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模拟器-自研运载火箭:迅龙系列介绍
一、导语 航天模拟器的里有不少大神自己研制了许多运载火箭,在目前商业航天逐渐发展,小卫星系统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我们将自主研制一款商业用火箭的计划提上日程。 注意:各重量单位均为游戏航天模拟器内数据单位。 二、龙生 “迅龙”一名,灵感来自现实中航天科技集团捷龙系列运载火箭,以迅猛龙这一行动快速轻捷的古老生物为名,体现出该火箭三大特点:快速制造,快速发射,快速入轨。符合未来商业航天的需求。 2021年,迅龙计划正式启动。初期计划研制迅龙1号和迅龙2号运载火箭,用于技术验证和初期应用,但因液体发动机技术难题不幸夭折,项目组紧急调整研究方向,转向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于7月4日下线了第1台迅龙系列专用固体发动机“疾焰-3号”并装配成功,同月12号,迅龙系列二子级采用的成熟氢氧发动机“群青-11号”下线并装配成功,迅龙3号的研制正式转入正样阶段。 三、龙腾 2021年7月20日,迅龙3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启星座第1批4颗卫星一飞冲天。火箭成功使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迅龙系列的第1次发射圆满成功。
(图为首飞的迅龙3号运载火箭) 迅龙3号最大起飞重量167.3吨,可以将24.3吨货物送入近地轨道,15.7吨货物送入静止轨道,同步轨道。首飞火箭还搭载了“冲天〞上面级和联合调姿系统“红雀〞。这一次飞行拉开了我们商业航天火箭研究的序幕,成为我们固体运载火箭研究的重大胜利。 当然,科研人员仍然马不停蹄,持续改进攻关迅龙3号运载火箭技术,并多次组织密集性快速反应发射,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失利,并且,二级小型火箭运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因此,迅龙4号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四、龙跃 2022年,迅龙4号固体运载火箭开始研发。 火箭一级依然采用了成熟可靠的“疾焰-3号”固体发动机,二级仍然采用了“群青-11号”发动机。但这一次火箭增设三级,在三级增加了姿态稳定器和“先驱”上面级发动机,运力大大增加。
(图为迅龙4号运载火箭) 2022年7月,迅龙4号首飞成功,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验证返回舱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验证了固液混合火箭多机系统串联的可靠性。 迅龙4号运载火箭最大起飞重量258.3吨。 可以将30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与前作相比,它具备了太阳同步轨道转移能力,商业性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为了降低发射成本,我们在它的基础上研制出迅龙4号甲运载火箭。
(迅龙4号甲运载火箭没有多大变化) 同年8月,迅龙4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火箭成功将深空天体观测平台“望星阁”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迅龙4号甲运载火箭最大起飞重量234.9吨,可以将28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同样具备太阳同步轨道转移能力。虽然运力稍有减弱,但减去了大量冗余设备,成本大大降低,是我们探索低成本快速发射的又一项新尝试。 五、龙隐 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风行系列运载火箭计划和同风工程的开展,迅龙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发逐渐滞后。 但是迅龙系列却担起了一个新的任务,也就是承担回收火箭技术验证。在迅龙4号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将其改回二级构型,并装载了新一代综合姿态控制系统“银雀”,然而,迅龙5号的进展依然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回收系统的研发依然在进行当中。但是驯龙5号也成功完成了几次低空跳跃飞行和亚轨道回收试验,总体而言依然取得部分进展。
(迅龙5号回收技术验证型)
(迅龙5号亚轨道验证型)
(10月首次着陆成功的迅龙5号一级)
(矗立在发射场上的迅龙5号) 六、龙升 在迅龙5号总体滞后大背景下,急需一款新型运载火箭,支撑商业发射市场和技术验证,于是迅龙6号运载火箭应运而生。
(迅龙6号运载火箭,原形是谁我不说) 迅龙6号火箭最大起飞重量220.2吨,可以将55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虽然仍用二级构型,但运载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并且依然有快速发射,快速入轨的能力,得益于它装备的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赤焰-8号〞,以及新一代氢氧发动机“群青-15号”,同时它的二级虽然采用了从迅龙4号上继承的技术,但进行了诸多改进,因此运力得到重大提升。 未来,迅龙火箭还将承担更多的发射任务,我们将力争把它打造成航天模拟器圈内一流的商业火箭品牌。我们的目标是: 探索星辰大海,不负时代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