻人的评价——他们只想赚大钱。


事实上,在这些烟雾缭绕的神圣之地,他们虔诚地向众神祈祷是为了减轻当下的不安。在如今充满动荡的大环境中,每个人最热切的希望是全家人的平安与健康。而在每个“上岸”的许愿背后是一个对考试充满焦虑的年轻人——北京的卧佛寺系着密密麻麻的祈求学业和事业顺利的红丝带



有些人则尝试和菩萨成为“好朋友”,他们会把所有无人诉说的烦恼向菩萨倾诉。因此,他们不仅仅寻求取得内心平静的方式,也需要一个释放焦虑的出口。


总之,无论是为了游玩,为了考试顺利或找到工作,还是为了结婚生子的愿望,参观寺庙的任何动机都很合理!


念珠手串不能少


为了愿望能够实现,年轻人们怀着极大的虔诚之心努力完成佛教的祈福仪式。那当然要早起排队去在佛像面前长跪以示敬畏之心,这是最基本的!但是如果真要让这一过程没有白费,还应该买一件开过光的宗教物件。这些物件飙升的价格和掀起的购买狂潮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它们的痴迷。人们在佛教商品商店前排着队,这样他们就可以把一个护身符或一个佛珠手串带回家。“一个2000元的普通挂件,我看都不敢看一眼。但是我想都没想就花了2000元把一个挂着佛像的珍珠项链带回家。”


原本,这些物件的成本价可能最低几十块,最高五六百块。最便宜的是南京鸡鸣寺的手写祝福(每张成本1毛钱)。这些祝福可以寄回家去,消费满200元还可以免运费。



去年八月,在灵隐寺前,人们顶着40度的高温每天从清晨六点开始排队,就为了能买到它著名的十八籽念珠手串。有一段时间,这些手串全部卖到断货。


在北京,雍和宫的手串如今跻身全聚德烤鸭和稻香村传统糕点之列,并居“北京三大特色”


付25元买门票之后,虔诚地在庙里完成了祈福仪式,并在离开前买一串890元的半透明绿色念珠。



虽然年轻人在参观寺院时不一定会详细阅读每个地方的解说,但在选择念珠手串时,他们会提前几天做好攻略——颜色、尺寸、材料、图案、寓意,一切都是经过仔细研究的。比如黑色是财神在人间的化身,所以象征着财源广进;红色代表桃花,象征着姻缘;柔和的粉红色也不再是一种会让人嫌弃的颜色(“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了?”),而是代表着和平与繁荣。

*注:关于颜色和寓意这部分,法国人了解不够深入,故原文中颜色和寓意的对应可能会有误解。



对于那些最“贪心”,希望方方面面都能成功的人,那就必须选一大堆颜色,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愿望都成真。


在无法到场的情况下,一些年轻人甚至会委托人代购一个开光物件。但是这样需要付出代价——一个价值200到300元的灰珠手串的价格可能会翻三到四倍。更不用提,这些“委托人”实际上的进货点可能是义乌批发市场,而他们卖出天价的物件可能都是假货。



内心深处,年轻人对寺庙如此喜爱,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在那里得到转运。


所谓对佛教和道教的热爱都是因为他们迫切需要找到某种安慰剂,让他们从忙碌生活的无尽压力中稍稍喘口气,让他们能重振精神,以此面对即将到来的一个又一个苍白的早晨。庙宇、念珠,这些被年轻人寄予希望的物件,也不过一种精神上的依托。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去寺庙烧香拜佛比去看心理医生更有效果。


因为人们不是总说,人生是3%的命运。7%的努力,而剩余的90%就交给佛祖。


法媒对于中国年轻人热衷于“寺庙游”的解读,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法媒热议:中国年轻人都快把寺庙挤爆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