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路线】创办植青企业

当务之急,团结起来。去原子化!
有人认为去原子化团结起来会很激进。
其实并不会,这意味着政治风险的共担,互相作保,可以有效化解盲目的,无意义破坏的激进化。
学生,刚毕业的,或者有家人,可以去团结他们,用学校共同体的余温 把他们链接到社会网络之中。
学生进入社会两三个月后 原来的纽带是无法阻止他激进化的,因为并无可再失去的。处于冒险的浪漫主义状态,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青年应该团结起来成为互相作保的。青年也该互团结。这实际上是防止破坏浪潮的堤坝 团结产生秩序 ,这是社会内生的力量 不被强加。
甚至是生物方面的团结,在生活上的共同生活节律。让城市年轻人能够某种形式分有部分共同生活。但是这也一定包含某个维度,要包含一些公共讨论 这一讨论线下 也要维系一个共同秩序。
这样不需要以个人为单位解决问题 类似保甲。
现代城市年轻人的互为保甲,是文化理念上认同。如果强行划分,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和农耕时代不同。
目前的互联网年轻人言论,是当不得真的,只有在影响到他们的现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预分工时,才会开始进行表达 这仅限于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表达。并不具有现实的政治性 不管贴上什么政治标签,实际上互联网上和现实是分裂的分离的。只会表现为盲目的否定性而不是一种设立性。
所以要找到一种办法 以真实现实认同开始。这需要人去组织。
比如大学辅导员还是把毕业生当成学生去兜着。
药方:成立企业 生活信息分享.技能互助,生活节律协调。否是企业咨询信息服务。年轻人成为由企业发起的消费社群 同时也是生产分工的社群。
本来这样的企业是有就业企业的,对于中国很多职场年轻人来说企业才是维持稳定的作用 而不是社区。由于企业和他们的关系更为赤裸裸的压榨,所以由青年人在消费企业中达成。年轻人不仅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同城俱乐部。
年轻人参与服务 公司提供 收取低费用维持其存在。
1进行一些团购 消费:视频,电子产品,劳动工具。2.各类信息服务:法律情感 就业 学习 生活困难解决。
3.活动:体育锻炼,娱乐,文化活动 sl社情认知
4.交往活动:共同求职联谊。包括参与管理。有意向参与进来的可以成为成员。具有可复制的。
总的来说构成去原子化的生活方式。
重点:提防 feifa jizi
总体为了降低成本 互信互助。
避免其圈子化,会成为内卷 变成人情关系的低俗堕落,会两极化。会变成取决于俱乐部外面的利用价值了。
给城市小白服务的 人生地不熟的 五r保护的。只要是支持社会主义劳动者,不是为了做成人上人,去吸血,进行互保的,就可。
按月购买 就可加入,形成公司社会群,体力和脑力的工人劳动者。参加文娱活动 实名制的 不用担心激进性或者不激进。
以企业的形式探索一条道路 可以自维持,提供线下线上服务 包括制作配送买东西。
社区街道不好做,文化首先难搞定。可探索。
公益慈善机构也难做,不叫养老,叫植青。
这东西不可大资本来做(变成zzhi操作工具 失去民间性) 没有经济估值 盈利目的是自限性的。目的就是生活,就业,发展 。联谊也不是为了联谊 为了进一步生活就业发展。
NGO受捐的要受控制。
这实际上是以公司为形式的社会事业,植青计划。
各地小组可以发展成这样的企业。
好处:可以让其消费者也能生产这些产品。
不搞民间借贷,没资质的就不做了。
预测:不会太小,也不会太大,不然无法变成现实互助。可能会有区县地域性。可以相互竞争,可以叫做植青企业。
主要开销,场所,一定要便宜,稍大一些,交通中等,一些载具,厨房,等等功能设施,或许不需要办公室。还是要有合同关系。财务,会计,人事,培训。盈利自限性。把这么个公司看成整个社会缩影。
要让工益团体去政治化,让群众运动通过公司制,植青俱乐部。
把公司的服务,财务,拉入监督管理。
定位:青年工作。无法良好进入职场,进入不了体制内 ,无法回到原生家庭再生产的青年。
不必要进行额外的意识形态引导,只要做的事情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