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杀要么被杀——《第三次世界大战》




今天聊聊伊朗电影《第三次世界大战》。
片名جنگ جهانی سوم / World War III / Jang-e jahani sevom (2022),别名片场风云 / 片场风暴(台)。

这部电影充满绝望,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一名长期忍受压迫的受害者终于模仿成为了压迫者。
这是一部黑色喜剧,一步步陷入无可挽回的悲剧,表现弱者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走上绝路。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发展很快,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场景发展到下一个场景。
影片以沙基布和聋哑性工作者拉丹的对话开场。沙基布在经历至亲死亡、亲友责难后,一直处于物质和情绪低谷。沙基布的妻小都死于大地震,而拉丹也每天被迫接客,生活得很悲惨。两个苦命人就这样产生了彼此依靠的情感。

沙基布每天生活来源就是到处打零工,某天他捡到了一个电影剧组的群演工作,由此进入摄制现场开始了演员生活。
很快,在命运的眷顾下,沙基布从扮演被屠杀的犹太人变成扮演希特勒,不但饮食得到极大改善,住所也有了地方。
拉丹迫切想要逃离出卖身体的魔窟,苦苦哀求搬来和沙基布一起住,就这样两个人躲在摄影现场临时搭建的希特勒官邸里。

当沙基布和拉丹以弱者的身份凑在一起时,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就全部处于导演手中。
沙基布和拉丹以为找到了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却没想到根本没有逃得出原来的生活。旧生活里的麻烦很快就找上门来,而沙基布则决定保护拉丹,这个决定在没有利他主义的环境中,显得那样格格不入。
很快,沙基布的这个决定将招来更多的可怕危险……

沙基布在被命运反复折磨的时候,完全是一种麻木的状态。他无法理解那些给他带来痛苦的人怎么会有这样大的权力,也不明白是什么造成了自己总在经历苦难,他没有时间思考这些,也不想思考这些,他只想能解决下一顿的饭钱。
妻儿死于大地震后,沙基布更加麻木了,他除了对拉丹吐露心声外,其他时候依旧活得像个行尸走肉。人的心里有了想要守护的东西后,就有了软肋。沙基布开始想要保护拉丹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心疼的感觉。

沙基布从集中营里任人宰割的犹太人,到变成视他人生命为草芥的希特勒,也不过是一分钟的事情。
这种权力来得太快太突然,沙基布甚至在最开始感到无所适从。但很快沙基布就明白了,这世界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杀人放火才能金腰带。

就像马克·吐温所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有惊人的相似。
世界大战爆发时,没有人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世界大战。当一个人发动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大战时,别人同样也无从得知。
时代可能会变化,但权力的运转方式不会。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人们总是被欺压榨取然后被遗忘,就像他们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上一样。
人人都可能成为希特勒,沙基布甚至不知道谁是希特勒,但并不妨碍他成为希特勒,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毫无疑问,沙基布是一个无辜者,他可能从未从妻儿死亡的痛苦中恢复。
而周围的社会环境却不管沙基布怎么想,直接塞给他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同时也给他打开了通往地狱之门。
沙基布以为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实际上只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主题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个世界都是不稳定的。
怀疑、焦虑、仇恨才是占据主流的核心,想要通过爱和奉献来获得回报的人,最终都会被现实教育。
在这种环境下,任何善意都会被曲解,努力活下来的人只能被干掉或者黑化以生存。
沙基布最终会明白,弱者抽刀向更弱者,只要干掉足够多的更弱者,那自己就不再是弱者。

弱者的世界大战,
要么杀要么被杀。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