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密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 马云罕见发声

2023-12-04 17:03 作者:ITtimes  | 我要投稿


马云:祝贺拼多多,阿里会变


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郝俊慧 孙妍

截至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美股收盘,拼多多收盘市值(1958.9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市值1906.5亿美元),拼多多创造了历史:市值超越了阿里巴巴,也成为在美中概股的市值第一股。

股市的欢呼声可以看作是对拼多多Q3财报的回音。28日开盘前,拼多多公布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当季收入688.4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155.4亿元,净利润率为22.6%,同比增长47%。

11月29日,阿里员工在内网对此事发言,“简单买,简单退,少一点套路,多一点实惠,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初衷,本就应该是服务和成就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马云罕见地以“合伙人马云”的身份对此回复,“特别好,我相信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拼多多做对了什么?阿里要改什么?

01 Temu和多多买菜开始“争气”

先来看拼多多的财报。

2023年Q3,拼多多总收入为688.404亿元(合94.354亿美元),增长主要是由于在线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收入的增加。

如果再进一步拆解发现,网络营销服务等业务收入为396.877亿元(合54.397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284.82亿元增长39%。交易服务收入为291.527亿元(合39.957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70.223亿元增长315%。

网络营销服务可以理解为广告收入,而交易服务收入则主要是交易佣金。简单来看,广告收入增幅不错,但不至于惊艳,但交易服务收入激增三倍,这意味着拼多多在这一年中至少发生了两个变化:第一,整体GMV有较大幅度增加,第二,收取较高佣金(也即技术服务费)的GMV增幅较大。

难怪外界普遍将这部分收入归功于跨境电商Temu。此前有消息称,拼多多交易服务收入口径包括多多买菜、百亿补贴项目及Temu等佣金,然而,尽管自2020年8月“多多买菜”推出后,拼多多交易服务收入已经开始激增,但同比如此跳跃式的增长,大概率还是去年9月刚刚上线的Temu,在这一年中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

拼多多透露,第三季度,拼多多加快完善多多跨境这一模式创新,提前布局万圣节、圣诞节、黑色星期五等海外消费节点,助力广东、浙江等地的百余个产业带万余家工厂加速出海。自去年三季度至今,多多跨境已触达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

反观总运营费用,同比增长了44%,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的增加,217.485亿元(29.809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140.488亿元增长55%。环比Q2数据,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1%,销售和营销支出同比增长仍是55%,可见交易服务收入增速跑赢了营销支出。

考虑到第三季度是618之后双11之前的三个月,虽然没有超级促销季,拼多多业绩还如此亮眼,确实能给资本市场带来一剂强心针。

不过拼多多总收入成本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74亿元增加到本季度的人民币268亿元,增长了262%,可以认为多多买菜和Temu仍然给拼多多带来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

02 “双引擎”养成用户心智

“多实惠”与“好服务”是拼多多官方口径中激活消费的两大引擎。

“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实施,消费升级的需求日趋旺盛。与此同时,我们从用户行为也看到消费升级既关乎品质,也关乎价格,是‘质价比’的优化,是消费者对优价好物的极致追求。”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

在618已过、11.11未到的第三季度,拼多多借助丰收节、国货节、多多读书月、国庆大促等系列活动,始终在消费者心智中保持着“同类低价”心智。受之影响,平台全域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尤其是酒水礼盒、高端家电、户外运动、彩妆洗护等品类,同比增幅较大。

服务方面,今年3月,拼多多“仅退款不退货”的措施频上热搜。事件的缘由是,如果消费者对商品不满意申请,拼多多平台客服因更倾向维护消费者利益,大多会要求商家退款且不退货。但此举招致部分商家不满,最终拼多多数十家品牌店先后遭遇大量人员集中“炸店”——恶意下单后,火速申请“仅退款”,短期产生的海量订单让品牌店的商品库存告急,很多品牌店不得不暂时歇业。

然而,即便这样,拼多多依然没有后退。不久前,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在拼多多上的某次购物,当与商家发生不愉快沟通时,平台客服直接介入,询问她是否“不退货仅退款”,在无须商家同意的情况下,货款直接退回了消费者账户。

无论商家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满意,但在消费者端,拼多多用极致服务赢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

排版/ 季嘉颖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解密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 马云罕见发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