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陆军(二)

装甲单位
装甲兵
美国装甲兵战时经历了数次的改组———大部分都是因为任务需求进行的。这些改组中最具有意义的是1943年装甲师改编和1944年末到1945年初欧洲大部分坦克营改进装备表。当时在欧洲战场中型坦克的损失速度超过了美国陆军的补充能力,改进装备表将营属中型坦克的数量从53辆削减到41辆。部署在欧洲的所有轻型装甲师和独立坦克营在1944年秋都开始这一改编。在1944年末抵达的那些师(第8装甲师、第9装甲师、第10装甲师和第11装甲师)和独立坦克营可能保留了最初的装备列表,尽管一些新抵达的独立坦克营被临时剥离装备用于补充已参战坦克营的库存。例如1944年12月抵达欧洲的第740坦克营。接着于12月18日,迅速从一个英国坦克修理仓库重新装备,迅速急行军投入突出部的战斗拦截德军的“派普”战斗群。第740坦克营零星装备了M4、萤火虫坦克,M10、M36坦克歼击车,M8装甲车,全都装备了英国人的无线电系统———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但有总比没有好。尽管有这些装备上的障碍,但凭借着好运和美国装甲兵部队优秀的炮术,第740坦克营(实际只有一个加强连)在施陶蒙特村以西的地方阻挡了“派普”战斗群的进攻。
一开始,装甲兵的主力装备包括M3A1或M3A4“格兰特”中型坦克,M3或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105毫米T30自行榴弹炮。1943年初,M4“谢尔曼”中型坦克开始取代M3“格兰特”中型坦克的位置。1943年末,M5“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开始取代M3系列的位置;新设计的75毫米M8“斯科特”榴弹炮运载车开始取代T30。1944年初,105毫米M4突击炮依次取代了除轻型坦克营编制内以外的M8。
美国陆军最后总共组建了16个装甲师(第1装甲师到第14装甲师,第16装甲师和第20装甲师)。其中只有两个———第2装甲师和第3装甲师在战时保持了“重”型师编制。所有其他装甲师在离开美国前都重组为“轻”型师编制(除了第1装甲师是于1944年7月在意大利被重组为“轻”型师)。美国陆军全部的装甲师都投入了欧洲战区或地中海战区。
“轻”型装甲师编制(根据1943年9月15日编制和17-2号编制表)包括1个师部连、2个战斗群指挥部(“A”战斗群和“B”战斗群)、1个后备战斗群指挥部(“R”战斗群)、3个坦克营(每个营下辖3个中型坦克连和1个轻型坦克连)、3个机械化步兵营,3个各准备了18门榴弹炮的机械化炮兵营、1个机械化骑兵侦察营、1个机械化工兵营和师属后勤部队。师长由1名少将担任,战斗群指挥官由1名准将(也是副师长)和2名上校担任。全师总共拥有77辆轻型坦克、168辆中型坦克、18辆105毫米M4突击炮、54辆105毫米M7“牧师”自行榴弹炮、54辆M8“灰狗”装甲车、450辆半履带车、1031辆汽车和8架轻型观察机,总兵力标准为10754人。
“轻”型装甲师于1944年6月的“霸王行动”在诺曼底第一次投入战斗后在编制上暴露出了两个重要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师属卡车的运输能力不足无法做到运输基本的额定补给。为解决这个问题,每个轻型师都增加了2个军需卡车连。其次第二个问题,后备战斗群指挥部的标准编制上只有8名军官和士兵,只能担负最基本的行政管理任务。很明显,第三个野战指挥部是十分值得建立的。为了解决问题,大部分轻型装甲师都为预备战斗群加强了一个装甲群指挥部(装甲群指挥部通常隶属于军级单位指挥,但在诺曼底的实践证明由其专门负责独立坦克营的战术指挥是多余的存在)。
“重”型装甲师的编制(根据1942年3月1日编制和17-1号,于1942年10月29日分别调整为1和2)包括2个3营制坦克团(第1营是轻型坦克营,下辖3个轻型坦克连;第2营、第3营是中型坦克营,各辖3个中型坦克连)、1个3营制机械化步兵团,只有2个战斗群指挥部,其余师属部队编制内容和“轻”型装甲师编制几乎完全一样。“重”型装甲师共拥有158辆轻型坦克、232辆中型坦克、24辆105毫米M4突击炮、17辆M8“斯科特”榴弹炮运载车、54辆105毫米M7“牧师”自行榴弹炮、54辆M8“灰狗”装甲车、640辆半履带车、1042辆汽车和8架轻型观察机,总兵力标准为14664人。
“轻”型和“重”型装甲师都存在另外一个问题。理论上是由独立坦克营支援步兵部队撕裂敌人的防线,装甲师作为军级单位的机动预备队投入突破口实施纵深追击。但实践中,由于欧洲西线的战场面积不足问题,装甲师经常被用于静态防御,这并非他们计划中的本职任务。一个明显的弱点是师属步兵太少不足以应付与拥有主场优势的德军长期的攻防消耗。虽然机械化步兵营的总兵力超过1000,但大部分都是驾驶员、机械师或者重武器操作人员。实际的“步兵”兵力不足全营兵力的一半,只有450多人根本不足以配合机械化部队的突击行动。
每一个装甲团下辖3个营9个连(A~I连)、团部连、1个突击炮连、1个装甲侦察连、1个后勤连和1个勤务连。团属营每个有1个小一些的营部连(含1个迫击炮排)和1个后勤连。
“轻”型装甲师的坦克营和独立中型坦克营编制相同,都拥有4个连(装备中型坦克的A~C连和装备轻型坦克的D连),1个后勤连,1个营部连(1个营部排、1个迫击炮排、1个侦察排和1个突击炮排)。
混编合成坦克营编制类似,下辖3个混编坦克连(A~C连)和1个专门负责火力支援的中型坦克连(D连)。
独立轻型坦克营只有3个连(A~C连),营部连含1个装备3门M8“斯科特”榴弹炮运载车的突击炮群,而非普通中型坦克营所装备的6门105毫米M4突击炮排。
最后美国陆军装甲部队一共组建了118个坦克营。其中一个是战前陆军唯一一个独立坦克营(第70坦克营)。1941年12月7日战争爆发前又多组建了10个营(最初番号是第71~80坦克营,后重新分配为第751~760坦克营)。前国民警卫队坦克连共编组成了4个营(第191~194坦克营)。整编装甲师共组建了71个营(第1~6、8~11、13~27、31、34~48、68、69、80、81、706-718、771-780、786-788坦克营)。作为独立坦克营组建了30个营(第28、701、702、735~750、761~764、766、767、781~785坦克营)。原坦克歼击营改编出了2个营(第662坦克营和第812坦克营)。1942年4月9日,第192和194轻型坦克营被日军摧毁于菲律宾(除了留在后方的第194坦克营B连,后来被改编为第602独立中型坦克连)。除第602坦克连外,至少还组建了2个独立坦克连(第601轻型坦克连和第603坦克连)在太平洋战区服役。第758轻型坦克营、第761坦克营和第784坦克营是有色人种部队。
利用独立的营级部队组成了许多拥有专门用途的作战部队。9个营被改编成了两栖营(第708坦克营、第715履带车营、第718履带车营、第742坦克营、第764履带车营、第773履带车营、第776坦克营、第780坦克营、第788履带车营),其中两个又改编成两栖履带车营(第708营和第773营)。除了第742两栖坦克营和第764两栖履带车营外都在太平洋战区服役。5个营改编成(特别)扫雷爆破营。3个营在战区改回中型坦克营编制,但第738营和第739营用于欧洲战区的扫雷行动。第713营作为喷火坦克营装备,另外两个———第743营和第747营部分装备有喷火坦克。第28坦克营改编为空降坦克营,但于1944年10月重编为中型坦克营。
1945年1月1日的61个独立坦克营:31个在欧洲战区:第70中型坦克营(作为轻型坦克营参加过突尼斯战役和西西里战役)、第191中型坦克营(参加过突尼斯战役和意大利战役)、第701中型坦克营、第702中型坦克营、第707中型坦克营、第709中型坦克营、第712中型坦克营、第735中型坦克营、第736中型坦克营、第737中型坦克营、第738混合坦克营、第739混合坦克营、第740中型坦克营、第741中型坦克营、第743中型坦克营、第744轻型坦克营、第745中型坦克营、第746中型坦克营、第747中型坦克营、第748中型坦克营、第749中型坦克营、第750中型坦克营、第753中型坦克营(参加过西西里战役和意大利战役)、第756中型坦克营(作为轻型坦克营参加过突尼斯战役、西西里战役和意大利战役,1943年12月15日改编为中型坦克营)、第759轻型坦克营、第761中型坦克营、第771中型坦克营、第774中型坦克营、第778中型坦克营、第781中型坦克营、第784中型坦克营。
6个在地中海战区:第751中型坦克营、第752中型坦克营、第755中型坦克营、第757中型坦克营、第758轻型坦克营、第760中型坦克营。
13个在太平洋战区:第44中型坦克营、第193中型坦克营、第706中型坦克营、第710中型坦克营、第711中型坦克营、第713喷火坦克营、第716中型坦克营、第754中型坦克营、第762中型坦克营、第763中型坦克营、第766中型坦克营、第767中型坦克营、第775中型坦克营。
6个在运往欧洲战区的途中:第717中型坦克营、第772中型坦克营、第777中型坦克营、第782中型坦克营、第786中型坦克营、第787中型坦克营。
5个在美国:第28中型坦克营、第779中型坦克营、第785中型坦克营都于1945年开赴菲律宾,但没有投入战斗的资料,第662中型坦克营于1945年2月份解散,第812中型坦克营没有离开过美国。
3个标准中型坦克营(第70中型坦克营、第741中型坦克营、第743中型坦克营)装备使用双重推进(DD)坦克用于登陆诺曼底的作战。另外3个装备DD坦克的中型坦克营(第191中型坦克营、第753中型坦克营、第756中型坦克营)参与登陆法国南部的“龙骑兵”行动;也装备DD坦克的第736中型坦克营则用于横渡莱茵河的“战利品”行动。
除了由坦克营改编外,美国陆军还组建了12个两栖履带车营(第534两栖履带车营、第535两栖履带车营、第536两栖履带车营、第539两栖履带车营、第540两栖履带车营、第658两栖履带车营、第672两栖履带车营、第720两栖履带车营、第726两栖履带车营、第727两栖履带车营、第728两栖履带车营、第826两栖履带车营)和1个两栖坦克营(第795两栖坦克营),其中一些是由坦克歼击营和机械化步兵营改编而来。除了第535两栖履带车营、第720两栖履带车营、第795两栖坦克营外都投入了太平洋战区。
坦克歼击部队
1941年,建立坦克歼击部队作为统帅部的机动反坦克预备队。最初的作战观念要求将装甲歼击营集中成装甲歼击旅或装甲歼击群集中反击敌人突破防线的装甲部队。但在实战中,战场需求和德国装甲部队的消耗意味坦克歼击营通常被分配给各师。
最初,陆军部计划要组建220个坦克歼击营,这是一个无法达到达到的规模。到1943年,美国陆军已经拥有了106个坦克歼击营,其中的56个在欧洲战区或意大利,6个在太平洋。有11个营被改编成装甲野战炮兵营、两栖履带车营、化学迫击炮营或坦克营。有36个营被裁减掉———人员被补充到别的营。
第一批装甲歼击营都是自行化的。但在北非的作战经验显示牵引火炮表现令人十分满意。结果,大约一半的营在1943年又被重新改编成了牵引式。不幸的是,进一步的经验证明牵引式火炮只是更稳定,但其同时非常容易被攻击。结果,许多牵引式营又在1944年又被重新改回自行化营。1945年1月1日,美国陆军总共有73个坦克歼击营在役。
坦克歼击营编制辖3个连,每连装备有12门榴弹炮,全营共计装备36门榴弹炮。早期每个营还都拥有1个高炮排和1个工兵排,但后来都撤消了。一支强大的侦察搜索部队被保留了下来,其作战编制实力相当于1个机械化骑兵侦察连。
坦克歼击营最初使用两种急就之作,搭载1门陈旧75毫米炮的M3半履带车和M6装甲歼击车(使用道奇3/4吨武器平台,搭载1门老套的37毫米反坦克炮)。1943年,随着M10坦克歼击车抵达北非,装甲歼击营开始接收第1种标准的坦克歼击车。M10使用M4坦克底盘,装甲更薄,越野性能和速度都更差,但它的3英寸炮是从战前高炮发展而来的,在当时的装备环境下极具威力。1944年初,第1种专门设计的坦克歼击车M18“地狱猫”出现了,开始缓慢替代M10。M18的装甲比M10更薄,但越野性能好,速度更高。此外,火炮为改进型3英寸(称为76毫米),借助更大的药筒和更高的弹头初速,使其拥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破坏力。最后,M36同样在1944年开发完成。M36使用M10同样的底盘,装备更强有力的90毫米炮(同样来自高炮改进)。M36是美国兵工厂生产的最强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使用新开发的高速穿甲弹(HVAP,即APCR,硬合金弹芯穿甲弹),如果能先发命中的话,90毫米炮能轻易消灭所有的德军装甲目标。

1945年1月1日,73个坦克歼击营及装备如下:52个在欧洲战区:第601坦克歼击营(M36,装备M3和M10参加过突尼斯战役、西西里战役和意大利战役)、第602坦克歼击营(M18)、第603坦克歼击营(M18)、第607坦克歼击营(M36)、第609坦克歼击营(M18)、第610坦克歼击营(M36)、第612坦克歼击营(M18)、第614坦克歼击营(有色人种,牵引式)、第628坦克歼击营(M36)、第629坦克歼击营(M10)、第630坦克歼击营(M36)、第631坦克歼击营(M10)、第634坦克歼击营(M10)、第635坦克歼击营(M10)、第636坦克歼击营(M10,参加过突尼斯和意大利战役)、第638坦克歼击营(M18)、第643坦克歼击营(M18)、第644坦克歼击营(M10)、第645坦克歼击营(M36,装备M10参加过意大利战役)、第654坦克歼击营(M36),第691坦克歼击营(M36)、第692坦克歼击营(牵引)、第701坦克歼击营(M10)、第702坦克歼击营(M36)、第703坦克歼击营(M36)、第704坦克歼击营(M18)、第705坦克歼击营(M18)、第771坦克歼击营(M36)、第772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773坦克歼击营(M36)、第774坦克歼击营(M36)、第776坦克歼击营(M36,装备M10参加过突尼斯战役和意大利的战斗)、第801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802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803坦克歼击营(M36)、第807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808坦克歼击营(M36)、第809坦克歼击营(M36)、第811坦克歼击营(M18)、第813坦克歼击营(M36、装备M3和M10参加过突尼斯战役和西西里战役)、第814坦克歼击营(M36)、第817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818坦克歼击营(M36)、第820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821坦克歼击营(M10)、第822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823坦克歼击营(M10)、第824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825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827坦克歼击营(有色人种,M18)、第893坦克歼击营(M10)、第899坦克歼击营(M36,装备M10参加过突尼斯战役)。战争结束前,8个营改为自行化:第692坦克歼击营(M10)、第801坦克歼击营(M18)、第802坦克歼击营(M10)、第817坦克歼击营(M18)、第820坦克歼击营(M18)、第822坦克歼击营(M18)、第824坦克歼击营(M18)、第825坦克歼击营(M10)。
4个在开赴欧洲战区的途中:第605坦克歼击营(牵引式,3月换装M10)、第648坦克歼击营(牵引式)、第656坦克歼击营(M36)和第661坦克歼击营(M18)。
4个在地中海战区:第679坦克歼击营(有色人种,牵引式)、第804坦克歼击营(M10,参加过突尼斯战役)、第805坦克歼击营(牵引式,装备M3参加过突尼斯战役)、第894坦克歼击营(M10,参加过突尼斯战役)。
6个在太平洋战区:第632坦克歼击营(M10)、第637坦克歼击营(M18)、第640坦克歼击营(M10)、第671坦克歼击营(M18)、第806坦克歼击营(M10)、第819坦克歼击营(M10)。
7个在美国:第606坦克歼击营(自行,2月28日裁减)、第611坦克歼击营(牵引式、2月20日裁减)、第627坦克歼击营(自行化,夏威夷,4月10日裁减)、第633坦克歼击营(M18、4月12日抵达欧洲战区)、第652坦克歼击营(自行化),第670坦克歼击营(自行化,夏威夷,4月10日裁减)、第816坦克歼击营(牵引,2月20日裁减)。
与集中使用独立坦克歼击营一样,集中使用坦克歼击车对抗敌人的坦克突击也从来没有实现过。突出部战役中,第三集团军将1个坦克歼击营用作额外的军事警察。战争结束时,坦克歼击部队显然在陆军中没有未来。1945年10月10日,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坦克歼击部队指挥中心正式关闭,结束了坦克歼击部队的历史。
骑兵
装甲师的侦察任务是由装甲侦察营(battalion,重型师)或机械化骑兵侦察营(squadron,轻型师)担负。它们的编制一样,只是连分别被称为company和troop(轻型坦克连都用company)。另外,每个装甲团有1个装甲侦察连,每个步兵师有1个机械化骑兵侦察连(编制也一样),每个坦克营有1个侦察排。
机械化骑兵营编制辖3个骑兵连(A~C连),每个连装备13辆M8“灰狗”装甲车和“威利斯”吉普;1个突击炮连(E连),装备6门M8榴弹炮运载车;1个轻型坦克连(F连),装备17辆M5“斯图尔特”,后被M24替换;1个后勤连;1个营部连。装甲师侦察营编制一样,只是另辖第4个骑兵连(D连)和突击炮连有8门M8榴弹炮运载车。步兵师各辖有1个骑兵侦察连。
骑兵群通常隶属军一级,偶尔会被拆成营加强给师级单位。骑兵主要用于侦察任务,但战争中也经常用于防御、节约兵力(economy of force,确保在主要作战地区使用足够强大的兵力;在次要作战地区只分配所需最低限度的作战力量。)、保障安全、或掩护任务。在大部分任务中,骑兵群都会得到装甲野战炮兵营、工兵营和坦克歼击营的加强。
有趣的是,骑兵群很少执行他们主要任务:纯粹的侦察任务只占所执行任务的3%。余下97%分别为:防御(33%);特殊任务,包括“作为机动预备队,负责后方的安全警戒和集团军情报服务”(29%);保障安全任务,包括“封锁,掩护,保护侧翼,维持部队之间联系和填补缺口”(25%);进攻(10%)。
13个机械化骑兵群在欧洲作战。他们是第2骑兵群(下辖第2和42骑兵营)、第3骑兵群(下辖第3和43骑兵营)、第4骑兵群(下辖第4和24骑兵营)、第6骑兵群(下辖第6和28骑兵营)、第11骑兵群(下辖第36和44骑兵营)、第14骑兵群(下辖第18和32骑兵营)、第15骑兵群(下辖第15和17骑兵营)、第16骑兵群(下辖第16和19骑兵营)、第101骑兵群(下辖第101和116骑兵营)、第102骑兵群(下辖第38和102骑兵营)、第106骑兵群(下辖第106和121骑兵营)、第113骑兵群(下辖第113和125骑兵营)、第115骑兵群(下辖第104和107骑兵营)。另外,隶属于第7集团军的第117骑兵营在法国南部作战,隶属第5集团军的第91骑兵营在意大利作战。
最后,还存在一些独立的机械化骑兵连,其中第56骑兵连在美国,分配给第1骑兵师的第302骑兵连在太平洋作战。
除机械化骑兵外,美国陆军战争中还有一些真正骑马的骑兵,包括第1骑兵师和第2骑兵师,下辖第112和124骑兵团的第56骑兵旅(德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第26骑兵团(担负菲律宾的侦察搜索任务)。他们中,只有第26骑兵团在1941-1942年的菲律宾战役中骑马作战。第1骑兵师,第112和124骑兵团都被派往太平洋战区下马作为步兵战斗。最后,1941年4月组建的第2骑兵师作为人种混合的师,下辖1个有色人种骑兵旅,1个白种人骑兵旅。1942年7月退出服役状态,1943年2月重建成1个有色人种师。它被派往北非,1944年5月再次退出服役状态,人员分配给后勤和工兵部队。
投入实战的坦克型号
投入实战的中型坦克包括:M3“格兰特”中型坦克、M4“谢尔曼”中型坦克(75毫米炮)、M4“谢尔曼”中型坦克(76毫米炮)、M26“潘兴”中型坦克(战时被分为重型坦克)。诺曼底战役时,所有坦克营都装备75毫米炮的M4中型坦克。1944年6月底至7月初,一批76毫米炮的M4中型坦克投入战场,开始替代75毫米炮的M4。被替换下来的75毫米炮的M4在条件允许时就由军械工厂换装76毫米炮。到1944年末,通常每个排都有1辆76毫米炮的M4。当第8、9、10和11装甲师于1944年底抵达的时候全部装备76毫米炮的M4。1945年到达的第12、13、14、16和20装甲师同样如此。当然,这些师战斗损失的补充是军械库中有什么补什么,经常包括75毫米炮的M4。

M4一个重要改型是M4A3E2“Jumbo”突击坦克。这种改型拥有厚重的装甲(尽管全部生产型出厂时都装备75毫米炮)。新生产的Jumbo很少,只有254辆,但美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的军械工场成功将许多M4改装成Jumbo(1945年1-3月,第3集团军自己“生产”了108辆改装的Jumbo,1944年“生产”了大约100辆)。Jumbo的发放是十分混杂的。通常是分配给装甲师,但第一集团军的独立坦克营中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一般来说,每个连拥有的Jumbo不超过1辆,但部分装甲师把它们集中组成坦克营中1个全Jumbo连。
1945年1月,首批20辆T26E3潘兴运抵安特卫普,第3装甲师和第9装甲师各领取了10辆,车组在一个月内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训练。2月25日起,第3装甲师和第9装甲师的潘兴投入战斗,在与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等坦克的交战中各有胜负。第9装甲师中,它们组成了两个坦克连的1个(临时)第4排(只有分配给第14坦克营的潘兴组成了A连的全潘兴排,分配给第19坦克营的没有集中在1个排里)。太平洋战场方面,1945年3月31日,美方报告有12辆潘兴(此时已定型为M26重型坦克)装船运往太平洋,准备参加冲绳岛战役。但由于各种延误,当这批潘兴坦克抵达那霸时已是7月21日,冲绳战事早已结束,潘兴没能赶上对日作战。由于出现过晚,日方情报机构对M26重型坦克的存在一无所知。
1944年12月,M24“霞飞”轻型坦克出现在欧洲战场,首先装备第759轻型坦克营,然后是装甲师的轻型坦克连和机械化骑兵侦察营。
投入实战的坦克歼击车型号
M10坦克歼击车为美军在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歼击车,在北非战役中,M7主炮能够在远距离中贯穿德国坦克的装甲。但是,它沉重的底盘无法为它带来高速的行动。因此在1944年初,美国研发了M18“地狱猫”式坦克歼击车,以弥补M10坦克歼击车的不足。在战争后期的诺曼底战役中,由于M10坦克歼击车的主炮无法打穿德国豹式坦克的前甲,所以M10的位置逐渐由M36“杰克逊”坦克歼击车所取代。
M10系列歼击车除装备美军外,还给盟国军队提供了3600辆,其中最多的是英国。英国在1944年获得1648辆M10和M10A1,用于意大利和法国战役。英国人称之为“狼獾”(wolverine)。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在1944年末装备了威力更大的17磅(76.2毫米)55倍口径反坦克炮,用来对付“虎”式坦克,被称为“阿基里斯”(achilles)MK ⅠC;由M10A1歼击车改装的型号被称为“阿基里斯”MKⅡC,其特征是安装有炮口制退器。1943年又52辆M10被运往苏联以辅助苏联红军对德作战。另有资料显示,到1944年至少有2个坦克歼击营在东线作战。
1943年3月23日突尼斯埃尔格塔战役中,美军第899歼击坦克营的M10坦克歼击车配合第601营的M3半履带自行反坦克炮迎击德军第10装甲师50辆坦克。最后,美军以损失20辆M3和7辆M10的代价击毁德军30辆坦克。
1944年7月10日,在伊斯尼战斗中美国899歼击坦克营对决德国的装甲教导师,M10坦克歼击车在战斗中灵活的攻击对方“黑豹”坦克侧面,取得了12辆“黑豹”坦克、1辆四号坦克和1辆三号突击炮的战果。
在巴斯托涅战役中,美军第705坦克歼击营的M18“地狱猫”坦克歼击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自身强大的机动优势配合506伞兵团1营(部分2营)的伞兵。在12月19日的诺维尔面对德军第2装甲师打出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击毁德军20~30辆坦克与装甲车、杀伤步兵500~1000人(存疑,但在我找到的英文、德文、法文原版有关阿登战役的官方与半官方、学术论文与半自传作品中所提供的数据都在这个范围之内),迫使德军第47装甲军放弃了一举拿下巴斯托涅的计划,改为包围由第26国民掷弹兵师从镇西327团防线想办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