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细菌芽孢染色法

2022-03-27 00:09 作者:生物yes  | 我要投稿

        细菌的芽孢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芽孢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它对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抗性。在合适条件下,可吸水萌发,重新形成一个新的菌体。芽孢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菌体内的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在一般实验室中通常用芽孢染色法来观察其形态。此外,由于芽孢具有很强的抗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都以是否有杀死抗性最强的芽孢来评定高温灭菌及某些化学杀菌剂的效果。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芽孢呈无色透明状)。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强的染料外,还须要加热,以促进芽孢着色,再使菌体脱色,而芽孢上的染料则难以渗出,故仍保留原有的颜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孢,便于观察。

石碳酸复红或番红
香柏油

一、实验步骤:

1.制备菌液:加1-2滴自来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挑取2-3环的菌苔于试管中并充分打匀,制成浓稠的菌液;

2.加染色液:加5%孔雀绿染色液2-3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搅拌使染色液与菌液充分混合;

3.加热:将此试管浸于沸水浴中,加热15-20分钟;

4.涂片:用接种环从试管底部挑数环菌液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并涂成薄膜;

5.固定:将载玻片通过微火3次,直至干燥;

6.脱色:用水洗,直至流出的水中无孔雀绿颜色为止;

7.复染:加0.5%沙黄染色液,染2-3分钟,倾去染色液,不用水洗,直接用吸水纸吸干;

8.镜检:用油镜观察。

二、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① 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油擦去。b.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2-3次。c.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② 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废纸将香柏油擦干净。

芽孢注意事项:

1.供芽胞染色用的菌种应控制菌龄;

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3.并不是所有的菌体都看到芽孢,芽孢的位置也不同。


细菌芽孢染色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