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况和后续准备的一些说明
如题,在这也许是最后一个暑假开始的前夕,看着宿舍内还在打包准备的行李,回顾这一年半来所经历的在创作道路上的种种,想要向大家解释或者是说明一些事情。
首先是关于后续的更新频率的问题,在综合了多方因素的考虑之下,往后更新制作的速度会放缓许多,在以现有的大致是月更的频率之下,逐渐放缓到一个半月或者两个月一更的速度,且保留由于各种现实事务的影响被进一步拉长的可能。
这大概是一个于我而言不得不做出的艰难的决定,第一个影响的要素便是成本与回报的问题,在平台分成不断萎缩的当下,尽管已经不断拉低了自己对于回报比例的预期,但现有的种种无疑比我所预想的还要更为严峻几分。
以一千元的创作成本为例,所能预期接受的投入大致会在一半左右,即在抛去我个人在其中花费的时间和制作成本后,每制作一个作品都相当于在其中纯亏损了五百元的部分,更为直观的说法,就是花费了这五百块为自己购买到了一次创作作品的机会。
如果能按照这样的预期进行下去,于我而言或许也会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条件,然而实际上,一千元的创作成本在现在甚至难以换来一成左右的回报,也就是说即便做好了亏损一半在其中的所谓“为爱发电”的觉悟,但现实仍要比这个预期的成本高上近一倍,哪怕给出的已经是最低的预期,算上来自其他渠道的创作激励,却仍然难以达到这个能接受的范围。
当然,成本也仅仅是其中之一的要素,对于作品本身定位的考虑,便是在制作成本之后,第二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我身为作者的角度出发,我希望自己制作的作品当中包含着对于人物的思考和理解,将属于作者的这份理解转化成类似于故事的形式,再以画面的内容表现出来。想要在围绕表达主旨的同时,包含带有戏剧情节的起承转合去讲好这样的一个故事。
因此每部作品从一开始的确定方向,再到后来的落实细节,以及对于叙事节奏和核心矛盾的处理无一不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去完成。说实话,我其实很反对那些用一大堆生僻字和所谓的引经据典来显得高深的作品,有些东西其实讲出来的时候能让观众看懂才是最重要的,过高的欣赏门槛显得大可不必。
再者,从我创作的初衷来看,也是希望自己做的东西在能让别人看懂的同时,更能展示出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和内容,而不是重复那种所谓千篇一律的思路,以至于最后都有些许审美疲劳的作品吧,只是这一点在数据的反馈上似乎也显得愈发不尽如人意,而数据的影响,又极其直观的反映在了前文提到的回报与成本的问题上。
现在我们抛开前两个有关于作品本身的问题,再去聊聊那些涉及创作之外的部分,在这个现有的大环境之下,中长视频的创作类型已经是一个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仅仅以前几天面试的经历为例,面试官听闻你是具有运营自媒体账号经验且能够独立产出时所对你拥有的兴趣,都会在得知你做的是b站up主的时候消失殆尽,紧接着遗憾的表示他们更需要的是短视频平台的产出,以及能够快速变现的过程。中长视频的创作类型,暂时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而账号本身的方向,也和他们所需要的那一类重合度有限。
对于我来说,创作本身可以不图名,也不图利,但觉得这至少应该算是一份可以被拿出来体现能力的经历,或是一份个人成长的写照。然而事实是,即便在这一点上,摆在我面前的处境依然是不明朗,甚至可以说是艰难的。当我寄希望于这会是一把打开未来的钥匙的时候,却发现它完全对不上门上的那枚锁孔,面试的结果也相当没有悬念的不尽如人意。
最后便是那些和我个人有关的原因了,长期的创作构思和内容制作,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负担,无论是思考如何构建完善这个故事,还是在实际剪辑画面时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都会直观的体现在我日常的生活当中。脱发,失眠什么的症状几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后在压力下的焦虑和极大的情绪波动也时常会困扰每日的生活。以及每个月在账号上的创作投入,也是在压缩了自己生活成本的前提下,又通过完成各种渠道的工作赚取来填补的,所以很多时候会说现在做视频就像是在付费加班一样,既多了额外的工作,又要往里面倒贴不少,甚至工作的经验还写不进简历里面,只能空余一声叹息吧。
所以希望作为观众的你们,能够理解作为一名创作者,在做出这个决定时的艰难与挣扎,我扪心自问不曾敷衍对待过自己的任何一部作品,也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尽力做到最好,只是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现实的阻力也要远超预期,在做了许多尝试但收效甚微的前提下,才不得已做出了这个无奈的决定。
尽管最近有着关于播放时长和中长视频算法的调整的消息,但那毕竟都是后话,也并不是能由我个人所左右的因素,谁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成为其中的受益者,又是否能够迎来那等待已久的转机呢,那时候的事情,就交由那时来评判好了。
最后,也请允许我以作者的身份,对一直以来支持着或者关注着我的观众说一声谢谢。
谢谢你读到这里,也谢谢你愿意看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