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深致远DDR5 ODT初体验,ASUS&三星DDR5+ROG Z690 APEX
相信ROG的各位小伙伴已经都用上ASUS品牌的三星颗粒公版V07的小绿条了,在D5普遍缺货的今天,ASUS这个小绿条简直相当于雪中送炭般的存在,能让我们用那么美丽的价格就能体会6000+的快乐。能为用户着想这不是正是一个企业该有的担当?值得点赞。
三星绿条虽好,价格也美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也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还好群里的各位大佬和小伙伴给了我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使用过程中我主要遇到的问题跟很多小伙伴一样,有时候能拷机有时候重启拷机出错,有时候拷机好好的不报错直接断电重启,有时候重新刷个bios又能拷机。现在回头来看很多时候还是定向思维了导致走了很多弯路,毕竟都是刚刚玩D5都在探索。还好及时调整了思路。

通过观察apex的qvl列表,高频D5基本都是采用海力士颗粒,这也从侧面说明三星颗粒的优化并不是那么美好,所以有这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能理解。但是又有一个好处就是D5的三星颗粒同样是BDIE,很多特性又可以参考D4。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 必然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下面结合bios我们一起分享~~
这里以APEX 0802版 bios为例



然后先选中ROG特有的aemp直接解锁6000,如果没有aemp的小伙伴也没关系,ai超频选中manual或者xmp也是可以的,然后内存频率手动选择6000,CPU主频可以根据自己体质还设定,我这里设定5.2g

设置好内存频率以后,来设置sa电压和内存电压,从d5开始传统的内存电压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VDD和VDDQ电压,这虽然是两个电压其实一般是保持一致,载入预设存档,这里会直接给到最高的1.435v,但是由于是破解了pmic的上限,而pmic似乎也有体质,这里直接拉最大有时候并不稳定,而且三星颗粒似乎对电压不敏感,建议这里手动锁定1.4v足矣,太低6000CL32应该也无法开机。
SA电压建议给1.3-1.4V,当然这个具体看各位IMC体质,以前总说G2状态对imc根本没压力,D5用了一段时间我倒觉得6000以上缩小参以后对imc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当然这个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然后进入内存时序设置,如果有memory presets菜单的ROG主板可以直接进入拉到最下面载入最后一个三星6000预设存档,如果没有的小伙伴也没关系,跟我一起手动锁定小参即可。大时序在6000频率下可以锁定32-35-35-52 1T,紧跟着下面两个RDL/RDS锁定6/4。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小参twr,在D4时代一般设置11/12,进系统会自动+1;D5时代,如果你载入ROG主板预设的6000存档,那么这里会设置20,进系统+4变成24,这个小参现在回过头来看,对D5拷机的稳定帮助非常大,我也是在这个小参上面摔了跟头,因为开始的时候预设给的20就能稳定拷机,只不过是时好时坏,我就一直去研究其他电压去了压根没想到是小参的问题从而走了弯路。
现在发现TWR这值跟IMC温度关系很大,当IMC温度低的时候预设给的20可以跑,但是当IMC温度高了以后这个值必须要放,我就是因为后期拷机一直把U锁定5.2g导致跑tm5的时候U温度会超过60度所以一直出错或者整机直接断电重启,刚刷完bios直接载入预设值的时候,主频auto状态下仅仅只有4.9g,tm5的时候U的温度不会超过60度,所以就不会出错(60度仅仅是针对我这颗U的IMC不能代表全部,请各位小伙伴自己试试),想到D4时代twr一般给12,D5很多小参其实就是D4的翻倍,所以我直接给了24,进系统会显示28
另外tfaw就不用说了还是熟悉的那个16,有小伙伴跟我说设置32会更稳,这个我到还没试。

下面再来看第三时序,我的思路还是用第三时序控制第二时序,第二时序除了几个必要手动的其他建议auto。trdrd_sg训练在D4的时候一般设置6/7或者跟下面的runtime保持一致,考虑到d4的设置是6/4,我这里设置12/8;所以前四个是12/12/8/8.
trdwr_sg/dg在D4的时候一般是设置10-12,理论上D5应该是20-24,rog预设的是17我觉得已经比较紧了,我尝试给16结果无法开机,这里就暂时先不动了。

twrwr_sg/dg 同理设置12/8,预设给的17/8偏松。twrrd_sg/dg在d4时代,一般设置28/23,d5时代我直接翻倍设置56/46,预设的60/50偏松。下面几个dr dd,预设的4/4/16/16/4/4/4/4,似乎并不太适合v07绿条,又或者对温度比较敏感,按道理来说这几个对单面来说影响不大或者没影响,但是我放宽至全部6以后明显感觉稳定很多,如果是auto反而无法开机。。。


最后这里还有载入预设存档的两个小设置,暂时不清楚什么用途,我这里予以保留,似乎给auto也没问题。
最后我们来看看D5的ODT


D5的ODT相比D4多了一组,变成五个,当然这里设置还很多要完全搞明白对我们这种普通玩家来说基本不可能,还好大佬告诉了我们预设值是40/240/240/40/40,注意D5的两组ODT并没有放一起,需要再往下拉一点能看到第二组。也就是另外一个通道的。
我这里在大佬给的预设附近组合了下,发现ODT确实可以降低MCV和SA电压,比如我这组40/240/240/48/48

mcv给1.25v sa给1.2v,就能稳定过olie,大家注意我这时候的小参,无论是twr还是第三时序最后几个全部是按预设给的,事实上,要这样拷机我保持cpu主频auto,这样tm5的时候温度就不会太高IMC就会比较稳定,所以很多时候拷机不给看温度只能说参考价值一般 。




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的另外两组我也分享下。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imc和内存的特性调整下。


调整设置完毕以后现在52/47也能拷机了,突破了温度的限制。1US第一次刷,这里twr我直接给了auto,高达88但还是会有一个0号错误,或者是温度又或者是电压也可能是小参。

1US第二次拷机,bios把twr降低到26,进系统+4显示30

1US第三次拷机,bios把twr降低到22,进系统+4显示28

olie也顺利通过,调试告一段落。
有没有当年芝奇3200CL14的那种3200超4000以上的那种感觉?但是毕竟是公版pcb小绿条,体质差异还是有得,体质好的还可以更上一步,体质差的或许也稳不住6000,具体还需要各位小伙伴自己试试啦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不断的更换硬件来达到最佳的超频效果,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玩家来说并没有这样的条件换U换主板换内存,我们只能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去摸索去探索以达到最佳的超频效果。。。同时我坚信一个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