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战争中依然有一席之地的骑兵,为什么在八里桥之战中完全无用?

UP的中西方军事的碰撞到了这里,就进入尾声了。从唐朝的怛罗斯之战,一直走到今天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中西方交战在之后并不是没有发生,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虽然步履蹒跚,不过已经跟这之前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就以这次战斗作为向冷兵器时代的告别。
当时的满清帝国也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幸运的是太平天国并没有推翻满清。中国没有被另一个更加愚昧的政府所取代。而不幸的是,太平天国并没有推翻满清。广大人民除了还要享受新朝雅政的恩德,更要继续受制于民族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迎来了英法军队对北京的旅游观光。

满清军队
蒙古王爷僧格林沁带着7000骑兵和步兵成为了清王朝保卫京师的主力。他的蒙古马队被清朝寄予厚望,却已经在之前的张家湾之战中被联军的近代骑兵部队击败。为了补充兵源,他不得不将一些蒙古牧民临时拉近自己的队伍里。尽管如此,这位靠军功一路蹿升的蒙古王爷依然是清军中最勇敢而富有战斗力的一位。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蒙古骑兵最为高潮的蒙元时期的战法。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
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
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 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
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当然除了曾格林沁外,还有其他一些八旗兵和绿营、民团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英法联军
联军在八里桥一代仅有6000人的军队,却拥有大批专业训练的士官负责基层指挥,更有2000人的强大炮兵队伍负责支援。骑兵部队虽然人数很少,但精于作战,有丰富的殖民地参战经验。联军一并带到中国的70个医疗小分队,也让这场战争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真正专业野战医疗的战事。
英法军队经历了近代,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的近代大兵团洗礼,在组织编制上也有了巨大进步。除了足够多的基层军官控制队伍,有效执行战斗命令,团营到师旅级别都有相应规模的参谋力量。这样,不仅不同部队直接可以接受统一命令,也因为统一科学的规划训练,可以在战场上做到彼此之间紧密配合。这使得英法军队在世界各地的作战中,表现优异。
至于军队武器的差距则无需分解更多。当联军开始将后装步枪、锥形子弹、后装线膛炮运抵中国时,清军依然在使用原始落后的火绳枪,火炮也没比当年的红夷大炮有什么不同。

战争经过
清军的计划是,僧格林沁首先发动马队冲锋,随后,胜宝和瑞麟的步队从两翼发动排枪前进,在后面的炮兵部队给予僧格林沁的马队以火力掩护打击英法联军的步兵排枪队列。在整个战线上,清军出动了3万步骑兵主力。
僧格林沁的骑兵排列出5000米的阵列,侧翼和后面则是清军步兵和炮兵。其实,清军摆出的战阵,可以说是清军200年来百战百胜的一种打法,那就是红衣大炮掩护马队直接发动冲锋。
当天早上,负责前哨突袭的一队蒙古骑兵,前进到法军50米左右才被发现。但他们只是骑射,并未冲锋。很快就被大炮和步枪击退了。法军先遣队的指挥官科里纳将军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队伍太突前了,便迅速组织部队后撤,并通知后面部队战况。
于是,法军主帅孟邦托将军下令迅速停止前进,部队成战斗队形并就地构筑工事。且联系后翼的英军迅速西进形成左翼,并派出骑兵侦察。因为他预感到法军现在所处的平原地形对骑兵有利,清军骑兵会发起更大的进攻。
果然不出所料,僧王的第二批蒙古骑兵赶到了,一部分从正面冲锋,另一部分从第二旅的左翼迂回包抄,希望能包围这股法军。这时有个很戏剧的情况,英军的格兰特将军听见炮声后,不明情况,便带领小股骑兵前往法军阵前侦察。结果差点被这直迂回的蒙古马队俘虏。慌忙跑回英军阵地的格兰特命令英军骑兵迅速出击。就这样这部插入英法结合部的马队遭遇了两面火力的齐射,并被发动反击的联军骑兵歼灭。僧王的第二次进攻失败了。

随后赶到的法军重炮部队,架起了大炮,开始炮击八里桥一代清军的防线。而英军也把阿姆斯特朗重炮部队调了过来。面对联军优势的火炮攻击。清军骑兵展开了第三次进攻,再次攻击英法两军的接合部,并南进迂回英军防线,但归于失败。英军骑兵在击败蒙古骑兵后,开始西进追击蒙古溃散的马队。整个过程中,联军炮火都十分精准,掀翻了八里桥清军的所有炮位。
清军将领胜宝,在法军第一轮火炮攻击时,就被炸伤落马。于是他迅速带领所部几千余人后撤至定福庄,并将定福庄的部队一块带走回了北京。 看到胜宝撤退,瑞麟所部也迅速溃散。但也有很多八旗部队没有撤退,选择留下来坚持抵抗,直至战死。
僧格林沁得知胜宝、瑞麟溃散后,命令所部迅速移师八里桥,并让卫队携带自己的帅旗固守八里桥上直至全体阵亡。这就是联军最为钦佩的那批死守桥头的勇士。不久,英军的骑兵深入于家围附近。看到有被包围的危险,僧王怅然而退。
其实这里要说明的是,就是蒙古帝国时期,蒙古骑兵也远不如西方骑兵高大。而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中世纪重骑兵的时代。所以在火力掩护下,联军骑兵歼灭蒙古骑兵实属正常。
在此次失败后,清廷意识到骑射已经不能取胜,洋务运动随之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