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考申论素材:教育强国的5个典型案例

2023-08-31 17:41 作者:bili_23903154145  | 我要投稿


申论素材的积累在公务员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素材的整理、应用是一篇好的申论文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教育强国话题的5个典型案例。

一、卫兴华:“人民教育家”

“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不做“风派理论家”——这就是“人民教育家”、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卫兴华。

卫兴华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时,老师给他取名“卫显贵”,希望他将来荣华富贵。从小目睹日军暴行的他,在读中学补习班时,把名字改为“卫兴华”。

1952 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研究生毕业后,卫兴华留校任教,直至2019年12月逝世。“要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一个学者应该做的事。”卫兴华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60余年,卫兴华始终认为,自己的研究工作要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在多年教学中,他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阐释,要结合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实际,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且具备与时俱进的品格。

“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卫兴华这样勉励自己的学生。

二、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奠基者”

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人民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暄为中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从1954年到 1979年,历经25年、38稿,在历史跌宕中,高铭暄全程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的诞生。

“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刑法典,还需要能够适用法律的刑法人才。刑法学界很多人都熟知高先生的个人信条“教育乃我之事业,科学乃我之生命”。

高铭暄最珍视的是那三尺讲台。他总说:“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就矢志不渝。”

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教授中国刑法、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刑法前沿问题等课程,为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法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让人民权利得到保障,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制裁。”高铭暄说,“我年岁已大,但心不老,愿意继续工作。”

#知问教育# #知问公考# #湖北省考# #公务员考试#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 #国考# #武汉公考培训机构# #24国考#

公考申论素材:教育强国的5个典型案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