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琳娜涂装剧情赏析。(赛门!)

观前提示
请完整阅读剧情,夏日的譬喻,群星的回声,以获得最佳体验。

以我个人而言,这次的剧情


众所周知,身为空中花园的杰出新星艺术家,我们的赛琳娜小姐十分擅长引用黄金时代的诗词和歌剧片段,这里我们先罗列一下这两章出现的典故出处。

《我可否将你比作一个夏日》——莎士比亚


《飞鸟集》——泰戈尔


《致匈牙利的第一位诗人》——博尔赫斯






《浮士德》——歌德




《先知》——纪伯伦


《佩德罗·恩里克斯·乌雷尼亚的梦》—博尔赫斯



《星》——柏拉图


首先,从剧情本身的角度。
一个算是争议比较大的问题。首席和赛琳娜究竟谁先抵达?
这里给出我的答案。

第二章,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午夜赛琳娜的弹奏之后,倒叙的二十四个小时之前,考虑到午夜与下午的时间差,向前取余,可以将首席即将离去的时刻当作第一天下午。


第一章剧情截图
第一章中,同样的时间点,同样的二十四小时前,午夜与午夜可以对应上,这里我们可以将赛琳娜抵达的时间当作第一天的午夜。
另一处可以体现先后顺序的是,两人走过相同的花园小径的描述,赛琳娜的部分增添了一个’已经被走过了‘的描述。


那么,我姑且就认为,时间顺序就是,
第一天的下午首席抵达花园,傍晚搭乘运输机离去,第一天午夜赛琳娜抵达都市康斯塔雷耶,二十四小时后的第二天午夜,赛琳娜抵达花园。(一步之遥,两人再次错过,kl你没有心!)
(同时我们也可以得知这是在主线收复康斯塔雷耶的数月之后,四舍五入等于我们的赛琳娜又在主线露脸了,赢!)
以上结论为前提,
至于在二人剧情中的多处穿插相互照应的情节和物品,这里便是我们需要深究的部分。
那么,正片开始。

曲与信


在第一章中,赛琳娜听到园丁机器人录制的歌曲后想起的歌词,是《浮士德》中第二部,第五幕,第七节的开篇。

“神圣的隐士们散步山上”
“住在岩壑中间”
第二章首席演奏时,回忆里记起的,是赛琳娜根据《浮士德》修复改编而来的话剧。



所以我认为,两人演奏的会是同一首歌,是首席从回忆里记起的,赛琳娜曾在两人的信中留下的作品。
(也侧面证明两人抵达的先后顺序。)
《浮士德》的故事,讲述的是浮士德受到魔鬼诱骗,魔鬼许诺满足他的一切欲望,同时在他感到满足时攫取他的灵魂,尽管浮士德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从未停止,最后浮士德满足的死去,却被天使将灵魂接引上了天国。
《浮士德》所要表达的,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浮士德始终在与命运对抗,他一直在寻找真理的路上。
“尘世的一切我已充分看穿,再不存在什么指望要超升彼岸……应该立定脚跟,观看四周;这世界对有为之士并不缄口;他又何须逍遥于永恒的净土。”
“不要迟疑,要敢于冒险,众生往往犹豫不定;大丈夫事事都能实现,因为能知而即行。”
“我只管在世上到处漫游;把一切欢乐紧紧抓在手里,不能满足的,就将它放弃,逃出掌心的,就让它脱离。我只管渴望,只管实行,然后再希望,就这样以全副精神冲出我的生路。”
以上是《浮士德》中的原文,不知道各位能否感受到这种对生命和当下的渴望和热情,同样的,对赛琳娜来说,犹豫不前的她,在迷雾的大地中寻找意义的她,也正是需要这种渴望和热情。以及对自我的证明和肯定。

在剧情里,首席与赛琳娜唯一交集的东西,便是这一首出自赛琳娜之手的《浮士德》。
第一章的末尾,赛琳娜在空无一物的花园中央,发出了对自身的疑问,和对答案追寻的哀求。


第二章的末尾,奏响曲目的伊利斯,坚定不移的相信两人终将相会。


这是一首由赛琳娜创作的乐曲,她知道这是一首由爱意引领的乐曲。也是她在信中,将乐谱送给了首席。
首席又用那份收到的歌声引领了赛琳娜,让她最终在迷雾笼罩的记忆里找回了关于自己的一部分,以及那个同样不清晰的身影。
以信传曲,以曲为信,如同曾经一样,他们以文字和记忆,跨越时间和空间,将彼此连接在一起。
为那个独一无二的笔友,不断传递去彼此的信念。

花与花园与迷宫


赛琳娜对自己的记忆总是看不真切,对自身的存在也抱有怀疑,但至始至终,有一个身影在雾中引领她,让她不至于真的迷失。
追寻着记忆迷雾中的痕迹,她喃喃自语,

犹如引力牵引,她踏入了稍显复杂的花园,也踏入了名为赛琳娜的迷宫。

在花园的中央,迷宫的终点,她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前去,

“她想要抓住,但什么也没能抓住,什么也没有”
一切只是记忆海洋中翻起的泡影,即刻消散

这里本该有一朵蓝紫色的鸢尾花的,即便会凋零但依旧盛放的鸢尾花。
但那里空无一物,如同看不清记忆的自己,在无数名为赛琳娜的过去之中,找不到名为赛琳娜自己的存在。
“花园里没有花,那又当称作什么?”
所以,赛琳娜发出了疑问。

位于迷宫终点的自己,却找不到终点的意义,反而迷失于一圈又一圈记忆的包围之中。
这便是赛琳娜所面临的困境。也是花园与迷宫代表的意向。
现实的花园里空无一物,记忆的迷宫中也同样。
但所幸的是,尽管牵引的细线不见了,但却从未消失——
在第二章首席视角的故事里,他在花园的中央,还是找到了完整,盛开的鸢尾。
迷茫的赛琳娜,也从奏响的乐曲中,收到了首席传递的信念。
所以——她知道,也确信,所以她仍会在迷宫的终点等待着,等那个人找到属于他的鸢尾花。

“那花坪里安静的开着一朵鸢尾花,轻轻摇曳着,脆弱的仿佛随时都会碎成粉末”
“但还是这样,坚韧的摇曳着”
“好像从一开始就在这儿一样,无人知晓,也无人照料”

引导与追随


引导与追随这两个词贯穿全文。
首席追随不知何人留下的赛琳娜的痕迹,在花园的中央找到了鸢尾花的奇迹。
同时在花园行走的他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以及那段赛琳娜留下的乐曲,成为了后来赛琳娜来此的引导。
两个词在剧情中的多处交相呼应,在两人的故事中不断穿插,引导会带来跟随,跟随的脚步也会成为新的引导。
命运就会在这样的螺旋中交汇,融合,最后不分彼此。
然后,是那些刻意引导的既视感。
信与花朵,歌曲,花园里的长笛和鸢尾,机器人的话语。
在两人的剧情分别向着对方的剧情暗示,从而引导向了一个闭合的时间线。
我认为这些最终体现的,都是引导与追随这两个词所代表的宿命,从而串联起全文。在剧情逻辑上并不需要争议,就是首席先,赛琳娜后的顺序。
(除非kl真的只是想表现宿命感而忽略文章阅读的逻辑合理性,当然我不这么认为)

结语
严格来说,这篇解析只能算是一个半成品。
剧情中其实还有很多本文中没有提到的细节,
例如,首席与赛琳娜的隔空对话之一。


还有一些我自己也未能理解的。
例如,赛琳娜和首席遇见机器人时,机器人回忆时脑袋的旋转方向。

首席找到的那一只没有任何声响的长笛。

还有时不时出现的,赛琳娜的名字会变为问号。

另外,关于诗词的部分解读可以说没有,而这些也是剧情中蕴含人物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能解读的原因,自然是笔者的知识匮乏,说来惭愧。

例如,这段在第一章结尾处,赛琳娜发出疑问后,节选的《佩德罗·恩里克斯·乌雷尼亚的梦》

例如,这段在首席找到鸢尾花之后的《先知》节选片段。
它们出现在这里并非毫无意义,私以为,如果只按诗词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是不是有些过于狭隘和自负了。
所以,我将这些最后的惊喜留给喜欢赛琳娜的各位,剧情中出现的诗词,有些关于爱情,有些关于友谊,也有对世界和生命的赞扬,对自我和自然与伦理的思考。
如果能以不同的视角在重复阅读这两章剧情时,对人物的情感有不一样的体会,那本文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总的来说,这次的剧情不论是行文,还是安排来说,都出乎意料的好。处处都有两人的呼应,逻辑合理且富有美感。
无处不在的细节更是让我不停的重复播放这两章剧情,听赛琳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歌唱。

回到剧情本身。
即便我们尝试去理解了逻辑上故事的发生顺序,仍旧有一个最大的疑问。
在首席抵达花园之前,究竟是谁用赛琳娜的名义,引领着首席去往了那片花园。
只有破碎花朵的信件,未见奏者的乐曲,那个留下足迹与照片,放下长笛与鸢尾的未明者。
剧情中提到的,唯一有能力做这种事的,是帮助赛琳娜调整涂装的七实。
但从人物性格上来说,七实不太会做这样的事,又或者说,她能否理解这一切行为的含义。
另一个,就是知晓赛琳娜,伊利斯,与首席全部故事的人,慈悲者。
她曾经也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也是慈悲者在其中牵线搭桥,践行她慈悲者的理念。
然后是最大的一个bug,赛琳娜的涂装照片,赛琳娜在首席离开后才抵达都市,那么那张在白天拍摄的照片又来源何处,难道真是kl所刻意引导的时间闭环吗。
当然不是,从第一章赛琳娜回忆得知,涂装是旅途中遇到七实时为她调整的,所以涂装的获取时间远大于赛琳娜抵达都市的时间。
也许是慈悲者从七实手中索要的也说不定呢?
这便是我对剧情逻辑上的一些补充和猜想。

最后,感谢阅读。
本文谨代表我作为一个赛琳娜厨的个人见解,如有纰漏和错误,欢迎指正。
也欢迎大家补充和交流自己不一样的看法和见解。
赛门
以上。

我可否把你比作一个夏日? 你比它更亮丽更柔细
狂风吹落五月的花蕾 夏天匆匆已过
太阳是天上的眼散发炽热的注视 它金黄般的容颜有时会暗淡
任何美好的事物难免有朝云散 与年日随自然变迁远去
但只要有人活着 你的名字将与诗一样不朽
——啊 赛琳娜
只要光阴尚在 人间的彩虹就不会熄落
——啊 伊利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