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习指导案例
患者黄,男性,52岁。
【主诉】 腹痛,便频,里急后重1年,咳嗽,胸闷8个月。
【现病史】 1961年4月开始腹痛,便频,里急后重。大便初为4-5次一日,量少,呈粘液血性,以后次数逐渐增至10-20次一日,呈暗黑色或鲜红色。1961年10月开始咳嗽,胸闷,午后微热,曾一度咯痰带少量血丝。
【既往史】 20年前曾患阿米巴痢疾,否认其他疾病史。
【提供价值】 体查:体温不规律,下午微热。P80-100,BP110-130/70-90mmHg.胸部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左下腹部不定时出现索状物,质中等,有移动性。肝在右肋缘下1.5-2.0cm。 【辅助检查】 X光检查:两肺见少数点状阴影,,纵隔加宽,边缘不清楚。直肠镜检查:乙状结肠发现溃疡面。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 结肠癌,纵隔肿瘤。
【住院经过】 入院后经抗阿米巴,抗癌治疗,病情未见好转。1962年5月19日上午4时下午7时,患者烦躁,脉搏,血压测不到,呼吸困难,颜面轻度紫绀,10时出现潮式呼吸,继而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尸检】 【体外检查】 52岁男性尸体,营养欠佳,面部,颈部及双上肢浮肿,腹部凸起,腹壁紧张,其余未见异常。
【体内观察】
1.胸腹腔:腹腔内有黄绿色浑浊液体约400ml,以盆腔及两侧髂窝处为多,肠道浆膜面有灰黄色渗出物批复,使肠壁互相黏连,但易于剥离。肝右叶在肋下1cm,左叶在胸骨剑突下7cm。双侧胸腔内均有黄色澄清液体,左约500ml,肺被挤向内侧。
2.各脏器病变(主要病变)(1)结肠:乙状结肠下段距直肠约10cm处,粘膜面见数个息肉样突起肿物,有绿豆至小指头大小,色灰红或暗红,肿物表面部分坏死脱落,息肉之间见肠壁坏死凹陷,并有一绿豆大小穿孔;肠浆膜表面披覆一层灰黄色的膜。镜下见肿瘤细胞侵袭粘膜下层,肌层,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体状结构,瘤细胞多为柱形,核大,深染,少数瘤细胞分泌粘液。肠浆膜表面可见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附着,浆膜充血,水肿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肺及心脏:两肺体积稍缩小,被膜皱缩,右肺上叶尖部有一直径约为4cm的球形肿瘤,质硬,切面灰白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并向肺门部蔓延,使右肺上叶内缘与周围软组织紧密相连,形成一灰白色实性肿块;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切面见黑色淋巴组织中有灰白色病灶;肿瘤侵入上腔静脉,并将管腔完全阻塞,一直伸向右心房,肿瘤与管壁紧密黏着不易分离,右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连接的入口处亦为肿瘤阻塞,其上段静脉扩张。此外。右肺上叶内侧面及下叶底部,各见一黄豆及指头大灰白色瘤结节,其余肺部组织呈暗红色。镜下:肺,肺门及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大血管内,肿瘤细胞具明显异型性,部分排列成不规则腺腔样结构。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静脉扩张充血。(3)肝:较正常稍缩小,包膜表面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披覆,易于剥离,镜下包膜表面披覆网状纤维素,其中散在中性粒细胞。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萎缩。
乙状结肠: 息肉型腺癌并穿孔伴急性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
肺:肺转移性结肠腺癌;肺门、支气管、气管旁淋巴结转移;肺淤血
心:纵隔、上腔静脉、无名静脉肺转移癌直接蔓延
面部、颈部、双上肢:淤血水肿
胸腔:双侧胸腔积液 (漏出液)
肝:肝淤血,肝萎缩
【讨论】 1.分析结肠肿瘤和肺肿瘤之间的可能关系
考虑结肠肿瘤是原发瘤,肺部肿瘤是转移瘤。
1.消化道症状早于呼吸道症状,患者先是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多种消化道症状,后再是出现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2.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体状结构。在正常机体组织中,肺是没有腺体的,故肺部肿瘤细胞不应有腺腔样结构(肺原发瘤)所以该肺部肿瘤只能是由结肠腺癌转移。
3.大体见粘膜面多个息肉状肿物,为结肠肿瘤常见病变。4.如果肺肿瘤是原发癌:若肺内肿物为原发瘤,结肠肿物为转移瘤,有三种可能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多应在肠系膜淋巴或者粘膜下淋巴小结。
血道转移:器官表面,多个散在界清的圆形结节。
种植性转移:应在浆膜面。
综上所述,考虑结肠肿瘤是原发瘤,肺部肿瘤是转移瘤。
转移关系,结肠癌开始
血道转移: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动脉——肺转移瘤
淋巴道转移:肠系膜下淋巴结——肠干——乳糜池——胸导管——左静脉角一上腔静脉—— 右心房一肺动脉——肺

3.根据尸解,分析临床表现
1.肺淤血
大体:除瘤组织外余肺组织呈暗红色;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静脉扩张充血。
原因: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肿大——压迫肺静脉——肺回流受阻——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淤血;此外还可能是急性心衰导致。
2.肺门、气管支气管肿瘤
大体:淋巴结肿大,切面见黑色淋巴组织中有灰白色病灶。
镜下:肿瘤与结肠癌相似。
诊断: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转移性结肠腺癌。
3.纵隔、上腔静脉壁、右无名静脉、右心房肺转移性腺癌直接蔓延
大体: 纵隔及上腔静脉、右心房纵隔增宽,切面灰白,与肺尖部肿物相连续;肿瘤侵人上腔静脉,并将管腔完全阻塞,肿瘤与管壁紧密粘着不易分离;一直指向右心房;右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连接的入口处亦为肿瘤阻塞(标本未显示),其上段静脉扩张。
镜下:瘤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排列成不规则腺样结构
X线检查: 纵隔增宽,边缘不清
临床表现:右心房压力升高:头颈、双上肢水肿;肝淤血
诊断:纵隔、上腔静脉壁、右无名静脉、右心房肺转移性腺癌直接蔓延

4.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转移性腺癌
大体: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切面见黑色淋巴组织中有灰白色病灶
镜下:肺,肺门及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大血管内,肿瘤细胞具明显异型性,部分排列成不规则腺腔样结构。肺泡壁毛细血管及间质小静脉扩张充血。
原因: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转移性腺癌直接蔓延纵隔、上腔动脉壁,破坏血管壁,血栓形成,瘤细胞不断繁殖,瘤栓形成(灰白色病灶)。
5.肝淤血
大体:肿瘤侵入上腔静脉,并将管腔完全阻塞,一直伸向右心房,肿瘤与管壁紧密黏着不易分离。
原因:右心房部分阻塞——下腔静脉回流——心衰
6.肝萎缩
大体:较正常稍缩小;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萎缩。
原因:淤血导致肝营养减少、缺血缺氧;恶性肿瘤生长吸取养分,肠癌长期腹泻、吸收减少,从而全身营养不良。
7.胸腔积液
大体:双侧胸腔内均有黄色澄清液体(漏出液)
原因:肺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肿大——肺淋巴液回流减少;上腔静脉瘤栓形成,从而使血流受阻,奇静脉、肋间静脉淤血,从而液体漏出。

8.急性化脓性纤维素性腹膜炎
大体:腹腔内有黄绿色浑浊液体(渗出液),肠道浆膜面有灰黄色渗出物批复,使肠壁互相黏连;肠浆膜表面可见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附着,浆膜充血,水肿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腹痛加剧且持续性,触压痛,腹壁紧张,腹壁反射消失。
原因:结肠腺癌一肠穿孔一内容物流入腹腔一细菌感染。
9.面部、颈部、双上肢水肿
可能因素: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瘤栓形成,导致右心房房内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从而淋巴回流受阻。
10.息肉样突起肿物
原因:患者曾于20年前患过阿米巴痢疾,息肉样突起肿物由此而来。
11.胸闷、咳嗽、血丝痰8个月
可能因素:胸腔积液压迫;肺淤血;腹水使隔肌上提
12.血丝痰
可能因素:肿瘤的继发改变;肿瘤破坏周围小血管;肺淤血;肿瘤蔓延纵隔
4.讨论主要病症及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死前二天: 腹痛加剧、持续性,触压痛腹壁紧张,腹壁皮射消失,后腹肿起变大,最后烦躁,脉搏,血压测不到,呼吸困难。
可考虑:急性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主要病症是乙状结肠息肉型腺癌并穿孔伴急性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
死亡原因:感染性 (中毒性) 休克。
较小概率患者死亡为癌栓,上腔静脉栓塞,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