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乐派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器乐复调的可能性
贝多芬915、威尼斯乐派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器乐复调的可能性

2020-05-22 09:37,网友“誉王”发表名为《我眼中的西方音乐史【四、文艺复兴】》的文章。(97人赞同了该文章)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欧几里得》:小说名…
…《欧几里得146、147》:《欧几里得》这部小说的第146、147话…)
…史:见《欧几里得111》…
文章内容: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
③ 罗马乐派(Roman School):罗马乐派形成稍晚于佛兰德斯乐派,
…佛兰德斯乐派:见《贝多芬914》…
当时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宗教势力很强,聚集在罗马圣彼得教堂的音乐家们研究复调音乐,形成了罗马乐派,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研、究、研究:见《欧几里得42》…
…复调:复调这两个字,从字面上来说,与多声一样,“复”就是多的意思,“调”是指曲调、旋律,“复调”就是不止一条旋律…见《贝多芬285》…
他们形成了一种既受到佛兰德斯乐派影响,又同时具有安详性格的音乐风格。
罗马乐派的作曲家代表为帕勒斯特里那(G.P da Palestrina,约1525~1594),
帕勒斯特里那 将佛兰德斯乐派的复调音乐发展到顶峰,
…发、展、发展:见《伽利略21》…
最具盛名的《马尔切洛斯教皇弥撒曲》写到了6个声部。
…声、部、声部:见《贝多芬234》…
他的音乐风格冷静、朴素、纯净,是罗马乐派风格的代表。
④ 威尼斯乐派(Venetian School):威尼斯乐派形成于15世纪后半叶,创立者是从佛兰德斯乐派出来的作曲家维拉尔特(A·Willaerte),
早期带有明显的佛兰德斯乐派的风格,
到了16世纪,乔瓦尼·加布里埃利(G·Gabrieli,1557~1612)对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个乐派不同于前三个,威尼斯乐派的作曲家采用了许多乐器来作为伴奏,
…伴、奏、伴奏:见《贝多芬272~289》…
尤其是G·加布里埃利,他探索了许多器乐组合的可能性,并且尝试加强人声部与器乐组的对比。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对、比、对比:见《牛顿122》…
在恢弘的圣马可大教堂,这些作曲家们探索出了气势宏伟、呼应交替的复调圣歌,
这是一种全新的 有别于前三个乐派的复调声乐,
它后来传入德国,成为了巴洛克时代大协奏曲的先声。
…巴洛克:巴洛克时期(The Baroque)…见《贝多芬199》…
…协奏曲(百度百科):一件 或多件独奏乐器 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 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
(…技、巧、技巧:见《牛顿89》…)
可以说,前三个乐派 是将复调声乐发展到高峰,
而威尼斯乐派 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器乐复调的可能性,并且在文艺复兴末期,确实已经形成了坎佐纳(Canzona)、利切卡尔(Ricercare)等最早的复调器乐体裁。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这也为巴洛克时代 器乐音乐迎来大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乔瓦尼·加布里埃利,他是一位优秀的管风琴演奏家,还是一位对器乐有着敏锐感知力的天才音乐家,
…天、才、天才:见《欧几里得54、55》…
他早年在向他的叔叔安德烈·加布里埃利学习管风琴演奏之后,前往德国慕尼黑担任宫廷乐师,
…学、习、学习:见《牛顿160》…
之后师从拉索,学习佛兰德斯乐派的音乐,
最后于1566年返回威尼斯,受聘于圣马可大教堂,担任管风琴师。

他敏锐的察觉到圣马可大教堂提供的空间优势,对器乐进行分组 并且尝试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
…空、间、空间:见《伽利略10》…
…进、行、进行:见《贝多芬222》…
后人尊其为“配器法之父”,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创作于1597年的《Sacrae Symphoniae》(圣乐交响曲)。
…创、作、创作:见《伽利略20》…
我把这个作品分享出来:Sacrae Symphoniae

“!
请看下集《贝多芬916、贴近大众,使得新教的音乐使信徒更有归属感》”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