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国铁机车(38)-韶山6型电力机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在日本的帮助下完成了对了陇海线郑州至宝鸡区间的电气化改造并引进了85台6K型电力机车担当郑州-洛阳-三门峡区间的列车任务。
但很明显,该区段的全部列车不可能全部由6K型电力机车担当。于是我国在1989年3月展开陇海线第二批电力机车采购的国际招标。此次招标包括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日本三菱电机等知名世界著名的机车制造公司。同时,株洲电力机车厂也参与了此次国际招标。这是我国机车制造商第一次参加国际电力机车投标。
经过激烈的竞标后,株洲电力机车厂月1989年10月成功中标,随后株洲电力机车厂与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便开始电力机车的研制工作。这,便是本集故事的主角-韶山6型电力机车。
研制
1990年4月,株洲电力机车厂提出的韶山6型电力机车设计方案通过铁道部技术审查。

韶山6型电力机车以韶山3型电力机车为基础,但大量吸收了8K型电力机车的先进技术。机车功率4800KW,轴式Co-Co,最高运行时速100km/h,轴重23吨。机车的主电路借鉴了8K型电力机车的晶闸管二段桥相控调压方式并采用二套独立的两段半控桥整流调压电路,有效解决了韶山3型电力机车级间相控调压故障率高、调压开关与电子控制系统不协调的缺点,同时,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引进大功率半导体制造技术并应用于韶山6型电力机车的晶闸管元件。机车的牵引电机由株洲电力机车厂与日本日立制作所山手工场联合设计并由山手工场制造。
1991年4月,首台韶山6型电力机车在株洲电力机车厂下线,株洲电力机车厂为其举行了竣工剪彩仪式。


1991年5月,韶山6-0001号机车完成试运行并交付郑州铁路局洛阳机务段(郑局洛段)担当郑州(北)-三门峡(西)-西安(新丰镇)区间客货列车牵引任务。

运用
韶山6型电力机车于1991年底停产,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53台韶山6型电力机车(编号0001-0053)。这些机车全部配属郑州铁路局洛阳机务段(郑局洛段)和三门峡机务段(郑局峡段)担当陇海线担当郑州(北)-三门峡(西)-西安(新丰镇)区间客货列车牵引任务。





2004年6月,随着中国铁路的生产力布局调整,郑州铁路局将三门峡机务段并入洛阳机务段。原三门峡西检修车间也被撤销并并入洛阳检修车间,韶山6型电力机车的定修也改在洛阳机务段进行。
2009年6月,郑州铁路局实行以洛阳为为支点的半循环式机车交路并直接贯通郑州北至西安东(新丰镇)间货运列车交路,货运列车牵引任务交由郑州机务段(洛阳机务段支配使用)的韶山3B型电力机车担当,韶山6型电力机车调配新乡机务段(郑局乡段)和郑州机务段(郑局郑段)开始担当陇海铁路郑州北至徐州北区段货运列车、新月铁路和太焦铁路部分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
2009年10月,焦柳线洛阳至张家界区段完成电气化改造,洛阳机务段再次从新乡机务段调回40余台韶山6型电力机车并自2010年3月开始使用韶山6型电力机车和6K型电力机车担当洛阳北(关林)至襄樊北间的货运列车牵引任务。








谢幕
随着机车的逐渐老化以及强有力后辈们的诞生,韶山6型电力机车开始逐渐退役。2014年4月,韶山6型电力机车全部退役。


也有机车已经被拆解。

结语
当大灯刺破黑暗,风笛悠长的响起,回首望去,熟悉的身影已不复存在。回望韶山6型电力机车二十余年的历程,这不仅是一款机车的一生,也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