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行

北京的夏天总是很热的,有一种被关进被烧得过于热的干桑拿房里的感觉,这是常态,但身体也总还可以畅快地把汗流出来。但若是有暴雨将至,便成了一种最令人难受的闷热。而近些天北京却是隔日便见场雨,空气中的、地上的水气便真的令北京变成一个大的蒸屉了。
夏天另外的特点便是蝉鸣。都说称其为“知了”是因为鸣叫声像是“知了”,可怎么听却总也听不出“知了”的声音,便只能听着,也找不到什么特别合适的词来描述它们的叫声了。知了的声音总是愿意从比较葱郁的树上传过来,不管这里的树是否成林。不过若光以蝉鸣的美感而言,我倒是喜欢树略少些。树少些,蝉也便少些,那知了何时在奋力振翅声音颤抖,何时变成了声音平稳的一段颇长尾音,每一段声音都能听得清晰明白,有时还能有此起彼伏之感;若是到了树木茂盛处,树多,蝉也多,所有的知了都在用了大力气叫,也顾不上什么配合了。耳朵里便是遭了殃,嘈杂的声音从头上倒下来,灌进耳朵里,便只能听见一片“嗡嗡沙沙”的声音,可以称得上噪音了。又是高温,又是这嘈杂的背景音,搅和在一起就会让人格外烦躁,恨不得抓下来几只吃了才好。
城市里的人,整日便是空调冷饮,像我这种略微懒些的,除非有事情,恐怕是一步都不肯走出家门的了。即便时常有出去走走逛逛的欲望,见到天上挂着那么一个要人命的东西,也就打消了一切“危险”的想法,老老实实在家里坐着了。
而前些日子爷爷过生日,父亲想回去兰州待上几天,查了查,这时那里的平均气温正是比较适宜的时候。加之长辈过生日这么一个明面上的理由,过去避暑似乎也就成了情理之中。
一天一夜的火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便将我们一家人从北京带到了兰州。下车的瞬间便感觉到丝丝凉风,不由得感叹真的是来对了。
兰州,说起来应当算是我半个老家。父亲生在离兰州不远的白银市,而我们家在兰州也有亲戚,二姑二姑父就在这里常住。名义上算半个老家,但统共也没能来过几次,我能记忆的也不过是4,5次而已。还有两次仅仅是作为过路,匆匆而来,短暂停留,匆匆而去,实在不能算是来过。故此对这里印象极为有限。
打开地图来看,整个兰州市都是随着中间那一条黄河蜿蜒着的,这也造就了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家在七里河区的姑父,正好住在黄河边,我们也就有幸能够每天从窗子看得到黄河的流动了。房子南北通透的构造让凉风同丝丝潮气自在的穿过客厅,让我这种受尽空调洗礼的人感到别样的舒适——如果有自然风,谁还会愿意去在空调房里呆着呢?
黄河一直被称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是啊,对于农耕民族来说,一条横跨了整个中国东西部的河流意味什么,不言而喻。也因为她这样的属性,被染上了一丝神性,那些不在黄河身边的人,总会与她下意识拉远距离。而我这次才算是有幸与之前一直围着“神性面纱”的黄河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这才发现,黄河的存在,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
黄河确实是像她名字所说的那样“黄”的,河里的含沙量极大。若是伸手去里面捞上一把,等水从手里慢慢渗走,留在你手里的会是一层薄薄的泥。这种泥很黏,又极容易干,全然不像华北平原这边的土质。若是时间稍长不去洗,那你便得费上半天劲,又是扣又是搓的,才能保证你注意到的地方被洗干净。若是稍不注意,便一定会有泥留下来。很是费劲。白日里不论太阳多大,总也是照不透黄河的。只能看到河面上因为河床不平而形成的漩涡,和时常在河面一掠而过的燕子们。
这样的大的含沙量,河里还会有鱼么?其实我是挺怀疑这个河里有鱼这个说法的,毕竟那么多土,会不会把鱼都闷死在水里呢?直到某天早上,看到有个头戴草帽的大叔一直在岸边拿渔网捞着什么才明白:噢原来真的是有鱼的。看他身边的自行车上还挂着一个黑袋子,探头看看,几只鱼鳃翕动的鲫鱼正在里面或横或竖的躺着。而之后这些被我怀疑不存在的鱼更是安静的进了我的肚子,这种真实,又怎么可能没有鱼存在呢,是吧。
这个时节,白天的黄河边只是三三两两的散落着几个人,一来是要工作,二来则是热。即便就在黄河边上,中午炎热的高温和毒辣的太阳也能把人死死的挡在家里出不来。而到了晚上,河边则是变得热闹而安静起来了。相比白天,晚上的气温不过23度上下,在河边这个温度会更低,而时时从河面上送来的凉风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渴望凉爽的人们,自然而然就聚集在了河边这块宝地上。最初也只是人们同朋友或家人,在河边散散步,聊聊天;而后来商人们则是嗅到了此处夏日夜间带着凉爽气息的金钱味道,渐渐一些简易的凉棚同躺椅便出现在了河滩边上。人们也很欢喜有这样一种服务在,于是那些凉棚和躺椅便在河边上常驻了。再加上时不时送上的三泡台和瓜子,这些地方便成为了人们聊天,休息,乘凉的最佳地点。离摊位稍远的地方,长长的河滩上,也总是能看到人影,虽多却并不拥挤,总是能隔着让人舒适的距离,各自聊着些什么,别人却也听不到。在河边也总有些人蹲坐着,或是举着手机玩着游戏,又或是拎着酒瓶,懒散的坐着,看着河边,不知其所想。月光洒在河上形成的反光打在他们的对面,月下河边的一片剪影总是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远方的河对岸,城市灯火仿佛与此处无关,也与这里的人无关,奔波忙碌了一整天的他们,到河边来寻求一片安静同舒适。将自己隐没在河边黑夜中的人们,无数平凡的人们,生活在这河边的人们,才是这条河真正承载着的东西,能够被称为母亲河,不光是因为养育了土地,不光是因为能提供日常所需的食物,不光是因为方便种植的肥沃的土地。无数个平凡的日夜,无数聊天时的欢笑,无数失意时的泪水,无数烦闷时的抱怨,融进了这条河。相比黄河沿途上的壮观,被围拦围起的景点和由人代划的羊皮筏子,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之倾心和赞叹的原因。壮美之景或许能激起人的敬畏,但永远唤不出人心底的亲近。
看着远远流去的的河,我也仿佛随之而去,去感受那河中的暗流,平静与漩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