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讲《论语》(1)文字版

董宇辉讲《论语》(1)
大家如果看过司马迁的史记的话,史记里头对于孔子描述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讲捕获野兽,他张嘴就知道那是麒麟,但其实作为现代人,我们用一个冷静的一个理性的视角去看,从知识的层面,孔子不可能是比我们现代人更博学了。如果仅是从这种世界运行的规律啊,从格物致知的这种这种现实的角度去说,但是从接人待物,从修身养性,从克己复礼,从追求精神价值的这些角度去说,孔子一直值得我们学习。他很多的一些本能反应的句子,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参考。因为大家会发现他的表达的时候他不偏颇,然后他自己思考问题,他不极端,这个很重要。因为我曾经多次给大家表达过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是物质文明建设非常发达的时代了,你勤奋点儿都不会饿肚子,生存对你来说不再是难题,但是我们空前的感觉到内心迷茫。你会发现很多人他一开始定的目标,小学的时候是上好的初中,初中的是上好的高中,高中上好的大学,好的大学后是找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工作完了之后再给你讲的目标是一个市区的房子,然后市区房子完了后是一个汽车,然后再就是有个孩子,然后完了他又陷入了同样的循环。就是让我们陷入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的这个死循环中,在这个死循环中人生的进程是用升学考试,找工作,结婚生子来衡量的。但这个过程中好像我们就像一直在草地上啃食青草的牛一样,没有停下来过思考。说真的,我们为什么要来这人间走这一趟,很多时候还有对于我们内心标准的一个审视。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在低头赶路的时候也要停下来抬头看天啊,也要给自己一个停顿和思考的这个时刻。《论语》的经典就是经典在它体现了一种人的高尚的、内在的精神追求体系。我刚提到了它既不偏颇,它也不肤浅,而且更可爱,它不极端不荒诞,所以这个最后能够培养出来一些非常温和的、有内涵的国民性格。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发现互联网其实越发展越极端。我们常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令人感觉到人神共愤或者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新闻,我们会对人的偏颇,人的残忍,人的无知,人的盲目或者是麻木感到痛心疾首。物质文明建设其实是很高的,但是信而好古,我经常感觉到好像跟以前的人相比,我们的大脑变得更简单了,变得更加工具化,就是人当成工具。我们却一直尝试让工具变得更像人,让它赋予人的情感,但是人就更像工具。所以我说《论语》体现了一种人的高尚的精神追求,因为在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信仰问题和价值问题上,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人要脱离最基本的生存之后才去思考问题,古人有脱离吗?古人没有。按照马斯诺需求来说,最起码的一个是生理需求,应该先要吃饱,先要穿暖,然后是安全需求,他得有个作的保障,他得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免于灾难的侵袭,然后有社交需求,他得有团体,他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他得有家庭,他得有友谊,再往上是尊重,他要自尊以及他尊。他要获得认可以及最终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要找到一个人的使命,让生命要承受那些不可承受的东西。但其实我们也知道在中国古代的这些文人墨客,或者是这些先贤的留下的话,不是这样。我们叫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宁愿饿死,我都不愿意做辱没自己的事情,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所以在人没有脱离物质或者是人没有满足物质需求的时候,曾经先辈们都有那么丰富的高尚的精神追求,那我们更应该做到比他们要更进步一些,但是事实常常是令人失望的。我们常常会在这个时代看到人的偏颇、人的狭隘、人的黑暗、人的无知、人的狂妄,而且对此我们好像束手无策。其实本身还是很多时候关于人性的教育和人价值的追求出现了问题。孔子追求仁,孟子追求义,只不过孔子的仁要用一种形式,用一种外在形式去体验,就是礼。这个礼其实不是仪式,而是通过仪式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孔子所追求的礼,其实本质上是体现价值一种方式。礼本身不重要,人们通过礼所表现的价值追求才更重要。所以就像我刚刚所说的,重要的不是你买的东西,而是体现的在乎,他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乎。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所以我觉得《论语》里头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帮助呢?第一个它呈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判断力,比如我曾经给大家分享过的,有一段话我重复过无数次,但是每次大家都感觉很振奋人心,激情慷慨,罗素讲的三种激情“对知识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以遏制的同情心,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激情苦苦支配我的一生。”他告诉你了为什么要读书?孟子也讲了三乐,第一个父母具存,兄弟无故。就是你的父母身体健康,兄弟姐妹也陪伴身边,这是一种人伦之乐。然后第二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就是堂堂正正,大大方方行走于天地之间。无愧天地,你是一个大写的人,你是一个值得人们讨论和时间检验的人。然后第三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因为孟子他是儒家学派的非常重要的代表任务,对吧?他们始终有把自己的这种精神追求和价值体系传播给更多人,让那些人求仁求义,成为君子,最后影响更多人,他们是有精神追求的。这是孟子所说的三乐。然后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王就是这个大王的王。当天下人的王不是这三种快乐,所以人类最真诚的追求或者最大的这个喜悦心的可能来不来自于权力,不来自于你们追求那些物质。你会发现可能非常有钱的人,他的生活也不一定就快乐,因为他如果把所有的价值追求全部放在这里,他就是得到了,他就担心,患得患失,得不到的他就痛苦,苦苦思索,苦苦追求。相反的,你发现可能物质只要在一定水平,但是这个人他有感知生活的能力,有爱的人,有你自己所追求的这些喜悦,他反而生活更幸福。你仔细思考一下身边的人是不是这样子的?孟子三乐之后,我们还讲的叫曾子有三省,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第一个,为人谋而不忠乎?”是否忠于自己的使命,卖菜的有没有把菜卖好?当老师的有把没有把课上好?当警察有没有这个匡扶正义,当律师有没有追求天下公平。就是首先是为人谋而不忠虎,忠于使命,忠于职责。然后第二个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言而有信,当然我们曾经给大家补充过这个点,就是不能是一味的追求守信,最后变成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就是孔子也说的,对吧?“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不问是非曲折,然后别人胁迫你必须遵守,你也遵守,那说明你本身的修养不高。就像孟子也跟你说了,“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我要追求意义,只要满足我的义就行。然后再下来还有一个就是“传不习乎?”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我有没有学会,我有没有经常去复习,这些很重要。不能猴子掰包谷,一边掰一边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追求。当然除了孟子三乐和曾子三省以外,然后孔子他也有三畏。第一个畏天命,你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是有一些判断的,就是我们所说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可能说就是天命,它是顺应大的趋势,乘势而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二个畏大人。你得尊重那些身居高位或者是掌握了巨大的信息来源的人。他们往往可能做出比你更准确的判断。动不动就推翻一切,然后就嘲讽一切,尤其以体现的互联网喷子为主,这种人是不会有大出息的,而且他往往生活可能会比较悲惨,所以内心有无尽的愤怒。然后再还有一个就是“畏圣人之言”。谁是圣人,孔夫子就算是圣人,孟子就算是圣人。但是圣人绝非是十全十美之人,他高尚是因为他一些地方高尚,但是不能要求他是一个尽善尽美之人,你都做不到,你凭什么要求别人啊?拿个显微镜去看任何一个人,任何人都存在瑕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也会有过,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君子畏惧天命,畏惧身居高位的人,然后他畏惧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得这些,所以根本无所谓啊,总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这种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出息啊,因为不懂得敬畏。除了这个说有三畏之外,孔子还有说的这个比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君子应该能做到这三样,我做不到。第一个叫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我都没做到。所以这些人其实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给你总结出来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然后这是刚才提到了这个对于价值观判断和对于个人修养上的问题。然后除此之外,比如说关于《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些重要的言论,比如有关于政治的,关于个人修身的,关于交友的,关于学习的,其实很多的东西它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当然对于镜头前很多人来说,关于如何治理天下、治理国家对我们来说没用,但是治理一家公司他也是相同的道理。就比如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一个盛名的君主,他所做的事情,他的德行像风一样;然后普通老百姓他的行为,他的言行,他的道德修养像草一样;风过草随,就是大家向你学。所以说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就是通过自我管理来形成榜样,影响别人。你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别人呀?最好的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然后他又在这里头讲了,比如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是这句话大家可能会说,那现在就讲了一个无边界,无边界管理。为什么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要越俎代庖,就是很多连自己的工作都没有想明白,整天给别人提意见。你先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请大家相信,在这个社会上,如果每个人都善待自己的这个价值,然后完成自己岗位上所需要的使命,只要你别浪费时间,不辱使命,一切都会变好。就害怕当老师的整天不想学生的课怎么讲好,就害怕当医生呢整天不想着怎么用更低的成本去救治患者,而想着怎么骗他钱,就害怕当警察的不匡扶正义,就害怕当律师的不惩恶扬善,这个社会就没完没了。所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先干了一行爱一行,干好了你才有意义,你就能创造价值,通过小我改变大我。然后他这里头也提到比如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就是君主对待臣子,你要以礼待他,然后这样臣子对待君主就会以忠待他。所以大家都听过,有一句话就是士为知己者死,你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就是那么多那么难、那么苦的日子都能过来,为什么后来日子过好了,你们弄不到一块儿去了?士为知己者死,不了解他,不尊重他啊,不信任他,大概的原因就是这些。然后这个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只要你让你现在离你身边近的这些人舒服,他就会形成一种效应,口碑传播,就越来越好了,近悦远来。那你比如说大家现在管理一家公司,你先对老客户要好,但是互联网有一个弊端,互联网永远只想着新客户,你发现永远是新人下载有打折,有一个优惠,但是老客户没有,老客户甚至价格是买的贵的,很多这个大数据给你推算之后,你的价格其实比别人贵,其实有点违背人性的,有点违背常识。然后他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你只要自己做好了自己的榜样,你不用说别人跟你学,你自己都做不好,你还要求别人,这个尤其在家庭教育里都会体现的非常明显。绝对的道德主义虽然我办不到,但你可以呀。然后这些都是讲到了它的论证部分,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的部分,或者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下面的关于修身的部分。比如之前给大家讲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胸怀坦荡,因为胸怀坦荡,所以落落大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允许,因为他有自己的道德价值的追求,他内心有一个锚,所以不会随风而动,随波逐流。小人整天忧愁烦恼,本事就是价值观的区别。他也给你讲了,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已经发生的事别磨叽,已经失去的东西别痛苦,已经做错的事情别纠结,别沉沦。你得接受自己说错过一些话,做错过一些事儿,错失过一些一些机会,然后伤害过一个不该伤害的人。这些遗憾的像大大小小的刺儿藏在肉里,最后提醒你怎么成长。这是一种智慧,就是不纠结,往前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什么叫君子?他总是想着互相成就,通过利他来利己,通过贡献来索取,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价值观追求。但其实很多公司管理的时候,或者大家交友的时候也是通过利他来利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的人就是损人不利己,通过伤害别人来成全自己,把自己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把自己的获得建立在别人的失去上,成不了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