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总能给我搞出点新花样”近期12代酷睿新奇玩意选录


12代酷睿已经发布近三个月,虽然前后有“睿智人物”代言和新一代排华法案带来的负面舆论,但用上了 intel7 工艺、Golden Cove 架构的 Alder Lake 凭借远超前两代的性能和新颖的大小核结构,依然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而随着不带K、没有小核及核显的i5处理器的发布,12代似乎来到了性价比这一价格层级,同时,也给DIY玩家们带来了一些“惊喜”,经过一段时间的潜水,现将个人能看懂的、感觉有趣的部分汇总给大家。

一、扣具整凹顶盖?(图源:Igor's Lab)

1月中旬,有消息称,长方形的 LGA1700 扣具没有随着处理器的变长而调整,还是在长边中间的两个点施加压力,处理器受到不均匀的压力,顶盖中部向内凹陷,从而导致 CPU 顶盖与散热器接触不良,影响到散热。从 Igor's lab 的图可以看到使用过一段时间的 i9-12900K 处理器在尺子的对照下有肉眼可见的凹陷。

目前流传的解决方法为:将固定处理器的金属扣具拆下,然后在螺丝孔位上方加装垫片,加高扣具高度,从而减轻处理器收到的不均匀压力。根据 Igor's lab 的测试,使用 1.0mm 垫片可以获得最佳的温度表现,相比不加垫片,处理器的烧鸡温度降低了 5.76 ℃。


微星的工程师林在B站的动态则表示他没有遇到类似情况,隐隐地把问题指向了“某 CPU 大厂”或者别家主板厂?


二、不再存在AVX512指令集(图源:Igor's Lab)
12代酷睿发布之前,它支持 AVX512 指令集就不是新闻了,在大小核的结构下,关闭小核可以启用 AVX512,打开小核则不可以,正式上市后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说法。
AVX512 指令集首发于2013年,多见于 10980XE、Xeon 至强这些非主流消费端的处理器上,在进行高性能的专业计算任务时,可以提供相对于没有 AVX512 的处理器更高的浮点性能,但同时也会带来功耗、热量的飙升。

虽然12代酷睿可以通过设置 BIOS 操作开启这一功能,但现在 intel 似乎不希望用户就这样用上它:intel 及主板厂商现正通过发布新 BIOS 以封杀这一通道,如不再允许关闭 E-Core 核,这样就不存在只启用大核而支持 AVX512 指令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用 AVX512 嘲讽了好几年后,AMD Zen4 处理器现在的风声是支持 AVX512 指令集。
三、锁SA电压
自 B560 主板以来,intel 和板厂管控严格的超频方面终于稍稍松口:B560 主板搭配非K处理器允许对内存频率和电压进行调整。这让10代处理器+B560 主板一时成为性价比之选。
而11代虽然跑分和功耗上对比10代有所提升,但是它引入了 Gear1、2 模式,一般来说,会在 3866 MHz或以上运行在 Gear2 模式,这时内存频率和 CPU 内存控制器频率异步工作,不再保持在 1:1 之下,以达到更高的内存频率,这一举措甫一面世就有人猜测是为了将来 4800MHz 起步的 DDR5 内存作准备。

就现有的测评结果来看,同频率 Gear1 在日常的多数情况下是要优于 Gear2 模式的,这一点在11、12代上同样可以看到,比如 DDR5 在多数游戏下会被 DDR4 超过,所以没有异步模式的10代在价钱和11代差不多或者更便宜时,对 intel 的目标用户来说直到12代出来以前还是比较热门的。
到了12代,intel 同样保留了Gear1、2 模式和B系列主板可以进行内存超频的特性,这里简单引入一些前提概念,不作深入讨论。

超频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加电压来保证硬件的功耗和稳定性,而内存的频率拉升的相关电压主要有内存本身的电压(DIMM)、IO电压(VCCIO)、和SA电压(VCCSA),当然,电压不是越高越好的,这个需要经过仔细的稳定性测试后才能确定。


在2022年1月10日,Chiphell(下简称”CHH“)的一个帖子反映其 12700+B660M 迫击炮+3600 MHz 16g*2内存的平台出现蓝屏现象,经过一段日子的排查,最终在微星林工程师的测试下得出以下结论:
1、在 Gear1 模式下开启 XMP 蓝屏可能是 SA 电压没给够的原因,非K处理器搭配 B/Z 主板都不能增加 SA 电压,一般锁在 0.91x-0.92x。当 CPU 体质不好时,高内存频率+低 SA 电压就导致了蓝屏问题;
2、SA 电压主要影响 Gear1 模式,Gear2 在特定频率前可以无视这个问题。当然,提高 SA 电压也有助于 Gear2 模式的 IMC 频率的提升来保证内存频率的提升;
3、在非K的 ES / QS 工程样品上是可以调整 SA 电压的,正式版不可以。K处理器+非Z主板可以进行 SA 电压的调整。


这一点,在微星和华硕的主板上是一样情况。
四、超外频
这里照样简单引入一些知识点,但同样不作深入讨论。【核心频率】即 CPU 的工作频率,一般由【外频(总线速度)】×【倍频】得出,我们常说的【CPU超频】通常调整的是【倍频】。【外频】在此以前一般都是代表整个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超它等于同时开超内存、各种PCIe设备(如显卡、网卡),按常理来说是让它保持默认就好了不要随意进行修改。

而在12代酷睿上,外频已经不再和PCIe设备等关联锁定,更改特定的参数不会再整个系统总线一起同步应用。intel 平台此前的限定条件是必须K处理器+Z主板才能进行 CPU 的超频,但最近有用户发现,个别主板可以对 BCLK(简单理解成外频)进行拉升,从而达到 CPU 超频的效果。
德国超频玩家 Der8auer 表示,他观察到非K处理器在一些主板上依然可以启用对 BCLK 进行超频设置。他最新的测试是在 ROG STRIX B660-F 主板上进行的,与确认可以进行 BCLK 超频的 Z690主板有些许不同的是,B660 主板 BIOS 的 BCLK OC 选项可能没有那么直观,需要花一点工夫进行设置。(Der8auer 已经尝试并成功地用Z主板+非K处理器超BCLK频率)


当然他同样完成了超频:将 i5-12400 的外频拉到了 125MHz,全核频率为 5.0GHz,R20 的多核成绩接近于 5800X,此时峰值功耗 117W,处理器温度最高 93℃。


很自然地,intel 也注意到了这些“不寻常”的操作,并对此作出了回应:intel 第12代酷睿非K版处理器不是为超频而设计的,不保证其售出的处理器在超出其标准频率之外正常运行。人为改变时钟频率或电压,可能会损坏或缩短处理器和其它系统元件的使用寿命,并存在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的风险。同时特别强调,如果有用户对 intel 12代酷睿非K版处理器进行了超频,这些举动导致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损坏,intel 均不提供保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