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子兵法》与“凡尔登绞肉机”

2022-05-13 10:28 作者:松露美食家  | 我要投稿

     “凡尔登绞肉机”是指发生在1916年2月21日到12月19日之间,是德国入侵法国的的著名的凡尔登战役(Battle of Verdun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以法国取得战略性胜利而结束。这场战争中法国参战兵力约114万人,法国死伤54.3万人;德国参战兵力约125万人,德国死伤43.4万人。这场战争伤亡共计约98万人,仅次于“索姆河地狱”的134万人,故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堪称是《孙子兵法》“其下攻城”战略的经典案例!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有“巴黎钥匙”之称,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交通要道。法军的凡尔登堡垒正面宽达112公里,由法军第三集团军防守。堡垒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凡尔登要塞和两个堡垒构成。德军组织了125万人发动进攻,死伤了1/3,约43.4万人而没有攻下凡尔登,真是“其下攻城”战略所带来的灾难!

       德军进攻凡尔登要塞其实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凡尔登在《地形篇》中属于“通形”,在《九地篇》可归于“争地”,正确战略应该是“争地无战”。况且法军又重兵防守,按《虚实篇》的战略应该是“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再釆用《军争篇》中的“以迂为直”进攻路线即可取得胜利。即应该避开正面用攻击凡尔登,而应该选择绕过凡尔登,选择法军防守虚弱的地方进攻,就可以让法军的整个防线崩溃。这就是管仲的“乘瑕则坚者瑕”的终极目标!

       与“凡尔登绞肉机”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进攻法国的“马奇诺防线”(Maginot Line)。德国人显然吸取了凡尔登战役的惨痛教训,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绕道法军防守薄弱的阿登高地攻入法国,大军直逼巴黎,引发了后来举世震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试想一下,如果希特勒指挥的德军仍坚持攻击马奇诺防线,则德军必然失败且伤亡惨重!

      凡尔登战役以进攻方---德军惨败结束是必然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军将领违背了《孙子兵法》的必然结果!

《孙子兵法》与“凡尔登绞肉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