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在,梦就在

2023-07-27 23:56 作者:有钰诗斋  | 我要投稿

《长安三万里》中高适说“人生能有几个知己?”知己难求,知己的认可更难求。有时候你把别人当做知己,可能人家就把你当个“搭子”,最后潦草收场。只有两人都认可彼此是知己,友谊才有丰盈的空间。临大一年,我学习平平、娱乐寥寥,但寻得一位知己,足以称得上不虚此行。我们因对方的文章而产生共鸣,又对《无问西东》所传达的精神认同,逐渐熟悉起来。我们都是对朋友要求很高的人,起初她称我为知己时,有些惶恐,我时常担心自己能否“胜任”此角色。时间久了,我们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也在对方口中发现了自己拥有却常被忽略的珍贵品质,这些日子里成全了对方,最终也成全了自己。 说回《长安三万里》,画风唯美、内容丰富、满足感十足,美中不足的就是我没和姐(那位知己说,以后你写我,就单论一个姐字)一起看。《纵横宇宙》上映后不少人直呼过瘾,但我对漫威宇宙毫无涉猎,难以欣赏,权当休闲一乐。此片不然,它以高适回忆的视角追溯了与李白的交情,其中一些细节无不可以和自己的所学联系起来,每每听到古人吟诵诗句,仿佛置身其中,激动且满足。更值得观看的是一些诗文的化用,比如李白洞庭葬友时将酒洒入干草,立刻明白了《左传》中“包茅缩酒”是怎么一回事。青年杜甫对高适说“李白一定是在胡姬酒肆”,也符合李白“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形象。众人在酒楼作诗宴饮的情节,将饮中八仙之李白、贺知章、张旭、崔宗之熔铸其中。“曲江宴饮”一情节中有句画外音“这次进士有17人”,虽与白居易的时代略有出入,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那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此外还交代了“崔颢题诗在上头”和“岐王宅里寻常见”的背景。这些并非诗句的直接吟诵,而是将有关故事巧妙改编,类似于“彩蛋”的设计使观众自己理解,相关知识储备越多,能得到的信息就越丰富,丝毫不逊于《纵横宇宙》的彩蛋安排。 少年杜甫在狮头中说“写诗我喜欢,可是写诗,人人都会啊”,不禁感叹那是人人写诗、爱诗的盛唐,突厥的使者、吐谷浑的商队、回纥的藩臣往来于长安的街道,彼时的长安是宇宙中心,大唐的风度是难以想象的开放和自信。同时杜甫的话也使人感受到一丝压力,纵使是“七龄咏凤凰、九岁书大字”的杜甫也担心无法立足于这个时代。如果一个人立志成为一个作家,那他在阅读前人作品的时候就会想“为什么前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如果我写不出来就完了啊,文学史上就无法留下我的名字……”尤其是到文学院后,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身边的同学动辄就精通琴棋书画、得过全国写作××奖,常在“不盲目攀比”的淡然与“同龄人都这么优秀”的感慨中感到压力。姐常在我沮丧或得意时鼓励或教育我。我们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同时拥有积极进取的斗志和波澜不惊的心态实属不易。 电影院中有很多小朋友来看此片,当电影中的人物吟诵《黄鹤楼》《别董大》《静夜思》等诗时,他们争先恐后地接出下句,但在《扶风豪士歌》《杂曲歌辞》《寄远十一首》等诗时全场又是一片寂静,这不失为一件趣事。现在网络发展很快,能创造出很多新的语言,当下流行“玩原神玩的”这句梗,已经不会有人再说“蓝瘦香菇”了,这种网络语言是速朽的。但诗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不朽,能经过时间的考验且长久根植于人们心中。复习古代文学的时候,与一位朋友一起整理复习资料,她说“真诚永远是必杀技”。这部电影就十分真诚地为观众呈现了大唐的事件,它也如大唐一样包容,将对电影的理解全然交给观众,你把它当做一部娱乐电影、文艺改编、古诗盛宴都不为过,它是电影公司的工具、是家长带娃的娱乐,同时也是理想主义者的信仰、是浪漫主义者的情书。那些小朋友现在只是会背诵,等某日他们或许也会为三省通衢的大观所震撼,也会遇到一位值得以“愿岁并谢,与长友兮”相赠的知己,也会理解何为睹月思乡。他们在产生这种感情的时候,以一句古诗甚至写一首诗来抒情,我认为这部电影就发挥了巨大价值。日后工作时,或许也不用再考虑“扬马”的名词解释为何、《左传》的艺术特征如何,但能够回想起朋友曾把古代文学考了80多分的喜悦与自己分享,便觉得值得。那时我们可能不记得明义楼门前的树开了怎样的花、文心潭里的鱼以怎样的姿态跃出水面,但遇到困难时有在羲之湖畔闲庭信步的从容就够了。 电影最后说“只要诗在,长安就在”,我想这也是在面对无数人问“你是学中文的?中文还用学?”时可以回答的。何其有幸自己能够凭借浅陋的涉猎看懂电影的大部分情节,并在其中获得难以言说的审美体验!又是何其有幸小时候爱上古诗词并在大学有机会学习中文! 谨以此赠予读到这里的你。

诗在,梦就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