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燥”和“湿”不是对立的吗?怎么会同时存在?从中医的角度理解:湿和燥都有内湿外湿

2022-09-26 11:11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燥”和“湿”不是对立的吗?怎么会同时存在?从中医的角度理解:湿和燥都有内湿外湿,内燥外燥之分,在秋之季,以燥为当令之气。

「湿」是体内无法被利用的水液,属于代谢废物,如果停滞在脾胃,不但影响脾胃的水湿运化,还会影响我们的消化吸收;

「燥」则是受气候影响,体内津液被快速消耗,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等“燥”的表现,是一种身体的状态。

体内的湿,不但不能滋养身体,还会妨碍脾胃吸收食物中的津液,津液不能濡养体表肌肤;

而天气之燥,又增加了体表或气道的津液耗损,内外受攻,秋燥明显。

所以,如果你的秋燥迟迟不能得到缓解,很有可能就是暑天的“湿”在捣乱。

“治病必求于本”,这时候就不能再一味地“润”了,反而是要注重祛湿,在食谱中减少助湿的食物。

秋天健脾

事实上,相较于外界的湿气,内生的湿气更容易被人忽略,由于季节转变,贪凉的生活习惯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内湿就会悄然而生。

那我们要如何避免秋湿入体呢?

01健运的脾,防湿的根本

脾健运的人,不容易生湿,所以防湿的根本,首先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脾胃。

对于消化了一整个夏天瓜果的脾胃,入秋之后就应该让它休息休息了。

 「瓜果」一个是寒,伤脾阳,脾阳不足则运化不利;一个是湿,助脾湿,导致水湿内生,引发腹泻、便溏,潜伏下来湿气也会成为冬天痰湿咳嗽的根源。

 「肥美油腻之物」也要有所节制,入秋后湿气尚重,脾胃消化功能仍然较弱,再吃不容易消化的肥甘厚腻之物,其重负可想而知,就更容易生痰湿。

此外,我们要知道,七情也会引起人体气血的反应,由此影响脏腑的运作,而伤脾的七情,就是「思」。

 秋天是个容易让人悲伤、忧郁的季节,思虑会使人的气机流通不顺畅,所谓“思则气结”,时间久了,就会气滞,气机升降出现问题,脾胃作为气机升降的关键,肯定会受损伤。


“燥”和“湿”不是对立的吗?怎么会同时存在?从中医的角度理解:湿和燥都有内湿外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