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术的第一功用是救命

2020-05-08 09:54 作者:武术人官方  | 我要投稿


        绝大多数人了解武术是在影视和武侠小说上。特点是淋漓尽致地通过难度动作来挥洒主人公的个性。再就是比赛场上又高又飘的翻腾及干净利落的动作。第三就是公园中老年人的太极拳养生。谈及真功夫无不翘指擂台赛的冠军。

        其实,擂台比赛与真打实斗的最大区别是无死亡危险,无心理负担。擂台赛在身体危险来临时,对手可以住手。不住手的话,裁判也会叫停。所以,运动员可以“放心”地去“打技术”。而真打实斗则不然,当你与人交手之时,危险就降临了,你的伤、残、生死全部听由对手的凶狠程度或失手概率。对手或有意或无意都有可能造成自己的伤亡。散打比赛是解决输与赢的问题,而实战是解决健与伤、全与残、生与死的问题。两者的目的不同,需要的本领也不同。这里有几个对抗赛名人,在赛场外的例子。一是拳王阿里与武术冠军赵长军场外切磋,被赵长军用地趟拳一腿扫倒,因赵不按拳击的“规则”去打;二是日本柔道亚军被出道前的黑道首领山口,从后面出手抠掉了一只眼睛,因山口没有禁忌;三是泰森在监狱囚禁时,被无名流氓打倒喊救命,后雇了三个保镖来保护自己,因无名流氓不是想打赢而是想打服。可见去掉了赛场上的规则,裁判的叫停,真实的打斗是赤裸裸的求生之战。九九年我曾在天津的“淮海战役纪念馆”里,看到一位烈士的照片和生前的事迹,令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位解放军战士既不魁梧,也不高大,端着跟他身体差不多长的上了刺刀的步枪。但在介绍他的事迹时提到,他在一次战斗中连续用刺刀刺死14个敌人。我悟出,这就是求生的欲望支持下的潜能的释放,导致的超常发挥,是生命之战。

        大多善良之人在遭受暴力侵害时,往往认为对方与自己无怨无恨,打打也就住手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心理。对方很有可能是有5条命案的罪犯。杀不杀你,对于他而言已无任何风险,法律都会判他的最高刑。所以,笔者总结出与陌生人动手第一理念应是生死之战。如此一来,选择的生路只有两条:要么逃离,要么战胜。这是绝对的安全之道,余下的两者之间的打斗是相对的安全。可能出现对方未想取你性命,也可能你战而胜之。当然,既安全又又不至于伤到对方、摊法律官司的最佳方法是“控制”对方,这是内家拳高手的境界,非训练不能及。

         笔者认为在处理社会上一切肢体的冲突中,首选的是不动手,其次是战胜,再次是“控制”。“控制”是最佳。达到如此能力的唯一途径是练武功。所以,一个自尊的人既不想受辱,又不想摊官司,就得下一番苦功了。当然若一辈子不打斗,练武剩下的“副产品”则是健康和长寿。真正防御机率最高的应是自我解救被绑架、车祸及妇女的被强暴等多见的危险。因为处于上述危险时,一般都是只有自己一人的环境出现,这是犯罪分子为自身安全做的选择。也就是说,此时,只有你自己能够救自己,别无他助。所以说,武术的第一功用是救命。武术中的意志、胆量、动作要领都是你战胜罪犯的要件。武术还有其它几个功用,如表演、养生等,则可以在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获得。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是训练不出来目的性极强的武术的功用的。

        我在走南闯北与成功人士的交流中,每当谈及武术时,往往引不起人的太大兴趣,因为拥有良好的武功离他们太遥远。但我当谈及想做“家庭安全顾问”,帮助他们这些先富起来的人,解决他们的孩子及家人“防被害、防绑架、防车祸、防强暴、防火灾、防被盗”时,连连说:“好,你好好搞搞,一定有市场。”他们清楚“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个领域都须有专业人士来专研,方可取得骄人的水准。可见当富裕之后,困扰人的、最担心的不再是金钱。当上述的几个险情来临时,是多少金钱也解决不了的。拥有多少的金钱,当生命不在时等于零。最大的贫穷是没命。最大的富有是健康。

        以不成比例的价值,让其子弟及近人学来“防被害、防绑架、防车祸、防强暴、防火灾、防被盗”的本领和能力,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认为是值得的胜算。香港的李嘉诚等成功人士,都拥有自己私人的“健康顾问”。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有人说中国武术产业化没有出路,依我看,最大的出路往往就在于重审视它萌生的源头——实战。在实战中寻找它的价值。当今社会治安秩序混乱,人口流动性大、犯罪率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低,心理不平衡、铤而走险的人增多。从而导致图财害命,甚至无缘无故地被伤害不在少数。武术界人士担当起传道授业的责任,带动起海外的“健康顾问”新事物,将是很好的自身定位,利己利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让好人少流血,规避风险,让好人多健康,延年益寿,刻不容缓。


武术的第一功用是救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