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生命周期角度看投资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生命周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人、产品/技术、企业、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行业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
初创期:
行业逻辑的形成期,能不能形成产业雏形,可能长也可能短,促成要素可能是政策、可能是技术突破,经常伴随热点炒作,没有办法用传统估值的方法,比如人工智能、氢能源、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等。初创期的行业,投资难度较高,有一级投资的感觉。
导入期:
导入期可能很长,比如特斯拉所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导入期从10年到19年。导入期可能由于商业模式的限制,技术的限制,产品价格的限制,或者是下游应用的局限,限制了规模的成长,这时候产业资本和弱小,缺乏造血能力。反映到财报上就是有几个特点,收入增长很慢、需求不旺、利润很差、估值可能很高,持续的资本开支非常高,因为这个时候企业都在投钱。比如美团刚做外卖的时候、拼多多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
导入期是研究布局的重点阶段,此时建立行业的研究逻辑框架,行业的驱动逻辑,把行业吃透,成为行业的人,找到可以跟踪的关键数据,那些数据可以证明这个行业开始启动了。
一个行业研究透可以吃三五年,可以让身价提升一个台阶,用好期权可以上两个台阶。
爆发期:
行业爆发期基本上一到两年,以特斯拉为例,12年6月份推出models第一款量产的电动车,特斯拉进入导入期,一年半的时间涨了7/8倍。17年特斯拉推出models 3这个划时代产品,但由于产能不足,没有产业链,成本太高,直到19年底特斯拉在上海临港工厂大批量的出车,特斯拉的飞轮效应才发挥作用,这个时候特斯拉生产的汽车卖的越多,成本越低,价格越低,利润还越高,股价在19年中起飞,提前实体一个季度。
这里插入一句,爆发期的时间长短可以参考行业的供给扩张周期。
爆发期的特点是终于出现一个爆点,出现了爆款的产品,出现了爆发的市场需求,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这个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行业的龙头及后面的公司都开始大规模的扩产,产能紧张,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这个时候龙头企业的PE、PB非常高,收入增速快,但资本开支大,所以导致利润起不来,甚至利润是负的,PE、PB没有或者非常高,这个时候无法用传统的估值方法去看,只能去看他的成长。这个时候企业的收入开始爆发式增长,但利润起不来,利润增长迟滞,并且有大规模的资本开支预期,企业玩命的扩产,虽然收入增长很快,但是钱不够花,甚至需要去融资。这个时候是投资的白银期,你要接受难以理解的高估值,以及夸张的短期资本开支,并且股价的波动极大,但这个时候是赔率最高的阶段。投资者需要识别出行业进入了爆发期,同时识别出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以及有追赶能力的龙二、龙三。爆发期要关注行业竞争格局,确认行业的天花板,以及行业的核心价值。行业在爆发期,要关注爆发期末期有估值坍缩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大家发现产品和服务没有达到市场需求,或者需求没那么好,就会杀估值,由于爆发期企业的竞争力还不是很稳健,所以这个时候杀估值会杀的非常狠,估值坍缩一般发生在爆发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
成长期:
行业逐步形成稳定头部企业,各个企业依然保持高速发展,估值从高到不合理到趋于合理但偏高的阶段,这个阶段最常用的估值方法是peg的估值方法,也就是拿成长性去估值,这个时候是投资的黄金期,行业每个季度的营收及利润增速波动,会带来股价的大幅波动。
这个阶段商业模式很清晰,市场空间很清晰,同时行业的研究也跟上了,上市公司会有大量的研究机构覆盖,会看到大量的研报,每个公司的财报会有很清晰的预测,有可被预测的股价买卖标准,这个时候只要认真去研究就会有回报。这个阶段虽然不是赔率最高的阶段,但是盈利确定性相对较高的阶段,这时候很好跟踪,有很成熟的模型,你知道跟那些公司,格局也很清晰,知道看哪些研报,跟踪哪些数据,同时要聚焦龙头企业,关注追赶者的学习速度,以及龙头的应对方式。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成长期到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还有第二次估值坍缩,一般是行业供给过剩导致的。
成熟期:
成熟期是投资的钻石期,成熟期是行业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整体增速下滑,竞争格局趋于稳定,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 龙头份额不断扩大,这个时候有个典型的特点是终于利润开始增长,优秀企业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这个是企业进入成熟期的标志。而资本开支开始趋于合理,趋于稳定,甚至开始下降,这个时候买龙头、买成长。龙头会不停的贡献戴维斯双击,这个时候是用PE去估值的,这个阶段是传统的价投理论可以使用的阶段。
巴菲特在16年买苹果也是这个逻辑,因为16年苹果公司进入成熟期,苹果产品的价格及利润也大约在这个时候开始大幅上涨。成熟期需要持续关注龙头企业的核心壁垒和护城河,留意潜在的破坏性创新因素,或者可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的突发事件,如果没有异常变化此时主要拿着龙头不动就可以了,短期估值的高点低点不重要。
稳定期和衰退期不是值得投资的阶段,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