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与听》重磅专题译介 | 电视动画先驱:数字上的力量

作者:Helen McCarthy
翻译:水泥、屠龙侠912
校对:屠龙侠912
编辑:塔塔君
本文原载于英国著名电影杂志《视与听》(Sight&Sound)2020年夏季刊第30卷第6期专题《日本动画特辑:50部精选动画电影》。本专题由一份榜单以及7篇专题文组成。本文为杂志中的第5篇专题文。
《视与听》是由英国电影协会(BFI)创办的电影杂志,该杂志自1932年创刊以来一直在电影业界与影迷心中保持着权威性,享誉全球。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来源于西方视角的日本动画电影榜单。因此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读者将有机会将接触到许多在东亚语境下极少被提及的内容(如日本动画在西方的传播过程以及其时代背景)。而由于切入角度以及文化背景等差异,对于部分影片的评价,也与国内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另一方面,《视与听》作为一本专业的电影杂志,除了选片聚焦于日本动画电影,许多作者也多将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置于日本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的视角之下,将其与实拍电影、媒介发展等角度进行了联系。这在国内的动画评论领域同样是不多见的。
最后,除了核心榜单的内容以外,该专题还针对日本独立动画、女性与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全球化传播等多方面内容撰写了相应的专题文,内容十分丰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这是一份以较为系统的方式展现西方爱好者以及学者对于日本动画认知的重要专题。对于国内的动画爱好者而言,也无疑是一次听取域外之声、以另一种视角了解日本动画的机会。
该专题的榜单内容以及7篇专题文的翻译将由名作之壁吧(@名作之壁吧_圆盘评论家)与动画学术趴(@动画学术趴)联合陆续发布,欢迎各位读者关注、查阅。
本文的翻译工作由多位动画爱好者自发组织,翻译存在疏漏在所难免,望各位读者见谅、指教。翻译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电视动画先驱:数字上的力量
Helen McCarthy写道,小荧幕是动画开始的地方,也是它产生最大影响的地方——构筑了支撑艺术和产业的品牌。
现存最早的日本动画是1912年之前的某个时间,由不知名的工匠为进口的幻灯机(magic lantern,19世纪的家用投影仪)制作的、印在赛璐珞上的五十帧画面。研究者松本夏树(Matsumoto Natsuki)于2004年发现了它,这改变了日本动画最初是为公开放映而制作的历史观点。直到1917年,日本动画才进入电影院;而它起初就像是家庭娱乐系统上的一个软件。
光靠放送是赚不到钱的。日本动画剧集便宜得离谱。热门作品通常在播出结束后通过衍生产品赚钱。每一部动画剧集都是一个广告。它也可以是艺术,但这并非重点。电视是高回报产品的温床。电影往往被认为是作者主导的、艺术性的,不管它是不是砂里淘金。电视就是商业,一座偶尔会产出一件杰作的玩具工厂。工匠的数量远超作者。
事实上,是电视剧集产品的“低等文化”维持了电影的“高等艺术”。电视动画令产业得以运转,推动导演、编剧和技术人员经历艰苦的低薪工作的循环,汰除砂砾、留下最坚强的人才。没有电视就没有吉卜力。最珍稀的花需要养肥的泥土。
《铁臂阿童木》(1963-66)的创作者手冢治虫咒骂电视动画的低价,他的销售体系是以迪斯尼模式为基础的。成功的动画依然遵循他的模式,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进行营销,追踪老龄化的粉丝群。大多数粉丝在长大后抛弃了动画,但仍有一小部分人留在市场上——这是影响动画机器人和大眼女主角的收入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动画跟随资本,不断回收旧潮流以筛出仍能赚钱的幸存者。有时艺术也会诞生。
以下对日本电视动画六十年的速览,提到的节目将不只有多到写不下的广告片。它们与漫画、电影、小说紧密相连,引向通往其他媒介的路径,像个吸引你掉落的兔子洞。
电视动画热潮始于1963年,当时日本战后的经济繁荣使更多家庭拥有了电视机。《铁臂阿童木》于1月1日播出;《铁人28号》《8 Man》和《狼少年肯》也在年底之前加入阵营。动画还越过了儿童节目时段,改编自色情漫画的《仙人部落》作为成人剧集在深夜档播出。1969年,日本最长寿的动画肥皂剧《海螺小姐》问世,至今仍是收视率最高的动画。但孩子们才是摇钱树,所以机器人和冒险类型引领了潮流,并时常伴随严肃的故事。《铁臂阿童木》中关于机器人奴役的潜台词和对自我定义的追求,既有力又令人不安。《铁人28号》提到了关于日本战后腐败的黑暗主题。《8 Man》,最早的“机械战警”,着眼于技术和身体的转变,此主题在一个正在接受原子能遗产的国家尤有说服力。
标注1:电视的“低等文化”令产业得以运转,维持了电影的“高等艺术”。
到1970年,日本国内已播出近50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铁人28号》和《森林大帝》都在美国播出了。第一部美日合拍的卡通片《金刚秀》(The King Kong Show)则在电影销售之上扩大了海外收入。随着经济增长,开创性的剧集也发掘了女孩子的市场。《魔法使莎莉》是第一部以“魔法少女”为主题的节目;《小魔镜》为这种角色类型提供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女主角是一个得到特殊魔法装备的普通女孩;《缎带骑士》是第一部变装剑客秀;《小茜》(あかねちゃん)则是第一部女校苦情剧。电视动画将在后来几十年探索的主题都已就位。

在七十年代,人们见识过的动画几乎是如今新片的三倍,其中有些都到了第2季甚至第3季。这个十年最值得一提的是家用录像带播放器的兴起——1965年家用录像带播放器在日本开卖,但销售缓慢,直到1972年价格下降和电影上市。从7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录像机的销售也在日本回升,打开了磁带共享和收藏的闸门。
从主题上讲,巨大机器人、校园故事和魔法少女仍很受欢迎,但是第一批青少年粉丝开始希望动画能够反映他们,而不是他们的弟弟妹妹。《科学小飞侠》采用了从西方进口的《雷鸟神机队》中流行的团队概念,还加入了青少年焦虑、外星人入侵和双性别对手等要素。另一部关于青少年拯救人类的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像美国的《星际迷航》一样被粉丝运动救出了濒临腰斩的险境。1979年,该片成为了美国青少年观看日本动画的入门作品。
由加藤一彦(笔名“Monkey Punch”)漫画改编的电视动画《鲁邦三世》则进入了成年人的领域,在家长和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中都很受欢迎。它的恶搞戏仿、疯癫的对话、大胆的情节以及闹剧和动作元素使其已在日本电视上活了五十年。《机动战士高达》不仅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少年们渡过艰险、长大成人的故事,还孕育了一个生产塑料机器人玩具比日本繁殖公民还快的品牌。《凡尔赛玫瑰》灵感源于法国大革命,作为对《缎带骑士》的致敬,将年轻女性的自主意愿与行动、浪漫和魅力相结合。追寻身份的一代在七十年代的动画中找到了榜样,还能在录像带上反复重看这些角色。

孩子们仍然拥有魔法少女、机器人、校园故事、滑稽的动物以及父母认可的那种教育节目。对文学经典培育儿童思想的希望从阅读扩展到了在荧幕上观看。1974年,大受欢迎的高畑勋作品《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作为“世界名作剧场”系列的一部播出,这个从1969年至2009年间重新演绎了诸多文学经典的系列还包括《红发安妮》(1979年,亦由高畑执导)、《家族鲁宾逊漂流记:不可思议之岛的芙劳拉》(1981)和《爱的小妇人物语》(1987)。

八十年代是体育节目的十年,却基本被西方忽略了。体育动漫通常基于高中团队结构,但是对个体越来越大的重视也让单人运动很受欢迎。像是《网球甜心》(网球)和《巨人之星》(棒球)这样的动画已经在青少年中流行。还有的作品像那个年代的科幻剧集一样,封装了青少年在乱世中挣扎的主题。拳击传奇《明日之丈》在1970年成为热播节目,到了八十年代仍在大银幕和小荧幕上重现其成功。丈的艰辛奋斗引起了许多觉得自己被繁荣经济所抛下的日本青年的共鸣。武打闯关剧《龙珠》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尽管受到“每周一战”概念的限制,仍发展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品牌。青少年恋爱剧《以柔克刚》还将柔道和1992年奥运会带入了动画世界。这个行业总是跟着资本走,寻求省钱的宣传。
机器人和科幻题材也在蓬勃发展。1983年,专为录像市场制作的动画出现了,但电视仍占据优势:毕竟可以免费观看。1982年热播的《超时空要塞》结合了流行摇滚偶像和机器人战士,创造出的这个青少年恋爱故事有着女性为职业和个人成就而奋斗的语境。该片和其他节目被拼接成了美国的“太空堡垒”系列,迎合了由《宇宙战舰大和号》在美国带来的粉丝需求。还有别的变形机器人作品被剪辑成了美国用于兜售进口机器人玩具的工具——《战神金刚》。本片的概念加以改造后诞生了美国的“变形金刚”系列,又被出口回日本。后来,日本的真人战队节目催生了1993年首播的美版“恐龙战队”系列。美国市场提供了越来越稳定的收入流水,还对节目进行重剪或配音以消除美国观众不适的元素——外国主角、饮酒和吸烟。
年长的观众可以通过诸如《城市猎人》这样的节目来满足需求,那是一部当代东京街头的私家侦探故事,融合了《仙人部落》的性喜剧风格与《鲁邦三世》的傻气,利用日本的泡沫经济与街巷角落的生活形成对比。“鲁邦”或《城市猎人》风格的俏皮万人迷主角产生了广泛影响。
社会意识是在九十年代进一步发展的主题。大阪街巷喜剧《小麻烦千惠》(高畑的1981年同名电影的衍生物)的第二季可与实拍的成人肥皂剧相提并论。魔法少女节目仍受欢迎,影响力最大的《美少女战士》在美国收获了巨大成功,并在全球建立了持久的粉丝群体。魔法少女的概念在《蓝宝石之谜》里被融进了一名黑人少女重新探寻她作为亚特兰蒂斯公主的遗产的故事。被奉为巨大机器人类型之神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于1995年播出。

技术方面,九十年代带来了家用DVD播放器,先是只能播放,后来是可录制的。蓝光播放器则从2006年开始在日本销售,扩展了声音和图像质量的技术可能性,但是2000年后的主要变化是宽带可用性的普及加速了向手持个人平台的转变。宽带扩展了日本动画的全球影响力,使得品牌能从客厅转移到口袋和整个世界。1997年,任天堂的“宝可梦”游戏被首次动画化;到2018年,“精灵宝可梦”已经是全球收入最高的跨媒体品牌。

标注2:宽带使得电视品牌能从客厅转移到口袋和整个世界。
在内容上,新千年伴随一连串的模仿者,追寻着下一个难以捉摸的“宝可梦”。既有的类型经久不衰,凸显了角色在各种平台和商品之间的转化。2002年,“攻壳机动队”的第一部电视剧集《Sand Alone Complex》播出,扩展了这个系列。1993年的电影《兽兵卫忍风帖》于2003年被搬上电视。“高达”和“铁人28号”都推出了新剧集。海盗喜剧《航海王》在日本市场超越了其灵感来源《七龙珠》,不过全球范围内仍然落后于“宝可梦”。
电视动画今后如何继续演化可能无法预测,但至少有一件事很清楚——这些作品幕后才华横溢的编剧和导演,将以他们出色的执行手法,继续在古老的绳索上演出眼花缭乱的新花样:了解观众们可预测的品位,紧跟潮流、保持运转。生存是基本目标。杰作是额外奖励。

《铁臂阿童木》(1963-66):迷失在原子时代的男孩,日本动画最早的国际性突破。
《海螺小姐》(1969-):这就是日本生活——依旧是黄金时段预约观看的节目。
《鲁邦三世》(1971-):不恭侠盗不知疲倦的环球旅行冒险。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一部充满童真精神的儿童经典。
《宇宙战舰大和号》(1974-75):这场拯救地球的跋涉为科幻动画吸引来了成年观众。
《机动战士高达》(1979-1980):日本机甲(巨大机器人)动画的顶峰。
《凡尔赛玫瑰》(1979-80):大革命前夕的法国,一个关于爱情和失去的奇迹。
《美少女战士》(1992-97):魔法少女的跨媒体集结,受全球一代人热捧。
《新世纪福音战士》(1994-95):新世代的末日邪典剧。
《死亡笔记》(2006-07):粉丝向深夜动画的野心之高度。

《视与听》日本动画专题翻译项目参与者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彼方
魔术工房
冥岚
渐渐融化的飘雪
qw0aszx
屠龙侠912
逆时针
水泥
拆机⑨号
DC
塔塔君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