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恼》出发论精神关怀对现代人的重要意义
Aya
摘要:文章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从现代人的普遍困境方面重新审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中所反映出的孤独问题,由此产生对于精神关怀的思考,引导读者产生对于精神关怀的理解与认可。
关键词:契诃夫 《苦恼》现代人 孤独意识
《苦恼》作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对于孤独的看法而为广大文学家与评论家所称赞,凯特琳·曼斯菲尔德曾言:“如果法国全部的短篇小说都付之一炬,而这个短篇小说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丝毫可惜。”[1]这篇小说以其对于孤独的深刻刻画与思考而出彩,更因契诃夫在其中所表现的对人类普遍困境的关怀而伟大。
一、孤独对人的摧残
从表面上看,《苦恼》讲的是一个困苦的人力车夫姚纳在丧子之后的苦痛,但实际上,从姚纳这个小人物上我们都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这种痛苦带有普遍性的,具有超越时间与民族的力量。这种孤独有别于中外文人墨客的所谓“孤独”,无论是陶渊明也好还是梭罗也罢,他们的孤独都是出于自我的选择,是精英阶层对于一般普罗大众和污浊现实的不屑与拒绝,这是一种主动出世,是属于知识分子的美学特权。但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姚纳与这种孤独是无缘的,他的孤独来自于被世界所抛弃的绝望:既是被新时代所抛弃的破产农民,又是被城市所抛弃的底层劳动者。孤独像不断上涨的洪水将他淹没,而他只能不断挣扎,试图向别人诉说他的苦难。直到故事的最后,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讲完他的故事,而他只能向马儿倾诉自己的苦恼——痛苦在正常条件下无法得以释放,便只能向非人的物体倾诉,这便是“异化”的具体表现。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论告诉我们,人没有被满足的欲望并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潜意识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深处,姚纳的倾诉欲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便只能通过这种非常规的方式得以排解。
姚纳的痛苦同样可以映射到现代人的身上,现代社会以它独有的生产方式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给现代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当人像一个螺丝在庞大而轰隆作响的社会机器中运转时,姚纳式的孤独将不可避免地降临到每一个劳动者的身上,缺少倾诉者和心理疏导,这既是姚纳的痛苦,同时也是你我正在面临的难题。为什么我们在读姚纳的故事时总是会联想到现代人或者我们自身,就是因为这种孤独是具有普遍性与超越性的,我们从故事中得到的不只是对姚纳的同情,还有一种身份认同感。
二、契诃夫对于人的思考与关怀
有人认为契诃夫是一个冷酷的作家,他经常在作品的最后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将故事交给读者自己去续写,让读者用同情心来折磨自己,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对于读者的一种仁慈,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往往是带有超越性和普遍性的,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姚纳就是他们在故事中的化身,或者讲的更残酷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姚纳。所以契诃夫给小说留白其实是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慰藉,不至于完全消灭了读者自身的信心。
叔本华的思想给契诃夫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于自己的死,人人都将其视为是世界末日;而对于熟人的死......就当作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叔本华认为人与人的交流从本质上都是对牛弹琴,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契诃夫因此随身携带一个小首饰,上面镌刻着这样一段话:“对一个孤独者而言,整个世界就是一片荒漠,这片荒漠,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穿越。”[2]
也正因如此,契诃夫的小说往往带有浓烈的悲观主义色彩,姚纳作为主人公却没有任何英雄气概,也缺乏作为作为英雄的能力,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尼采式的反抗者。但也正因如此,契诃夫的小说才更彰显了真实性与普遍性,它不再是一个讲述沟通与同情的社会批判小说,而是一个对于人精神状态具有深刻追问与思考的心理小说。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到契诃夫的对于人类的深刻关怀与伟大之处,在他的笔下,心理描写不再仅仅为了刻画人物而服务,更是成为了作家本人幽灵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自从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将作家完全驱逐出去后,作家们往往不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而契诃夫使得作家的幽灵再次回到了作品之中,这便是精神关怀的最好体现,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三、精神关怀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所在
从小说回到现实中来,处于现代社会之中,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马克思所言的“异化”,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社会压力所裹挟,被日益严苛的价值观所绑架,种种问题都要求我们有必要同时也必须关注爱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健康。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忽视和逃避的社会现象,作为精神医学的学生,我认为我们更有必要关注精神关怀,强调精神关怀的重要性。姚纳式的悲剧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定义与区分,姚纳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无法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心中的痛苦无法排解而只能向小马倾诉,这种异化式的排解是滑稽的,但我们却无法笑出来,原因便是我们或多或少也经历过这种痛苦,无法言说的烦恼,不被理解的忧愁.......这些情感如果无法及时的宣泄出来,轻则心情苦闷,重则诱发心理疾病,而精神关怀便是对于消极情绪及时的疏散与清除,使得我们从亚健康重新回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姚纳的孤独带着幽默与苦笑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同情并理解姚纳,也明白了姚纳的苦难是属于全人类的苦难,他的苦难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所以精神关怀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而并非患者的处方药,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们能更加重视个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并理解精神关怀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契诃夫.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契诃夫卷.汝龙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童道明.我爱这片天空——契诃夫评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3]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的一生.人民文学出版社
[4]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
[5] 毛旭 从《苦恼》看契诃夫的孤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