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耳食录(三十九)

2023-07-28 23:22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147,蜡技

  有个精通蜡技的人,用黄蜡捏麒麟,全靠手工,做得有鳞有角,活灵活现。做别的东西,也这样,做什么象什么,真是一手绝技。别人求他作作品,他说什么也不肯。但狡猾的人掌握了他的脾气,自有对付的办法。他们故意拿着块黄蜡引诱他,又特地作出藏藏掖掖的样子。他一定要讨来看看,狡猾的人不给,争执再三然后给了他。他拿到黄蜡,一面用手随意捏弄,一面和人家说话应酬。不一会工夫,他就捏好了,放在身边,十分爱惜。佼猾的人瞅空子,冷不防抢过来藏好,就得到了。如果不及时抢,他很快会把捏好的东西毁掉。


148,施建昌

  有个以卖药为生的人叫施建昌,是河南汤阴县人。顺治八年秋天,他从湖南归乡,在一个傍晚迷了路,走到一户人家的后花园外。花园里的桃子成熟了,挂在枝头伸出墙来,非常诱人。施建昌跳墙进去,爬到树上大吃一顿。大桃树横生的枝丫很适合坐着,他坐在上面倚着树干不觉睡着了。

   醒来时,明月高悬,浓浓的露水打湿了衣服,施建昌感到很冷,正要下树,忽然听到一阵笑语声。原来是东面小阁的门打开,里面出来三个小人儿,都一尺多高,其中一个虎头红衣,一个马头黄衣,一个羊头绿衣。三个小人儿在桃树旁边摆上酒菜,开始喝酒。片刻后,又出来四人,分别是虎头、鹿头、牛头、狗头,也都不超一尺高。七个小人一边议论今晚的月色真好,一边举杯喝酒。施建昌非常害怕,坐在树上不敢出声。虎头人忽然说道:“为什么有生人气?”其余的小人儿嗅了嗅,也说道:“的确!的确!”纷纷站起寻找。他们找遍了花园,并没发现什么,羊头人说道:“是大哥多疑了吧?”众小人儿笑起来,再次坐下喝酒。过了好一会儿,虎头人又说:“我始终觉得有生人气。”小人儿们又站起来搜索,还是什么也没找到。马头人说:“趁此良夜,赶快喝酒,不要再多疑了!”于是纷纷坐下,划拳猜令,大喝起来。这时,月亮移动,把施建昌的影子投射到地上。虎头人看到,笑着说:“不是我胡说吧?生人在这里!”其他小人儿赞叹虎头人的见识,然后围着树叫嚷:“赶快下来,不然马上给你降祸。”施建昌浑身颤抖,抱着树说不出话来。众小人儿围着树叫骂,又做出爬树摇树的样子,无奈身小力薄最终也不能把施建昌怎么样。等到鸡叫的时候,小人儿们进了小屋,门关上了。

  挨到日出,施建昌下树拜访主人,把昨晚看到的事情说了一遍。主人姓陈,是明朝的翰林,隐居在这好多年了。听到施建昌的话,主人并不相信。夫人听到后说:“听婢女们说后花园总有声音,去检查一下吧!”大家一起来到后园,地上有很小的动物蹄印,旁边的小屋里堆着破箱子等杂物,落满厚厚的尘土。其中一个箱子很干净,好像经常有东西出入。打开后,里面装的是几个土偶,人身虎头、马头、鹿头等等。还有些杯盘之类的东西。

  夫人落泪说道:“这是我孩子的玩具,自从他死后,我不忍心看到这些东西,放在这里二十多年了。”于是把土偶打碎,砸的时候竟然有声有血。

【此故事与《柳崖外编·泥怪》几乎相同】


149,汤琇

  冯生是河南人,与同乡人汤琇,少年时是同学,关系最好。两人都是名家子弟,住处毗邻,年纪相近,才华相当,但两人的志趣不大相合。冯生是个弱书生,循规蹈矩谨小慎微,从不褒贬人物评论时政;而汤琇则慷慨激烈,很有侠士心肠,又力气大善于射箭,能开两石弓,百步之内总能命中目标。两人互不效仿,也不相互非议。曾一同到河湾去玩儿,冯生带着酒,汤琇拿着弓箭跟着,选择一处背静地方,两人坐在厚草之上,相互谈论起读书立志的事。冯生于是捡起一块小石片,对准柳枝最高处投掷,祝告道:“看‘中’还是‘不中’来决定我的前途吧。”一下正中树梢。汤琇鼓掌说:“好哇。”这时正好有只鸟从树枝间穿过,汤琇立即开弓来说:“我也用它卜个前程!”弓弦响过,鸟竟然飞走了。箭落在河湾的水中。汤琇将弓折断扔在地上叹道:“结束了!”冯生吃了一惊,安慰他说:“都是游戏而已!何至于此?”汤琇说:“我平时射箭百发无一失,而今天不中,岂不是天数,你好自为之。我的进退已在此决定了!”

  当年冯生果然乡试中举,第二年登进士。汤琇竟然放浪山泽之间,有冥鸿避世隐居之志。冯生屡屡劝他,根本不听。冯生开始进入仕途,远在闽粤一带为官,写信招呼汤琇三、四回,汤琇都没回信,弃家游走四方,从此人们连踪迹都猜测不到了。冯生思念他,往往想得流泪。岁时八节托人到他家慰问,访察十余年,始终没有得到汤琇的消息。

  冯生曾经买过一个僮仆,特别顽劣,几乎不堪使唤,吃饱就睡,起来又吃。有人建议冯生将他卖掉,冯同情他年少,不忍心,并说:“卖给他人,就能听话了吗?”一天夜里,来了一大批盗贼,一个个从屋檐上跳进院里,都是些面目狰狞的年轻人,共三十余人,明火执仗,全家人乱作一团。僮仆慢慢地从睡梦中起来,对着盗贼振臂一吼,声音如同虎豹怒哮,群盗都像网中之鱼一样趴在地上起不来。僮仆一一将他们的手腕扭断,扔出院墙之外让他们走了,冯家得以保全。大家这才知道僮仆有不同寻常的本领。喊来问他,则已经悄悄走了。

  不久,冯生辞官不做,安排夫人孩子先回,独自乘一条船,逆江水往上游访问亲朋旧友。这天回到船上,将船停泊在镇江京口。半夜缆绳忽然开了,船只颠簸在洪流之中,漂行的速度极快,不知道漂了几百上千里。船上人惊恐尖叫,认为必会葬身鱼腹。到天亮时,船忽然触岸停下了。是在一片沙洲水岛之间,原先的僮仆就在岸上,冯生吃惊地下船走了过去。僮仆笑道:“先生等候主人好半天了。”冯生更加诧异地问道:“先生是谁?”僮仆说:“去了就认识。”领着冯生步行里许,就听有人在断崖之上高呼:“故人还好吧?”仰面一看,原来是汤琇。颜面鬓发如旧时,衣服头巾飘洒,如同孤鹤站在松树上。冯生不觉泣下,哽咽不能言语。向峭壁及四周看看,绝对没人能上得去,就高呼道:“怎么办?”不一会儿有云梯放下,贴着悬崖直达山巅。僮仆保护着冯慢慢爬上去,冯生却抱着汤琇失声痛哭。

  转而看悬崖上面有茅屋一栋,旁无其他建筑,汤琇有两个下人,其中之一就是僮仆。屋内仅一张石床、一几、一炉、一拂尘,壁上挂着一张琴,别无他物。冯生问起分别后的事,汤琇说:“我厌倦了四处游览的生涯来到此处,喜欢这里幽静开阔,就不再漂游住了下来。担心你见不到我,所以将你的船拉来了。”冯生叹道:“君栖身在云雾露水间,饮灵芝食树果,与世外道士齐肩比美,而我堕落在尘海之中,也将碌碌无为而死,悬殊远去了!”汤琇说:“不是这么说,君是富贵中人,能济时救世而润泽万物,是被世人所依赖的。像我这样的人又有何贵可言?儒家名份教化之地,比仙山更让人快乐;忠孝的流传,比四海还长远;五谷杂粮香味弥漫,远胜于道家的丹药。忘我而利人,此为上;逃避现实世界而保全自己,则在其次。我也是不得已,姑且走上了这条路,君有何羡慕的呢?况且君一直讨厌那些世俗关系的羁绊,严于正己,其志始终如一,精凝而神聚,遵循大道而清心寡欲,保持纯真本性而归从道统,能说不在神仙之列?我恭敬地扫除白云,等待君来近身一坐,这点小小的心意,尽在此中了!”冯点头称是。汤琇于是站起来,领冯来到屋后,一条逼仄的小径,蜿蜒而下,俯身就能见到波涛滚动的江水,满江的风帆。汤琇指着一条停泊着的船说道:“你可上船了!”说完,人已不见。冯生稀里糊涂地上了船,一看正是自己的船。船家说是在冯生离开后,船被疾风吹到了这里。于是开船西行,已到淮河泗水了。便取道回到洛中。

志怪故事·耳食录(三十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