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003】如何逃离让我窒息的母爱?
读者来信
我的家庭没什么大问题,没有家暴没有酗酒没有赌博没有出轨没有重男轻女……我可能听起来没那么惨。但是我感觉在家大部分时间都是焦虑的不开心的。
我出生在一个东北十八线小县城,我妈是一名小学教师。我妈是坚定的“学习改变命运”信奉者,她一直觉得学习很重要很重要,因此她特别在乎我的学习成绩,也对我成绩抱有挺大期望。
我小学的成绩还不错,但也没啥引以为傲的,毕竟小学嘛而且在一个教育有些落后十八线小县城考到前面没啥骄傲的。
初中是我噩梦的开始,其实我觉得我初中成绩可以更好的,但是我从初中开始我的心态真的各种崩崩崩。
到了初中,首先我妈的神经就开始紧绷了,因为她觉得初中是进入了关键阶段,毕竟要迎接中考。她密切关注着我的学习,她紧张我就得被迫跟着紧张。初中的时候,我和一个女生基本天天放学一起走,她知道了这个女生的排名,成绩不算好,立刻说:“以后不要再和这个女生接触了。”我觉得她让我好难办,明明本来天天一起走,突然让我和人家不接触?再有,为了学习我连交朋友的自由都没有了?
她觉得什么都要给学习让步,我头发属于很爱出油那种,正常来说不天天洗至少也得两三天洗一次,我一周洗两次我妈都觉得我浪费时间,她觉得一周洗一次就够了,我洗一次头加吹干也就半个小时左右,但她觉得这很浪费时间。所以我被迫顶着个大油头上学,我自己难受估计别人看着也难受,洗头是件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吧,但是我却没有“洗头自由”。洗澡也是,我想天天冲个澡是不可能的,还好是在北方,当时我同学也不是都天天都冲澡,要是在南方我真的会臭死吧。
还有,初中的时候买衣服,当时网购不如现在发达普及,很多时候都去逛街买,我妈说:“你哪有时间逛街呀!”所以都是她出去逛街的时候她直接给我买,她买什么我就穿什么。怎么说,就是这种小事就足够让我窒息,我觉得我的生活只有学习不配拥有别的。
我考不好,她的心情就会不好,她心情不好也不会让我好过。我考不好的时候家里就会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血雨腥风,到假期她都不会给我好脸色,我还要看她气得咬牙切齿的样子。家里气氛像死人了一样,很压抑,我在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时候我考的不好她还会急得哭。我考不好她很绝望,而她的绝望也会让我绝望。所以我很怕考不好,因为我考不好会就会受到折磨,我的日子就会不好过。
面对考试我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一想到我考不好我妈的样子我就难受,一想到考不好我将面对的局面我就很害怕。所以在学习时,我反而很慌张,很焦虑,很容易心态崩。因为真的太怕失败了太在乎结果了,所以心态容易出问题,心态出问题状态也容易出问题,一道题没会就会苛责自己然后心态崩掉,学习学得很暴躁。这样的状态下效率往往并不高,
最后的结果是:学得状态不怎么好,考得也不怎么好。考试前一个月真的总是被焦虑折磨得没有食欲、嘴上起泡(我一上火嘴唇上就会起水泡)、感冒,心里压着一块石头一样。如果我妈能说一句:“没关系,尽力就好,考不好就考不好吧。”我就会好很多。但是,事实是我必须给我妈一个她满意的结果,她说:“我就是看结果,你跟我说过程没有用,结果不好就是努力不够。”
我好累,心累,所以我面对学习面对考试无法“轻装上阵”的,我背负着我妈对我的要求,因而我面对学习总是手忙脚乱,慌里慌张,最后陷入“越想考好越考不好”的魔咒。我考不好,我妈又会大发雷霆,她大发雷霆我又会再次陷入焦虑,我焦虑又会考得不算理想,恶性循环!
知道自己考得不算好以后,又要思考怎么告诉她这个结果,真的是在学校如坐针毡,心里慌得一批,老师的课根本听不进去。接下来是地狱式的寒暑假,她是老师嘛,我放假她也是会放假的,所以我寒暑假都是和她共处的,她会安排我的一整个假期,早上几点起来,上午学哪科下午什么……而且她会直接坐我对面看着我学,我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这一假期是没什么自由可言了,想放松一下是不可能了,而且也不能提什么小要求,比如买喜欢的衣服啊喜欢的东西啊,因为她觉得考得不好的我不配。
我觉得我真的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初中时我就感慨生活为什么这么难呢?我觉得生活令我喘不过气,而且无处发泄。在一次次心态崩轮番折磨之后,我的成绩没那么突出了,人也消沉了。
其实我初中成绩不说好吧,但也没多么差,不是差等生那种。我们当地小县城有三所普通高中,其中一高最好,二高和另一个就不怎么好了。怎么说,一高每年高考起码有三四十个过600的,在二高500多分可能就是最高分了,二高无论成绩还是学习氛围都是不如一高的,想将来考个好点大学中考还是要努力奔一高去的。
我读的中学一个年级大概800人,每年中考差不多150人左右能考上一高,也就是想考上一高成绩基本要在年级前150名以内。我初三模拟考我考过几次130 140名,这样的成绩不能给人绝对的安全感,万一发挥不好一点就考不上一高了,我妈就很焦躁,不停地push我,总给我的班主任打电话了解我的情况,她应该是我班家长里给老师打电话次数最多的。有次考完试还用很绝望的语气和我说:“你要是考不上一高可怎么办啊!”
在她眼里考不上一高我的人生就毁了,要不然她也不能用那么绝望的语气。还因为怕我考不上一高,她生了一场病。OMG ,她痛苦,我也很痛苦,我还没考呢,她就已经病了一场,假如我真没考上,那真不知道会怎么样了,她会歇斯底里?她会抑郁?她会大病一场?难以想象……但不管怎样,如果我没考上,她不好过,也不会让我好过。所以我当时说压力山大真的不夸张,特别特别怕考不上,难以想象自己考不上将要面临什么。她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心理负担。好在最后我考上了一高,我觉得算是自己救了自己一命。
她的窒息行为还有不少,理直气壮翻我日记,用她手机登陆我QQ翻看我QQ空间……而且她对我的付出更像是投资,她给我花一分钱都想在我学习上看到回报,没看到成果她就心里失衡,觉得她的付出不值得。她会给我做一日三餐,但是总说:“吃好了才能有精力学习。”而且她明确表示过我如果不好好学习混日子的那种,我是没有这种待遇的。高中时,我成绩不怎么好,她说:“我也想给你买你喜欢的衣服鞋,但是我没心情给你买。”《小欢喜》里乔英子的妈妈被人称为令人窒息的妈妈,我觉得我妈有时候做的事比乔英子妈妈更令人窒息。
到了高中我的心态彻底崩了,我觉得我当时像是弦断了一样。我成绩一点点后退,我成绩不好以后我妈心态也崩了。我高考自然考得很差,我妈接受不了,我妈耿耿于怀,一直对我心存怨恨。这成了她的心结,解不开的结。有一天她说:“自从你高中学习不好后,我就再也没开心过。
感觉压力焦虑对于我来说是种拖累,强大的精神内耗。都说压力转化为动力,但是我感觉压力过大不但转化不了动力,还会成为物理学概念中的“无用功”。我觉得我的学习历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个背着包,腿上绑着沙袋的选手参加200米比赛。他跑到终点很累,比其他选手都累,但最后的成绩往往是倒数的。跑前面的选手都是轻装上阵的,穿很轻的跑鞋,没任何负重。包和沙袋就是压力和精神内耗,它让人很累,但却带不来好的结果与成绩。
大学终于脱离了她,我体验了两年云卷云舒的大学生活。整个人都是舒展的,轻盈的,精神上是放松的。感觉生活好了起来,我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我有了自信。初中高中我觉得我都是不自信的,因为那时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特别狼狈不堪。到了大学我感觉内心开始有了能量,人也有自信了,心态也是乐观的平和的。不禁感叹:原来这才是生活哦,原来晚风这么温柔,原来生活可以这么惬意。即使有时候有点小emo,也能够排解,戴上耳机听听歌,一个人去海边吹吹海风……之前连排解的方式都没有,没有手机也听不了歌(大学之前我妈把手机当毒品),也没有出行自由,跟父母倾诉得不到安慰反而挨一顿说。当时我感慨,焦虑毁一切!焦虑毁生活!焦虑毁人!
好景不长,大三的时候因为疫情在家,还有谈了一段恋爱遇到了一个垃圾的人,情绪很低迷。这次比之前要严重,后来被确诊是强迫症。这个病贯穿了我的大三大四,当时状态真的半死不活一样,很不好,导致我没有精力学习也没有精力实习。这里不过多赘述了,因为这里详讲的话又更是长篇大论了。
我感觉我和我妈就是相互折磨,她折磨我,我也折磨她。我的学习工作使她焦虑,她又会把焦虑传递给我。这些年,她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她痛苦,我也痛苦。而且又痛苦,又没有换来好的结果。
现在我真的蛮痛苦,好怕自己彻底崩溃。恳请能发布出去,网友们给我分析分析,给我一些建议。

互助组回信
UP青年互助会·北京第三组
建议人: @鱼清一 @云帆破浪 @萌萌 @瀚瀚
亲爱的小咩,你好。
看了你的叙述,非常感同身受,相信每一个孩子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一定程度的“独立战争”,才能脱离父母权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之道,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take it easy,不要太焦心。
谈到具体的建议,主要有如下三点:
第一,首先尝试理解妈妈。从你的叙述看,妈妈可能反而是更需要帮助的那个人。望子成龙是所有爱孩子、有责任心的父母都会有的自然表现,但你的妈妈显然做的过于极端了。我无法揣测妈妈的人生经历,情感生活,工作状态,人际状况等,但我相信她这种强烈的控制欲和焦虑情绪一定不是无端而起,了解这背后的原因,并帮助他走出来,可能是化解你们母女关系困局的根本。
第二,增强自我意识。从你的叙述来看,你一边在表达对母亲做法的不认同,一边却又是完全按照母亲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自己的。这种认知和行动的拉扯自然会让你陷入痛苦。建议先给自己做一个整体的梳理,认清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建立起不依附于他人的自我评价,而不是让别人的行为和情绪带着自己走。想妈妈尊重你的想法和意见,就要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能够摆脱对妈妈的依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更独立,让妈妈看到你可以靠自己的判断过上很幸福的生活。
第三,多和妈妈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吵架显然不在这个范畴中。在生活中选一些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间,从小地方切入,让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比如你提到小欢喜,何不邀请妈妈跟自己一起看,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们自然而然就会探讨起乔英子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并可以以此延展到自身的母女关系,给双方一个了解对方立场和感受的契机。想要提醒的是,在这种探讨中不要带着一种受害者的埋怨和指责,而应该理性客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另外,向你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也可以和妈妈一起看,相信对你们都会很有帮助。(希望讨论后妈妈意识到,应该因材施教,成功不是只有一种标准。过度施压,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更多可能性)
最后,也想要提醒如下几点小问题:
1在亲密关系中也要时刻保有自我意识。不要因为成长环境太压抑,有个人对你好一点,你就忽略了别的方面的考量。很多人渣也很会精神控制的,一定要意识到这些,不能被眼前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有的人被人渣抛弃了,还内疚找自己的问题,再次陷入抑郁。
2也许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带上了父母控制欲和焦虑的影子,如果是,需要及时克服,否则对建立人际和亲密关系也会有影响。
3不要有过分的讨好型人格。“这次求助发的篇幅有点长”“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可以告诉我”这些话看得出你很客气,很在意别人对你的反馈。适当的礼貌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分的在意别人的看法,则会让你在职场、友情、爱情上都陷入被动,对自己是极大的消耗。
4避免报复性选择“自由”,压抑太久了,现在自己成年了就报复性选择躺平,如果有这样的问题也要警惕。
以上这样的问题没有最好,有的话可以注意一下,也不用自责,每个人都有问题,谁也活不成完人。
人生苦短,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对象,不妨碍你成为好的恋人。没有遇到理想型的父母,不妨碍你成为好的父母。任何时候,你都有能力成为让他人感到幸福与温暖的存在。
加油。
-END-
对小咩的困惑你有什么想说的?
写在评论区让她看见吧。
也许
一份来自陌生人的小小关怀,
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