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整理·英国社会史】第八章
章节标题:工业化的经验
所述历史时期:18世纪下半叶与19世纪
重要历史事件:工业革命、大规模工业化、“世界不列颠帝国”
这是一种历史讽刺:国家孕育了工业革命并把它出口到全世界,然而却随着它的成功而日渐感到狼狈不堪。
——马丁·乔尔·威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981年
产业本身:
产业革命之前:错综复杂的海外贸易关系;大量的中间人的存在;在工厂出现以前农村工业的存在;许多英国人发展了机械学的技能,在蒸汽机出现以前就已经对水力加以利用;人口的增长;对一系列产品的需求的增长,其中包括一些可以通过新的加工过程比较廉价地生产出来的简单产品——笛福“一切都是生机勃勃”。
技术进步的第一阶段:然而,从1780年到1860年期间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如果以对经济总体增长所作的贡献来衡量的话,那么这种进步有一半以上只局限于少数的经济部门。
煤铁:煤是产业革命的燃料,铁则是主要材料。矿工人数的增长。煤与炼铁的快速增长。到1848年时,英国的铁产量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产量,煤产量则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棉花与纺织业:技术革新与规模扩大化,至1848年生产了世界一半的棉布。
动力:蒸汽机、水与煤、汽轮机
产业与其它:
发明家: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而对于他们的成功来说,固然需要创造发明的精神,但更需要的是某些品质,其中之一是要有商业头脑——否则他们就会被商人利用而失去应有的回报。
劳动者:工人们通常是在较高的工资和更大的社会机遇的吸引之下,而不是在强迫之下进入工厂的
对技术发明的采用:专利法、商业化和投资
进步观念:进步信息与观念渗透入种种事物中
自由贸易之观念:当时,在谷物法取消前后于19世纪40年代开展起来的自由贸易,已经成为一种福音。然而,这只不过是事情的一部分。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自由竞争,其目标都被宣告为降低价格。
大众市场:大众市场大为发展,邮票被发明,火柴、钢笔、信封等产品开始流行,百货商店的建立
观念:对工程师的推崇,“改良物种”的狂想,进步与乐观精神,“大众”的文明,“实用”主义,对工业化的批评(其根源来自于生活显然没有改善的工人,许多对工业化的早期批评,是从道德上和社会学上着眼,而不是着眼于经济和政治;对工业化环境的担忧)与拥护,“卢德主义者”
阶层与社会:英国并没有沦为“两个阵营的社会”,除了雇主阶级以外,还有一个管理阶级,而且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继续从土地而不是从工业中吸取收入。在19世纪的最后阶段,“英国工人阶级”再次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的新工人阶级文化开始形成,这本质上是社会隔离的一种产物。工会力量在整个19世纪之间一直增长,对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工会运动成为常态。
资产关系:对于当时的制造业系统来说,私人所有或合伙经营是主要形式,而且这些买卖也像地产一样代代相传。在从事这些买卖经营的家庭之间,也大量地实行联姻。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更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开始产生,
教育:小学教育的普及与技术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