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群落重难点知识一网打尽!【选必二】| 0基础救星

2023-07-05 21:39 作者:萨霞  | 我要投稿

喵喵 | 2-1 群落

1️⃣群落定义特征及类型

  1. 群落定义

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 物种组成【群落最重要的特征

①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群落的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多。

④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

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


荒漠生物群落:沙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特点:分布在极度干旱区,降水稀少,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生物具耐干旱特性(仙人掌、骆驼刺属植物、爬行本步且鸟类、蝗虫)

草原生物群落:以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少量灌木

特点:分布在半干旱区,降水不均匀,物种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抵抗干旱

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森林生物群落: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特点: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例题1

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荒漠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能抵抗干旱【草原生物群落】

B. 荒漠的植被极度稀疏、生长缓慢

C. 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D. 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2️⃣种间关系

  1. 捕食

(1)关系特征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包括食肉、食草。

先变化的是食物;后变化的是捕食者


2.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生态位】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生态位重叠越大,竞争越大,一般竞争结果,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错位,实现共存

d越小越激烈


3. 寄生

(1)关系:寄生者从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

(2)举例:噬菌体与细菌、菟丝子与大豆、蛔虫与人。


4. 互利共生

(1)关系特征: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同生共死。

(2)举例

①地衣:光合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制造有机物,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②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形式。


5. 原始合作

(1)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双方受益;分开后,也能独立生活。

(2)举例:海葵和寄居蟹


例题2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互利共生】

B. 以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无竞争关系】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寄生】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例题3

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在非洲草原上有斑马、野牛、牛羚和瞪羚等食草动物,它们迁徙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并为下一个到来的物种留有食料。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上述现象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 上述现象导致种间竞争减弱

C. 上述食草动物间存在着生态位分化

D. 若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不会产生影响【有些生物会捕食斑马】


3️⃣群落空间结构

  1. 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影响因素

陆生群落:光照、温度等;

水生群落:光照、温度、O₂等。

2. 水平结构

(1)含义:在水平方向上,群落的空间结构常呈镶嵌分布

(2)表现: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3)影响因素:受各种因素如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例题4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 物种之间有直接的营养关系


4️⃣群落的演替

  1. 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2. 类型

初生演替

  • 起点: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 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原始湖底上的演替
  • 过程:裸岩上演替出森林: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 经历时间:
  • 速度:缓慢
  •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次生演替

  • 起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环境。
  • 实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 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 经历时间:
  • 速度:较快
  • 影响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3. 群落演替的一般趋势

物种多样性增加,结构复杂程度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稳定性增强,环境资源利用率提高。

4. 群落演替的结果

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不再进行。

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称为顶极群落

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多处于顶极状态。

顶极群落主要由当地的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


例题5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看环境】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先吃草】

C. 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灌木更高,更好争取阳光】

D.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家的影响【洪水、火灾、火山喷发】

例题6

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演替先后顺序:乙→丙→甲→丁【丁→甲→丙→乙】

B. 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这个选项有度】

C. 此演替过程只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垂直水平都有】

D. 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群落重难点知识一网打尽!【选必二】| 0基础救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