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岐山县:航拍周公庙凤凰山遗址
在宝鸡市岐山县城西北,有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岭,被称为“凤凰山”。相传,“凤鸣岐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即《诗经·大雅》所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的地方。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之际,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的遗存——
2003年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周原考古队,在凤凰山南麓发现多处建筑基址、贵族墓葬、夯土围墙、铸铜和制陶作坊等遗址。2006年5月25日,凤凰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6月8日,路过岐山县之际,我和家人来到周公庙。在通往景区的公路上,有一条通往凤凰山的岔口,竖立着两块“国保”单位碑。我们顺着这条小路向上,沿着山路盘旋几圈,便到达凤凰山之巅。
我在路边操作无人机,对凤凰山进行了航拍,山上的建筑群赫然呈现在眼前:宽阔的停车场、雄伟的牌坊和台阶、金碧辉煌的祭祀大殿等一览无余。
台阶之上,大殿后方,有一座绿色的圆形墓冢。据说,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元圣周公姬旦墓”,周围的墙壁上镶嵌着介绍周公生平的浮雕。
从2004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现七处近千座先周和西周时期不同等级的墓葬。其中,有10座带四条墓道的贵族墓,为已知西周最高等级的墓葬,被称为“陵坡墓地”。
由于墓葬被盗严重,没有发现太多文物,所以墓主身份不明。但是,绝大多数人认为这里是周公家族的墓地,始建于西周早期,废弃于西周晚期。
如今,山上修建起“凤鸣岐山”的雕塑,运送游客的缆车从山下直达山顶。曾经考古发现的大墓,已被回填,无法看到,只有一座“假墓”巍然矗立。
在凤凰山下,便是周公庙,所以凤凰山遗址也被称为“周公庙遗址”。从空中俯瞰,周公庙内的建筑尽收眼底,在绿树的掩映之下,郁郁葱葱,安静惬意。
相传,周公旦晚年归隐于此,逝世以后,建祠祭祀。西周末年,建筑毁坏,秦汉以后曾经重修。唐武德元年(618),李渊为纪念周公,下诏创建周公祠。
经过宋、元、明、清历代修葺和扩建,形成了以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和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2006年05月25日,周公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