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评游戏——最后生还者Part II

前言
趁本作拿奖这事儿还热乎着,把这个坑填了。内容很多,翻译+修改+整理+配图配视频费了不少功夫。大家慢慢看。
由于原文是十一区网友整理撰写,因此我们能在文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款话题作品、同时也是争议作品。大家在看的时候,可以将咱们之前写的评测对照着看,能一窥不同地域的玩家关心的点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2058205/answer/1298663115
本文由皮皮关翻译整理,原文链接:https://w.atwiki.jp/gcmatome/pages/8070.html
另外要说明的是,由于原文本身也处在争议中、可能还会继续修改,加上在整理本文的过程中我们修改了一些地方,因此本文的内容跟原文不会完全一致,请注意。


概要
顽皮狗于2013年推出的《最后生还者》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超高评价。本作则为其正统续作,至此《最后生还者》已自成一个系列。
本作以前作5年后的美国西雅图为故事舞台,描述了前作主角、在本作已满19岁的艾莉的复仇之旅。
由于前作的高评价,在发售之前无数玩家都对本作怀抱前所未有的期待。
而另一方面,沉重、悲壮感满满的主题“复仇”;反复的发售延期;以及“是否能超越前作”的悬念——一切的一切也让不少人对本作的发售持有畏惧心理。
集不安和期待于一身的本作,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与世人见面了。之后,它引发的争议在游戏史上留下了专门的一页。
故事
前作5年后,艾莉与乔尔在怀俄明州的杰克逊住了下来。
由幸存者们建立的社区顺利地发展了起来,安宁与和平的生活似乎已经回归。
当然,各种各样的危险仍然存在——来自感染者以及其他幸存者。
突如其来的某件事粉碎了和平。艾莉的无情复仇之旅再次启程。
这是为了结束一切而做出的决断。
一个人,又一个人。对目标穷追不舍的艾莉所看到的,
是因自身的行为而产生的、让身心都会感到战栗的凄惨的连锁反应。
——引用自游戏官网
主要的变更点以及特征
基本系统可参考前作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31572754
双主人公制
本作的玩家可操控角色包含前作女主角艾莉以及本作初登场的埃比。随流程推进玩家的视点会在这两个角色之间切换。
游戏的剧情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序章“杰克逊篇”、分别以艾莉和埃比的视点描写3天之间的故事的“西雅图篇”,以及尾声“圣塔芭芭拉篇”。
艾莉与埃比各自强化的重点不同,艾莉容易习得潜行系的技能,而埃比则更倾向于战斗相关的技能。

此“双主人公制”为本作的象征系统,也可以说是引起后述争议的最大元凶。
收集要素方面,艾莉篇主要是集换式卡片,埃比篇则主要是硬币。
章节选择
在本作中可以随意选择章节来进行游玩。各章节中角色和道具的状态以该存档到达该章节时的状态为准。
通关后会追加BATTLE项目,可以随时单独游玩各章节中的战斗环节。这种情况下角色和道具状态则为战斗专用的配置。
难度
除了可以在very easy到survivor之间的五种难度中任意挑选之外,还可以选择custom难度。
正如其名,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定制难度,形如“敌人的强度hard水准很合适,但资源量感觉要easy的水准才好”这种精细化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通关后,各个难度旁边会增加“+”标志,变成所谓的周回专用难度。道具技能之类的可以继承,但敌方也会得到强化。多周目也不能放松警惕。
感染者
跑者、潜行者、循声者和巨无霸,前作中便已经存在的4种感染者在本作中继续登场。

这当中尤其是潜行者的行动规律得到了大幅强化。在本作中,一般情况下,它们会躲在遮蔽物背后与玩家保持距离,瞅准玩家的空隙(多是与其他感染者战斗的途中)跑来打了就跑,即所谓的hit & away战术。另外由于潜伏期间几乎没有动静,用聆听模式也不容易察觉其所在位置。还经常会出现“玩家试图绕到其背后暗杀,但却被其发现并跑掉”的情况。

在前作中潜行者与跑者之间的区别真的很小。然而在本作中却由于上述种种变化,一跃成为极其讨厌的敌人。
除此之外,本作中还追加了新的感染者:跛行者和老鼠王。
跛行者上半身被厚厚的脓疱所覆盖。基本性质和循声者很接近,但不能被一击暗杀,且靠近玩家后会释放酸性气体进行攻击。死掉时更是必释放出大量气体,需要多加注意。
老鼠王则是限定在某个章节中出现的boss。由于其特殊的诞生背景,外形的丑陋程度凌驾于其他所有感染者之上。
生存者
本作中,生存者侧新增了WLF(华盛顿解放战线)、赛拉菲特和响尾蛇势力。
WLF主要是艾莉篇的敌对势力。该势力过去曾拥有可歼灭旧美军的实力,组织的训练有素程度可以说达到了军队水准。流程中WLF还会携带军用犬登场。军用犬可以感知到新增的“气味”要素,即使玩家躲在遮蔽处也会被循迹发现。要想成功逃脱追踪,要么移动到很远的区域,要么用投掷物吸引其注意。

赛拉菲特主要是埃比篇的敌对邪教势力。由于脸上有伤痕被称作“疤脸帮”。相比WLF,他们的装备比较原始,但他们通过地图上散布的记号以及口哨等来进行沟通的独特特征,会让玩家感到一种奇异的、未知的恐怖感。
赛拉菲特势力中存在一些装备弓箭的兵士。玩家被弓箭射中后,在手动将箭拔出来之前会持续受到伤害。部分地图中还会出现持有锤子等武器的巨汉类兵士。不光耐久高,用通常的方法还不易进行暗杀。
响尾蛇则是仅在“圣塔芭芭拉篇”中出现的势力。他们会将其他生存者抓起来作为俘虏虐待,性质与前作中的hunter比较接近。响尾蛇势力中很多人会穿着防弹衣、佩戴防弹头盔,另外部分兵士也会携带军用犬。
回避
按L1键可发动回避行动。
根据敌人的动作恰到好处地按键,可以无伤躲开攻击。回避后可以当场进行反击。
随着此系统的引入,近战不再是单纯的连续按键,攻防穿插的策略变得异常重要。游戏中也相应引入了复数场一对一的单挑对决剧情战。

要害攻击
一言蔽之就是终结攻击。用投掷物、枪击等打出硬直后可以主动发起要害攻击。
匍匐行动
长按圆圈键可切换为匍匐姿势。此姿势下不光可以钻进狭窄的洞,在长得比较短的草丛中也能获得隐蔽效果。
优点
第8世代主机的最高峰画面效果
前作remaster版的整体效果就已经相当不错。到底是顽皮狗,本作的画面质量相比前作再次有了大幅上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制作得异常细腻。房屋中随意放置着的杯子、洗到一半的衣服等等,各种细节中都能感受到讲究。

尤其控制艾莉时的西雅图废墟街道,是在详细调研了植被分布和植物、建筑物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设计的,整体表现效果令人惊叹。
面部表情、眼珠的充血效果以及皮肤淤血等等,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细节表现也完全没有妥协。
角色动作制作得也异常精细。要害攻击的花样繁多,无论哪个模式都会让人感到非常痛快。除开单纯的最后一击,游戏还准备了形如“夺取敌人的武器后攻击”这种不常见的模式。

3DCG领域实现比较困难的“脱衣服”动作,在本作中也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得以再现。
对武器进行改造时的动作也相当值得一看。例如,在升级手枪连射速度时,“解除套筒锁”->“更换击锤簧”->“用枪油把布润湿然后磨枪身”->“装回套筒锁、装填弹夹、结束”——这一连串动作都实际得到了再现。当然,更细节的部分用“被角色遮挡住”的方式简化了处理,但无论是角色动作还是独特的音效,都给到了玩家充分的脑补空间。

游戏中能操作的电线、绳子,在各大媒体都引起了话题。手持绳子时的“把绳子收回来”、被地形阻挡时的“卷在一起”、拖拽绳子时的“拉直/放松”等等,各个举动都足以以假乱真。
就这方面而言,前段时间咱们刚好发了一篇有点相关的文章,感兴趣的知友可以一看:
进化的潜行系统
紧张感拔群的潜行,在本作中仍然健在。前作评价不俗的生存&战斗混合机制,在本作中仍然能让许多玩家获得满足。
下蹲、匍匐时才能发挥潜行效果的草丛、利用气味探知到玩家位置的军用犬、以及新增的消音器等等。相比前作,本作的潜行系统无论在自由度还是危险性方面都得到了强化。
敌人之间的对话也制作得非常仔细。每个敌人的名字都进行了单独设定,被杀了之后同伴会喊出他的名字。能明显看出,顽皮狗试图努力让敌人不沦为单纯的被割草对象。
前作中,感染者、敌对者和主角三方混战的事态基本上只在DLC中才有出现。而本作中这种状况发生的频率大幅增加。利用感染者占据优势、以及反过来被敌对者利用等等,具体会遇到的情形也非常丰富。

另外,形如循声者这样携带即死攻击的敌人,在前作中一旦被接近基本就等于game over。这容易让玩家积累焦躁情绪。而本作中随着回避的导入,生存率得到提高,不合理的感觉也相应降低。
剧情
如后面所述,本作的剧情是争议的集火点。不过当中仍然存在好评的部分。
剧情途中插入的、描绘乔尔与艾莉空白的5年间的内容总体评价较高。艾莉的生日、以及前作最后乔尔撒的谎,由此引发的两人之间的争执,能让玩家深刻感受到艾莉复杂的心情。


能称作boss的敌人数量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埃比篇的2个人类boss,其优秀的AI以及战法让人印象深刻。
在艾莉篇中仅仅被当作普通敌人处理的人,实际上在埃比篇是重要的关键人物。这种短篇集(omnibus)形式所独有的特征也能给人带来乐趣。

另外,如上所述,通关后追加的BATTLE模式能让玩家随时回顾喜爱的特定战斗环节。
乐曲
艾莉、乔尔用吉他演奏的乐曲评价很高,能让玩家感受到两者之间深深的牵绊。游戏内准备了数个能自由演奏吉他的桥段。通过轻扫DualShock4手柄的触摸板,能以实际弹吉他的感觉来演奏。
虽然实现起来很复杂困难,但只要愿意,完整演奏出一首曲子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到目前为止各大视频网站已经出现了许多在本作中演奏乐曲的投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K411u7BP/

艾莉给蒂娜弹唱Take On Me(a-ha的名曲)的桥段,实在是让人心生感动的一幕。

系统方面的充实
为了让更多的玩家方便游玩,本作配备了60种以上的辅助功能(accessibility)选项。
不光有文本朗读、HUD界面放大显示等针对特定障碍人士的辅助措施,还有形如降低敌人AI、匍匐时对敌人完全隐形等影响游戏平衡的选项。
灵活运用这些功能,甚至造就了盲人玩家独自通关了本作的奇迹:https://automaton-media.com/articles/newsjp/20200630-129139/
探索要素
与前作同样,本作以由于寄生菌而荒废的美国为舞台。玩家需要在崩坏的建筑物以及草木繁茂的场所等地展开探索。
民房、乐器店、药房等等,能探索的废墟种类丰富多彩,玩家不易感到乏味。根据原居民残留下的备忘录、海报等遗物,玩家能对这里曾经的生活状态、以及荒废前的状况展开充分想象,浸入游戏的世界观之中。
另外,游戏中的场景也并不全是废墟。前作以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杰克逊集落,以及将体育馆改造成居住设施的WLF基地等等,崩坏世界中独自发展的人类居住空间也不容错过,当中人们的一举一动也作了细腻的设计。

艾莉的日记将游戏中的各个场面用图画+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当中能一窥艾莉的心情,同时也更容易将玩家引入到游戏世界观中去。

赞否两论点
剧情,以及角色
以“复仇”为主题的本作,故事整体看来相当阴郁,与以“朝着目的前进”为目标的、公路片风格的前作完全不同。
即使主题比较黑暗,剧情本身的完成度如果很高的话也还好。但本作存在大量会让玩家产生厌恶感、异化感的展开,这些展开成为了玩家集中表示否定的地方。
而另一方面,本作用高水准画面造就的故事展开有着语言难以表达的诉求力,这也是事实。在游戏中被震撼、感动的玩家也不在少数。
种种情况导致本作的评价两极分化的情况极其严重,从发售之日开始,就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整体来讲,本作剧情中角色的行动和抉择不合理的点非常多,从玩家角度看来接受不能、以及感情移入困难的部分也非常明显。这当中与新主角埃比相关的点尤其多,作为本作最大的赞否两论点,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存在。
埃比在本作中,作为和艾莉同等地位的主人公登场。而在游戏中由于其所作所为给人带来的坏印象,导致她的存在是非引发了诸多争议。

在设定中,埃比的身份是WLF所属士兵,父亲是一名医师,在前作尾声被乔尔所杀。因此她一直在伺机向乔尔复仇。然而玩家了解到上述经历的时间点,是在西雅图篇的中盘。
玩家从杰克逊篇的序盘开始就会操控埃比,此时玩家几乎没获取到任何与埃比相关的信息(除开“这个女人有什么不得不在杰克逊做的事”以外)。玩家在完全不了解埃比的情况下,唐突地被赋予了操作权并推进游戏。
操作一段时间后,埃比被感染者群体袭击。正在危急时刻乔尔两人伸出了援手。
而最终,埃比将乔尔两人诱导至自己同伴所在地,并对其严刑拷打——最终将其杀害。如前所述,埃比的这些凶残举动源自复仇心,但此时玩家完全不知道这些。

除开“前作主人公在本作序盘就突然领便当”这种令人震惊的展开之外,玩家还直接体会到:“在啥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由于(自己的亲手操作)让埃比成功从感染者手中逃脱,结果直接导致了乔尔的死”。这种极不舒服的感觉可能会导致玩家产生自责感,同时也会让玩家对埃比的仇恨感急剧升高。
上述事件是本作主线的发端,艾莉决心向杀害了乔尔的埃比复仇,西雅图篇的故事由此开始。

很多玩家都是代入到艾莉视角、与艾莉同一步调向前推进。然而等在前面的还有埃比的西雅图篇。玩家为了推进游戏,不得不再次操纵埃比,在战斗中作出一次又一次能让她生存下来的决策。这对于痛恨埃比的人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很多玩家在整个推进游戏的过程中都抱着一种非常不快的心情。
在埃比篇的尾声,是艾莉与埃比的对峙,一了因缘的决斗。然而此时玩家操纵的是埃比。本来是为了干掉埃比而推进游戏的玩家,在此时又被强制要求操纵埃比、对艾莉痛下狠手。对很多前作粉丝来说,痛恨之情又被进一步加深了。

除开上述内容之外,有关角色还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
如前所述,埃比对救了自己的乔尔毫不留情残忍杀害。而另一方面,对同样救了自己的雅拉和勒弗则多次伸出援手。同是救命恩人,待遇差别太极端了。
不过,本作虽然有很多让玩家厌恶的要素,不过体验完埃比篇剧情之后觉得“同情埃比”的玩家也不少。埃比对乔尔的复仇之心,归根到底还是源自乔尔本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完全的因果报应。先不说复仇本身的是非,埃比的思考方式绝对没有异于常人,这一点值得留意。
埃比篇的看点其实不少。与赛拉菲特之间的势力纷争,与雅拉勒弗姐妹之间的共斗、结成信赖关系,在原爆点的激斗,Haven岛壮绝的脱出行等等,各种震撼人心的展开。埃比篇的构成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从整体来看,埃比篇的故事和前作中乔尔的旅程轨迹的相似点很多,某种意义上说算是一种前作致敬。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玩家表示“把这样的角色弄来致敬前作主人公,简直是恶趣味”。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她给到很多玩家的第一印象有多差。
就埃比这个角色而言,由于其双重标准的主张以及自己本位的行动,总体来讲可以说是(在负面的角度看来)人间气息浓厚的角色。对这样的角色是喜爱还是厌恶,确实要视具体玩家而异。
另外理所当然地,最终结局的描写也掀起了巨大的争议。
在圣塔芭芭拉篇的最后,艾莉找到了埃比,最终决战也就此拉开序幕。
在前次决斗时由于勒弗的劝阻,埃比已经战意丧失。而这次,艾莉用勒弗作为人质强行要求埃比再战。如果只看这一段情节的话,埃比就是故事主人公,而艾莉则是反派。
死斗的结果,艾莉把埃比逼到了绝境。然而在最后的最后艾莉还是没有下手。“给以复仇为主题的游戏配上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有点不太契合?”形如这样的意见层出不穷。

那么,本作是不是想要告诉玩家形如“复仇是不对的、不应该复仇”这样的教训?感觉也不太对。在找到埃比之前艾莉已经杀了太多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将复仇的连锁斩断了。说是回避复仇已然太迟。
事实上正如后面所述,(与埃比形成对照)艾莉无视同伴劝阻再次踏上复仇之旅,是区分艾莉与埃比命运的结果。
有关“两位主人公最后所剩下的东西”也是批判集中的地方。
如前所述,艾莉在游戏序章时就失去了乔尔,复仇之旅也没能走到终点。

在西雅图之旅结束、艾莉最终的复仇之旅再启之后,同居的蒂娜也不知所终、等待艾莉归来的人一个都没有了。
最后再补一刀,艾莉在与埃比的最终决斗中失去了左手手指的一部分,乔尔生前教的吉他也不再能顺利弹奏了。真可谓是彻头彻尾地失去了一切。
而另一边,埃比虽然也失去了很多同伴,但完成了对乔尔的复仇,重要的伙伴勒弗也守护到了最后,另外火萤那边还等待着她的加入。
与艾莉相比,埃比的结末显然更好一些。再加上前述的坏印象,不少玩家表示“游戏太过于偏向埃比了”。
因此,剧情的主题以及意义没能充分表达出来,加上角色处理的偏向,事情开始往奇怪的方向发展。很多玩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发售后游戏的评价也是一片狼藉。
另一方面,“完成复仇对艾莉来说不是好事情”“正因为失去了一切,艾莉才能与过去来个了结,所谓不破不立”等等,也有一些意见认为这样的结果不是坏事。更深一层的观点还有“游戏的主题不是复仇而是宽恕”。
前作最后由于乔尔的独自决断,艾莉得以继续活下去。而在本作的剧情中,能充分体会到这件事带来的各种影响。艾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游戏中多次描写了她对乔尔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在经过苦恼的思想斗争之后,艾莉正准备原谅乔尔。然而由于复仇者埃比的登场,这样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
失去了乔尔、最后也没能原谅乔尔的艾莉,在复仇之旅的最后找到了什么?如果变换一下视点,我们对结局的看法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顺带一提,开发者本身也承认“本作的剧情包含有‘宽恕’要素”。
随着游戏剧情推进,玩家会遇到一些真实世界里几乎不会发生的事情。例如:
被讯问的梅尔逃脱了WLF的监视,并独自一人去到了水族馆。
埃比篇的那座超高的桥。再怎么高也不可能完全不被敌人发现吧。

只用简易栅栏围住就能过活的农场——这可是感染者以及其他袭击者出没的世界。
就这方面而言,存在“游戏而已认真你就输了”以及“(在描写人性方面)作为写实剧本,这样处理有问题”两种相反意见。
艾莉篇的西雅图废墟街探索
西雅图第一天访问的西雅图废墟街,地图整体有如开放世界般庞大,场景无缝连接,能探索的地方很多。
当中的事件也为数众多,甚至存在全事件达成的奖杯“观光者”。另外,骑着爱马探索地图的感觉,可能会让部分玩家想起《旺达与巨像》。

而另一方面,整个游戏中的开放世界要素有且仅有这一个地方。这部分过了之后就又变回和前作同样的一本道关卡了。整体来看唯独这部分感觉不太统一,割裂感很强。
而能探索的内容本身基本上也就是各个彼此孤立的散点。地图虽然大,但自由度并没有多高。另外由于地图大的缘故,玩家往往需要频繁确认当前所在位置。然而打开地图的动作有点慢,有些影响探索的节奏。初次游玩时还好,多周目游玩时仍然需要在大地图中奔走回收道具,容易让人感到疲倦。
闲聊场景
在西雅图第一天的探索中,艾莉和蒂娜之间会进行各种各样的闲聊,就跟前作乔尔和艾莉之间的对话一样。
然而不同的是,此时的目的是“乔尔被杀害的复仇之旅”。不少玩家表示“相比目的,对话内容却非常快活轻松”。

LGBT要素
有双性恋特征的蒂娜、有跨性别者特征的勒弗、以及壮硕的埃比等等,本作存在较多会让人觉得是在照顾LGBT群体的内容。

然而这类要素也往往容易被认为是强行加入的。发售后不出所料,反应褒贬不一。
与还算正宗美少女的艾莉(尤其在前作以及本作回忆中。成人艾莉说实话都有点往粗犷发展了)相比,新加入的女性角色整体都是偏写实的外表,因此即使是百合爱好者,对这方面内容持肯定意见的也不多。
有关军用犬
游戏中存在一些携带军用犬上阵的角色。
它们被攻击时的举动、以及饲主被杀害时的悲伤反应,在游戏中都很精细地作了表现。爱犬人士看了怕是会不好受。而且它们终归只是跟随饲主的指示行动,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强部分玩家的罪恶感。

当然,不杀它们也是完全可以推进游戏的。不过由于军用犬的探知能力很高,加上会很快发现被杀害的同伴并迅速进入警戒状态,如果不杀它们难度就会提升一大截。
问题点
读盘慢
场景转换的时候会插入20~30秒左右的读盘时间(视具体机型、硬盘不同会有差异),频率也不算低,可能会让部分玩家感到不快。不过gameover后重试的读盘时间非常短。
未收录多人模式
前作的多人模式整体评价很不错,不少玩家表示本作未收录这一环节很遗憾。
关于角色描写
游戏对其他角色的描写给人印象也不太好,批评意见很多(虽然没有埃比那么严重)。这种倾向主要集中在本作初次登场的角色身上。
与被重点刻画的主人公埃比相比,次要角色们的行动描写是片段性的,即使想要持拥护观点,也存在绝对信息量少的问题。因此,这方面与其说褒贬不一,倒不如说是单纯的问题点。
乔尔:

前作主人公,在本作初期就被埃比残忍地杀害了。而导致杀身之祸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真名。
乔尔跟很多人都结下了仇,这一点不管是乔尔自己还是其他人都很清楚,在不知道前作火萤那档子事儿的人看来,他完全就是个连续杀人狂。而本作中的乔尔,与前作久经沙场的乔尔相比,危机应对能力低得像换了个人,这很容易让玩家产生违和感。
不过关于这一点,有一种拥护说法是“因为已经习惯在杰克逊的祥和生活了”,官方也比较认可了这个见解。
汤米:
乔尔的弟弟。和艾莉一样,因为老哥被杀而向WLF复仇。

与只会干掉拦路敌人的艾莉不同,汤米会积极主动地展开袭击,例如对WLF的成员进行拷问、套出情报后杀害他们,或是用狙击步枪单方面狙杀等。而实际上埃比只是隶属于WLF而已,WLF组织本身与复仇无关。另外在狙杀WLF的时候,由于用的是狙击枪,因此照理说应该能清楚看见对方是不是复仇对象,但他不管这些,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展开杀戮。那些WLF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被杀。杀了这么多人,最核心的复仇对象埃比却自始至终没能杀死。

在杀戮大量WLF士兵之后,汤米的报复心有所缓和,一度放弃杀害复仇对象埃比并准备回到杰克逊(此时的汤米和之前无差别进行杀戮行为的汤米相比简直像换了个人)。然而之后由于埃比的袭击导致右眼和右腿受伤,并因此再度燃起复仇之火。
由于被复仇心蒙蔽了双眼(或者说是只眼),汤米与妻子玛利亚的关系也恶化了。他向打算离开杰克逊过平静生活的艾莉蒂娜提出报复请求,并在遭到拒绝后说了一些出蔑视她们的话,种种举动表现得相当蛮横不讲理。前作中在杰克逊表现出的领导气节已经完全不见踪影,因此很多玩家批评说“有必要让他沦落到这种地步吗”。
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让他沦落到这种地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为了实施复仇的自作自受。如果说这是为了体现“被复仇蒙蔽的人的末路”,那可能还比较相得益彰。
蒂娜:
本作新登场的艾莉搭档。在复仇之旅中陪伴艾莉,却隐瞒自己怀孕的事实。怀孕被发现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拖油瓶式的角色。
如前所述,蒂娜是包含LGBT要素的角色之一。游戏中多次描写了艾莉与蒂娜的亲热行为(无论当时的氛围场合适不适宜),对此表示否定的意见不在少数。就连同伴杰西都说过“你们要对任务负责”之类的话。
而另一方面,蒂娜也并不是完全没用,在旅途中也多次将艾莉从困境救出。而且在被发现怀孕后,还继续使用无线电支援艾莉。
虽然有一系列问题,但与将玩家的憎恨背负在一身的埃比、以及整体处理得都不太妥当的其他角色相比,她可以说是游戏处理得相对最好的。

欧文:
WLF的成员之一,也是埃比的前男友。不赞成过度暴力行为的稳健派。
现在和同是WLF士兵的梅尔在一起,而且让梅尔有了身孕,不过同时对埃比仍旧恋恋不舍,游戏中甚至存在俩人的激情片段。
(顺带一提,该桥段在日版中是被整体删掉了的。)
整体来看,欧文优柔寡断的性格很明显,作为单个角色的评价不能算好。

梅尔:
WLF成员之一。她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欧文的伴侣,肚里怀着欧文的骨肉。
在剧情中梅尔察觉到了埃比与欧文的关系,三人之间关系因此变得非常紧张。整个埃比篇当中,描写他们午间剧般错综复杂故事的桥段占了很大篇幅,对此有很多人持否定意见。
除此之外,很多人也觉得她“怀了孕还自愿参加战斗、去到远离据点的地方、爬上危险的高处”等等,一系列给母体增加负担的行动都非常轻率。
而且说到底,设备和人员都不缺的WLF为什么要把一名孕妇派上前线呢?

杰西:
蒂娜的前男友,游戏中会与玩家同行一段时间。杰西是蒂娜肚里孩子的父亲,孩子以他的名字命名为JJ。
与艾莉之间接近三角关系的状态。然而在剧情中,这层关系还没有得到解决就被杀死了。与其说是悲剧性角色,不如说是单纯没处理好。

很多人都表示,玩了艾莉的三天西雅图篇后,用埃比再次进行西雅图的三日游,这种感觉是很冗长、很让人腻味的。
剧情本身的的绝对长度也是不短的。尤其在那些本就对埃比抱有厌恶感的玩家看来简直是煎熬,很多人越玩越觉得讨厌。
另外,剧情推进的过程中会频繁插入回想环节,这些环节也需要玩家亲自操纵。第一次玩的时候还好,但多周目的时候就会觉得麻烦了。这当中还存在“一直向前走——打开门——回想结束”的桥段。一些玩家会觉得,这些桥段特意做成让玩家操纵的意义不大。

章节“原爆点”的乏味
所谓的“原爆点”是故事背景中首次发现感染者的地方。这个设定本身非常容易引起玩家兴趣,但在流程中的作用只是寻找医疗箱,顺便干掉boss。很多人感到比较失望,觉得这部分对剧情和世界观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联动。

有关艾莉与埃比的对决(西雅图篇)
埃比之所以能追上艾莉并在西雅图对峙,是因为艾莉无意中掉落的地图被埃比捡到了。没错就是偶然。
具体说来,艾莉为了寻找埃比的藏身处来到水族馆,在那里没遇到埃比却碰见了欧文和梅尔。艾莉杀了他们之后因为梅尔怀了孕而心生动摇,一不小心就将地图丢失了。不久后埃比回到水族馆,看到了欧文和梅尔的尸体,然后根据艾莉留下的地图找到了位置,前往决斗…流程差不多就是这样。
虽然是宿命对决,但营造这场对决的动机、场景却有些都合主义的感觉。而且说到底,艾莉在没了地图的情况下直接离开水族馆,这个行动本身就不太自然。
圣巴巴拉篇
这一篇章是定位是游戏的尾声,故事本身占的地位很重要。但不少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
响尾蛇的登场的感觉很刻意,存在意义也很淡。

所谓都合主义的展开也很明显。尤其是艾莉在腹部受了重伤、大出血的状态下,还能只身面对响尾蛇全副武装的敌人、并成功捣毁该组织,怎么想都觉得不自然。
总评
大受欢迎的前作的直系续篇。系统、战斗进化得到了正统进化,与游戏性相关的内容总体来说好评。
而另一方面,与容易代入感情的前作不同,本作描绘的人物间关系阴郁而又扭曲,不同的玩家接受的情况也完全不同,因而引发了争议热潮。
不过不管怎么说,本作无疑是PS4末期、乃至第8世代末期的超大作之一。
余谈
顽皮狗在游戏发售之前,一直彻底隐瞒着“新主人公”的存在,这也让很多玩家感到不满。
同样直到发售前都隐瞒新主角存在的《合金装备2》在这次争端中被频繁拉出来亮相。开发者方也说“本作受到了《合金装备2》的强烈影响”。

实际上,在部分PV中埃比有少量登场。不过话虽如此,对于当时的玩家来说,是完全无从得知“那人是否会成为新主角”的。
蒂娜的脸模Cascina Caradonna同时也是一名Youtube主播,游戏发售后她也上传了一些本作的游玩视频(虽然打得很慢)。


欢迎加入游戏开发群欢乐搅基:1082025059
对游戏开发感兴趣的童鞋可戳这里进一步了解皮皮关:http://www.levelp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