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的上层建筑很美好,也要看到代价
【引言】
早起发现群里被禁了几个,看了一下聊天,无力吐槽。大体感受是,看了几页书,社会经验少得可怜,观念中的“自由”和“民主”几乎是一回事。真要直接定性“公知”吧,人家又不服气。我说了一通,仔细想想,可能普通人认知水平就是如此,那么稍微整理一下。后面附上毕老师比较,,和蔼的说法,受不了我的直接看后面就好。
【我的部分】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被迫着接受这一种道路可以选”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是否学习、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后面毕老师推荐了一个纪录片,“一张纸上简单几个线条,以此为基础,发挥想像,画出尽量多不同东西来——同一个发散性题目,‘填鸭教育’出来的中国学生画得五花八门,‘自由教育’出来的英国学生基本是千篇一律的×器官……”这个的原因,毕老师说得透彻,看后面的文就好。
至于社会影响。。美国的高中就是一校一策,搞到最后高校新生差距太大,大一必须开“通识课”拉平这种差距。。实际上,以我的观察,这种差距一辈子都拉不平了。中学,本身就是基本常识的通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基础教育,走向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让学生自由选择学还是不学?
另一点,学生民主治校。。大学还勉强吧,大学生的能力勉强够用。但据我观察,本科生根本没有这个参与的热情,研究生就更呵呵了。而高中,这么说吧,如果真是高中老师,或许可以在自己班上小规模试试,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组织一次稳健的讨论。或者在QQ群里组织一次?谁做谁知道。
我之前对一个小朋友有非常严厉的批评,“不断偷换概念、歪曲他人观点、嫁接他人逻辑、一个点错了就开始转进”,这才是人的常态。我13年那阵子参加辩论赛就隐约有这种感觉,只不过现在可以用凝练的语言总结出来了。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有没有这个能力与这种“常态”对抗?别人有没有?大概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可能有?诸位都可以自己掂量掂量。为此,需要投入多少社会资源让普通老师都有这个能力?
真要追求自由,就绝不能为了赢不断动用各种话术来欺骗自己,就必须实事求是、自我批评、不断总结提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本身就需要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坚持下去也一点都不轻松,因为这是从根本上违反人性的。对此没有过实践,就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然后泛泛而谈什么美好的理念,会让人觉得无力吐槽乃至滑稽可笑。
【毕老师的部分】
这话是一个老师说的??建议他看看前几年一个中国教师出口英国学校援教的纪录片,大约就是这个。BV1pJ41187MY
一张纸上简单几个线条,以此为基础,发挥想像,画出尽量多不同东西来——同一个发散性题目,“填鸭教育”出来的中国学生画得五花八门,“自由教育”出来的英国学生基本是千篇一律的×器官……一个团队协作的小活动,要20分钟内做好,4个中国学生提前完成,4个英国学生超时了都还没个头绪。
说白了,民主很好,自由也很好,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集体观念。就像刘慈欣的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只有填鸭的知识和集体主义,会限制主观能动性,但没有这些,你连活都活不下去。
然而很多学生希望的考好只是分数高而不是把题做对——名著是希望读过而不是去读的东西。
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甚至习惯,这是幼儿园和小学就应该教的——但实际上,很多学生走进社会了都没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