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内科学-泌尿系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病理特征

2023-06-24 15:59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特征

肾炎GFR下降,水钠潴留,高血压→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肾病滤过结构受损,大量蛋白尿漏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

 

一、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弥漫增生的是什么?——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2.病因: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上皮下。抗O阳性

3.光镜

(1)增生: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部分病例也有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结果:毛细血管管腔狭窄,GFR下降。

(2)渗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3)变质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出血、血栓形成。肾间质充血水肿

4.电镜不连续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于上皮下

5.大体:急性炎症表现(充血水肿)——大红肾;有出血点——蚤咬肾

6.临床:儿童好发,引发急性肾炎综合征,能治愈。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1.增生的是什么?——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2.光镜:肾小球囊内新月体形成(早期细胞性新月体,晚期纤维性新月体)

(1)增生:壁层上皮细胞

(2)渗出:单核细胞;中性粒、淋巴细胞;纤维素

(3)变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变(蛋白质+溶酶体);肾间质水肿

细胞性新月体=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渗出的单核细胞

纤维性新月体=渗出的纤维素为主

3.大体:表面苍白,点状出血

4.病因与免疫荧光

5.电镜:肾小球基膜缺损断裂

6.临床:血尿、蛋白尿→少尿无尿(新月体堵塞肾小管开口;基膜断裂引发肾衰);引发急性肾炎综合征

 

三、膜性肾病

1.临床: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

2.病因:与Heymann肾炎类似,近曲小管刷状缘抗体攻击足细胞

3.大体大白肾

4.光镜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5.电镜

(1)足细胞:肿胀,足突消失

(2)沉积物: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3)基膜增厚(钉突形成、齿梳样结构、虫蚀样空隙):基膜在沉积物的间隙内增生,形成钉突;钉突逐渐覆盖包裹沉积物,PAS染色形成齿梳样结构;沉积物吸收,形成虫蚀样空隙。

6.免疫荧光颗粒状荧光,原位免疫复合物

 

四、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1.临床: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选择性蛋白尿

2.电镜: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基底膜正常,无沉积物

3.光镜

(1)肾小球结构正常

(2)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肪变、玻璃样变(足突消失,电荷屏障消失,蛋白漏出,近曲小管重吸收蛋白质、脂滴)——脂性肾病

4.免疫荧光免疫复合物沉积

 

五、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1.谁增生?——主要: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增生;次要:内皮细胞增生

2.光镜

(1)增生: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和内皮细胞增生,弥漫插入基底膜(基膜增厚)

(2)PAS、PASM染色:双轨征

3.分型、病因、电镜与免疫荧光

4.临床:Ⅱ型存在低C3血症;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谁增生?——弥漫性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

2.光镜:弥漫性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

3.电镜: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4.免疫荧光颗粒状荧光,C3、IgG沉积

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七、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病因:脏层上皮细胞损伤,血浆蛋白和脂质在细胞外基质内沉积,激活系膜细胞

2.光镜

(1)局灶性:部分肾小球累及

(2)节段性:肾小球内部分毛细血管袢系膜基质增多,玻璃样变和硬化

(3)Masson染色:纤维化明显,呈蓝色

3.电镜:弥漫性足突消失

4.免疫荧光:C3、IgM沉积

5.临床:肾病综合征

 

八、IgA肾病

1.特征:系膜区IgA沉积(只是抗体类型改变了,病理特点和上述相似)

2.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儿童青年多发,表现为肾炎综合征

3.病理类型:

(1)系膜增生性病变(最多见)

(2)局灶性节段性增生和硬化

(3)新月体形成

4.免疫荧光:系膜区IgA沉积

5.电镜: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九、慢性肾小球肾炎

1.临床: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和肾衰竭。

2.大体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vs原发性:良性高血压引起);

3.光镜

(1)实质变质: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肾小管萎缩消失

(2)间质增生:间质纤维化,淋巴、浆细胞浸润

 

【总结】

1.免疫荧光

(1)线性荧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Ⅰ型,Goodpasture

(2)无荧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Ⅲ型、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3)颗粒状荧光:其他

2.有新月体形成: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IgA肾病

3.足突消失

(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2)膜性肾病

(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4.内皮细胞增生

(1)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系膜细胞增生

(1)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IgA肾病

 

(二)肾盂肾炎

一、急性肾盂肾炎

1.单双侧:上行感染——单侧/双侧;下行感染——双侧

2.肉眼观:

(1)表面:充血,散在黄白色小脓肿

(2)肾髓质:黄色条纹

(3)肾盂:充血水肿,脓性渗出物

3.光镜:上行感染先累及肾盂,下行感染先累及肾皮质;局灶性

(1)肾间质化脓性炎:肾盂充血

(2)肾小管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坏死,管型出现

4.临床:发热寒战,腰背酸痛,肾区叩痛;白细胞管型

 

二、慢性肾盂肾炎

1.光镜:局灶性慢性化脓性炎

(1)渗出:淋巴、浆细胞浸润

(2)增生:间质纤维化

(3)变质:肾小管萎缩,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纤维化

(4)扩张的肾小管内出现均值红染胶样管型,类似甲状腺滤泡。

2.大体:肾脏缩小,表面瘢痕,肾盂肾盏变形

3.临床:慢性肾衰


参考:病理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内科学-泌尿系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病理特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