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笔记

2022-12-23 01:56 作者:不可执一而论  | 我要投稿

重点难点 1.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主要表现。 2.新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新科技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 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概况:①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技术迅速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3)意义: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主要表现 (1)计算机网络技术 ①计算机: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②网络技术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后来,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此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电子计算机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的终端。电子计算机不仅是一种高速的计算工具,还是一种为人类提供信息处理服务的工具。 (2)人工智能技术 ①含义: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②内容: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大量内容。 ③影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 (3)航天技术 ①成就: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②影响: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4)海洋技术 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曾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②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③2012年,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成功突破7 000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海洋开发需要获取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需要进行海底勘探、取样、水下施工等。要完成上述任务,需要一系列的海洋开发支撑技术,包括深海探测、深潜、海洋遥感、海洋导航等。 (5)新材料技术 ①原因: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广 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②表现: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 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人脑? 不能取代人脑。 理由:(1)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工具,只是人对人类自己智能的极力模仿和复制。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机的科学和技术来实现类似于人脑的某些功能,比如语音的识别、图像的识别,甚至包括一些判断 等。 (2)人脑的很多方面是人工智能不可能代替的,譬如意识、情感。人工智能只能运算得出人的想法和情绪,但它自身不能产生意识、情 绪。 知识点二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 1.人类劳作方式出现巨大变革 (1)原因: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 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2)特点: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利润增 长。 (3)结果: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2.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 (1)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 (2)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 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全媒体不断发展,能够最大程度汇集各种渠道的信息,为人们认识 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涵盖的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新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的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 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成为“地球村”,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的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等,都对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更加激烈,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造成世界动荡不安。 (3)网络虚拟世界往往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对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 新科技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信息更加畅通;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家庭生活日益智能化;生物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丰富了食品种类;空间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卫星定位、实时导航,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趋向及对其的认识 (1)趋向①电脑与网络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人类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快捷。②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认识自身、完善自我的探索中取得很大进步。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③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将视野投向更为宏观的浩渺宇宙。 (2)认识①科技的发展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对此前成果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人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欢迎它、接受它。 ②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黑客的侵扰、不良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的侵害、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道德问题、航天技术的巨大投入并未带来足够的回报,反而使人们对高新科技产生怀疑甚至敌视态度。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影响 (1)积极影响: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消极影响:导致出现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问题;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旨在说明(  )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根据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可知,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故D项正确。 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如今书中的许多警告一一出现,这再次证明(  ) 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只有靠科技征服灾难 D.灾难主要在春天出现 A项说法过于简单,不能根据美国学者的书就说环境问题始于美国;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D项说法过于简单化,缺乏理论依据;1962年已经是一个科技发展的年代了,材料提到的破坏、灾难、死亡是想说明科技进步有利有害,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故选B。 《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而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题干材料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故选B项。

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