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N3的造型来源是英铁67型机车?
正在拜读某知名绘本艺术家大佬的科普文章,感觉他对国内的一些东西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也趁机学习学习。但是他对欧洲的认识是真的……错漏百出。其中,当属HXN3的造型来源是英铁67型之说法最为离谱。先声明,这事儿我确实也未曾跟大连厂做过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所找到的证据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首先,英铁67型内燃机车是由阿尔斯通总体设计,并在其西班牙工厂(而今的Stadler,制造台铁新柴电的地方)制造的。该车的确是采用了EMD的动力总成,并拥有EMD的型号编码以便于EMD方面开展设计工作,但是它的车体和转向架统统都是由阿尔斯通进行设计的,是Prima机车平台(HXD2所属的机车平台)的技术特征。这就好比HXD3(DJ3、SSJ3)在东芝那里也是有内部编号的,但其总体设计和机械结构部分的分摊设计工作都由大连厂完成的。这是不可以胡乱张冠李戴的。把修改自SS7E的造型特征硬说成是EH500的,这是找爹党们才会去做的事情。

然后说说这张配图吧。为了让大家了解各国机车的造型特点,可以说初衷是好的,但这里所罗列的国别也太令人笑掉大牙了吧。把挪威采购的Mak(而今的株机Vossloh)与西门子联合研制的DE2700说成是法国机车;把瑞士标志性的Re465说成是德国机车……而配图右上角那欧洲隧道公司的机车的确是在法国运用的,但该车正是继承了上述英铁67型技术特征(Prima)的,如今隶属于Stadler的Euro平台机车啊。而那Vossloh时期的圆润造型,可以说是德、法、西之大杂烩般的存在了。
总而言之,就凭借这些证据,并无法证实HXN3的造型是继承自英铁67型的。而该文章后续列举的那些与美国机车一模一样的设计细节,只能证明HXN3这款车对于EMD的机车设计,乃至美国AAR标准零件体系之借鉴上的深入,亦无法佐证“HXN3完全出自EMD之手”等诸如此类的观点。

而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HXN3车头的最前部,位于防穿刺墙(设置有辅照灯和方向灯)与隔音减振司机室的接缝处,在那法兰边的上下,防穿刺墙是完全垂直的,而司机室的最前缘则是轻微倾斜的。这一点可以说明一件事情:HXN3的造型是出自于这张3D效果图的;而当初把设计方案修改为隔音减振司机室的时候,操作上十分鲁莽草率。我觉得,这倒很像是大连厂的一贯做法呢——他们在把HXN3改进为高原型的时候,所设计的尾端司机室外形;以及在最近生产的一批地方铁路版HXN3上,部分车顶设计的修改,都是如此一般的鲁莽草率。所以我更愿意相信,HXN3的造型是大连厂在参考了国外造型案例的基础上,以工程实现为主要目标的设计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