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作品选P22
【金黄的稻束】 https://b23.tv/Wne0Yx9
作家作品
·郑敏,“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诗作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和创新特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特征。在诗歌意象艺术上,母亲、生命、死亡、寂寞等意象群落是郑敏诗歌雕塑美感和现代感的突出实体。 ·郑敏诗歌意象中的心理时空建构、宇宙自然时空意识,成为其诗歌意象艺术不同于其他现代派诗人的独创。 ·郑敏在诗歌意象创造中运用象征、暗示、变形、戏剧化、陌生化等表现手法,彰显出现代主义诗歌意象的艺术魅力。 .作品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结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 ·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等。代表作《寻觅集》《早晨,我在这里采花》
文章介绍
·诗人写道:“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举目看远处,只见微蓝色的远山,似远又似近地围绕着,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过,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稻束们的沉思凝静形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每当一个情景触动我的灵魂时,我就为这种酒香所陶醉,身不由己地写起诗来,也许这就是诗神对我的召唤吧。" .诗的开篇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做隐喻,把母亲比做金黄的稻束,二者在性质上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 ·秋天的被割倒的稻束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无私。另外,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接下写到收获日的满月,由“满月”来衬托人们因丰收而喜悦的心情。 ·下面又给了苍茫辽阔的意境。但作者不是单纯的在描写环境,“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有一定的哲理蕴涵其中。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又再一次将母亲的伟大体现出来。稻束在秋天的田里沉思,也就是母亲在沉思,母亲在秋天里看见丰收后她的心已经满足了,她可以毫无怨言了。她用母爱换来了丰收。 ·最后几句,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 · 分析“金色的稻束”的意象及其涵义。 秋后的田野上,收割后的稻谷被捆成稻束,立在地上,这是到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诗人由此触发不同寻常的诗情。通过类似联想,把田野里金黄的稻束,想象成有着皱了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的雕像 用高耸在树颠上的“收获日的满月”为这雕像抹上了光辉,用暮色里的“远山”为这雕像添加背景,使这雕像更为坚挺、动人。 这便把金黄的稻束^ 那丰收的成果与劳动者、孕育者的形象自然联系起来了。没有那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就没有丰收的金黄的稻束,表达了对作为孕育着和劳动者的母亲的崇高敬意。是一首将“诗”与“思”完美地融合为一体的诗。 这里“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 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它又是母亲,劳动者的象征。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本诗是通过何种艺术手法表达主题意蕴的 作者主要是寻找抽象与物体之间的内在契合,运用形象性词汇来承受思想,使形象与思想达成“孪生体”,达到追求现实、象征和思想的结合,体现了现代诗“思想知觉化”的重要特征。 全诗宁静、饱满、透明,静穆,语言带有雕塑的质感和光辉。清明的智慧、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不仅具有情绪的感染力,更具有思维的启示力。 .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1,以强烈的主观态度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历史”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2,意象具有独创性,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或想象才得以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有所融合、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