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王艳:沉迷游戏的孩子,有这样一种能力容易被忽略
孩子爱玩手机,爱打游戏,整天沉迷于网络世界,怎么办?
我们往往希望自己在做事、在思考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应该是一种大家公认的好品质。
和专心致志相类似,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鼓作气、不怕失败、殚精竭虑、心无旁骛,都是描述一个人精神专注的好词。
如果一个人吻合于上述辞藻所蕴含的意义,有充分的专注力,那么他谈恋爱、干工作、搞科研、跑业务,肯定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大家所知道的居里夫人,在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诗歌、哲学。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可以几个小时对身边发生的事无知无觉,完全沉浸在字里行间中,专注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她参加舞会,也能乐此不疲,把舞鞋跳坏才停止,投入程度也是非常高。
24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到表哥工作的一间科学实验室玩耍,立即就爱上了做实验,可以连续几个月做各种物理化学实验,往往深夜才离开,离开时心旷神怡。
她的这种对事情的专注贯穿了她的一生,帮助她完成了许多复杂的实验,两次赢得诺贝尔奖。

一如既往,今天的青少年也有很高的专注力。玩电子游戏时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连续打很久很久,就是一类经典表现。
打游戏,被很多人认为是沉迷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关系,和以后的生计、社会地位、养家糊口也缺乏积极的连接。
的确,在打游戏这个圈子,六天不梳洗、六周不出屋,六个月不上街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学生玩游戏,对完成作业、成绩排名会拖后腿,自然被老师和家长所诟病和排斥。
电子游戏,已经被国家确定为运动竞赛项目,类似国际象棋、围棋这类智力运动项目。卓越的选手也可以代表国家出战,赢得很高的荣誉。恰如很多打篮球的小孩,认为自己以后可以进入国家篮球队一样;很多打电子游戏的小孩,也认为自己可以靠游戏立身扬名。
当然,爱好就是爱好,能够走到炉火纯青的专业水平的,都是很少的。
为了舒缓对电子游戏这个粉墨登场不久、但魔力非凡角色的恐惧,我们需要稍微回溯一下历史。
从古至今,很多新生事物在开始都是以虚拟的性质出现在人们面前。原始人打凿的岩画,巫师晃动的舞蹈,神职人员讲述的天国,作家撰写的科幻小说,起初都和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功名富贵没有丝毫关系,很虚幻、遥远及不切实际,但慢慢也都嬗变成了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并扩大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容。
在元宇宙、5G技术等的加持下,电子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渗透会越来越强,在未来,会打游戏应该算一项基本的技能,善打游戏也许会变成一种竞争的优势。

在人生的目标没有发现之前,青少年是可能在游戏世界找到一种存在的感觉。
父母干涉小孩打游戏也难以避免的,但切忌用暴力方式阻止孩子打游戏,因为会破坏亲子关系。如果蕴含在玩游戏中的专注力,被干扰、贬低、破坏,就可能对小孩造成长期的消极影响,损失就大了。
已经沉浸于电子游戏的人,可能对下面两点期望比较容易接受:
----保持一门其他的爱好,比如打篮球、做美食、学外语、养宠物。这样的话,生活不至于过于单调,能维系一种和当下现实的、有烟火气的联系。
----做到精神抖擞,身心健康,眼睛有神,肌肉有力。任何一种爱好、任何一种追求,比如读圣贤书、做奥数题,如果当事人出现了生理上的病态和心理上的恍惚,都是应该警惕的。游戏爱好也一样,一个人因为打游戏而形销骨立、面黄肌瘦的话,就不应该了。
父母应该参与到游戏中去,亲自体会一下游戏中的乐趣。
有一次,我听一个女孩讲一局游戏是如何打下来,她说得头头是道,有整体的规划、有局部的应急、有对问题的预判,让人不禁感叹胜利来之不易。
我曾经建议一对父母,让游戏成瘾的孩子,定一个打游戏的小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什么样的积分、等级、称号。目标实现后,父母兑现一定的奖赏,孩子自然会高兴,高兴以后就容易心平气和。
总而言之,好品质是可以横向转移,专注力是一种好品质。一个人可以专注于打游戏,也就可以专注于感兴趣的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