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各地农村养老有啥好点子?志愿服务如何精准匹配?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一行赴全国多地

2021-09-30 18:32 作者:中国公益万里行  |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中共中央发布的2021年第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各地在农村养老方面探索了哪些模式,取得了什么好经验?9月26日至28日,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玉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松卯、石家庄市民政局副局长黄少华、养老服务处主任杨小亮等一行来到湖北、湖南、河南三地进行参观调研,就破解农村养老问题、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向各地“取经”,并展开深入探讨。

  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十年探索

  “关注今天的老人就是关注明天的自己。”这是院长叶星梅一直以来的理念。

  相较于城市养老,在农村地区民办养老事业更值得被特别关注。湖北省广水市李店镇黄金村养老院(简称“黄金村养老院”)就是这样一家农村民非养老机构。

  谈起养老院创立的初衷,叶星梅表示,自己的姐姐叶星洲从事基层工作20多年,看到村里的留守老人没人照顾很想为他们出一分力。

  2012年3月,叶星洲在北京农家女(一家致力于促进农村妇女发展的公益组织)的支持下,投入自己全部的积蓄,将黄金村闲置的小学场地改建成了“农家养老院”,创办了广水市首家村级民办养老服务中心,因为缺少资金,养老院大小事务全靠姐姐和姐夫俩人操劳。

  2014年9月的一天,积劳成疾的姐姐突发脑溢血去世,留下未竟的事业。本是养老院志愿者的妹妹叶星梅一开始打算“直接关了算了”,但反复思量后,还是决定接过姐姐的担子,她对老人有感情,也暗下决心:我要找到一个关于农村养老的答案,看看这条路到底行不行得通?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叶星梅一家把家搬到了黄金村,丈夫做生意有一些积蓄,也投入到养老院,前后投入了100余万。

  在她看来,农村办养老院有一定优势。她和丈夫采取自给自足的低成本运营方式,大米、蔬菜、油料等都是自己种。至于地,村里每年只收取她300元的象征租金。

  此外,全家齐上阵,婆婆、女儿有时间就在养老院帮忙。创收方面,积极对接公益组织,申请公益组织关于养老的课题或者项目;她还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呼吁政策向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倾斜。

  尽管这样,养老院依然前行艰难。农村老人靠种地过日子,“收费不能定价过高”。据介绍,现在收费标准是1000元每月,包括老人吃喝拉撒一切事项。“但还有很多老人住不进来。”她说,60多张床位,但入住的有二十余人,入住率较低,而这也是大多农村民非养老机构都可能面临的困境。

  “现在虽然还不叫成功,但我认为在这条道路上我没有失败。”今年是黄金村养老院成立的第十年,她总结说,黄金村养老院的模式既有可复制性也有不可复制性。部分原因就在于,像她和姐姐这样的农村人对村民天然朴素的情感,是帮助她们坚持农村养老的初心,这也是每位想在农村养老事业中出一份力的公益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聚焦特困人员,五养模式的“太康样本”

  在农村养老中,特困人员的养老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太康县有农村特困人员9760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近1500人。长期以来,原有的乡镇敬老院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特困人员进不来,留不住。

  据太康县民政局副局长葛灏介绍,近年来,太康县探索出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提升了农村特困人员整体供养水平。

  “五养模式”是什么?具体包括: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以公办敬老院为主接纳农村特困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与医院等社会力量合作,对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实行社会托养;对身体健康、要求在家生活的特困老人,引导亲属进行亲情赡养;将农村闲置庭院等改建为居村联养点,供养不舍故土的独居特困老人;对不愿离家的独居老人,开发邻里照护公益岗位,进行邻里助养。

  居村联养如何服务好农村老人?据介绍,该模式主要由投资人出资把村内闲置的民居进行改造,实现“十有”(有房间、有床铺、有空调、有电视、有厨具、有淋浴、有水冲厕所、有消防设备、有娱乐设施、有专职炊事员),村党组织负责管理,选聘贫困户为护理人员,照顾日常生活;县政府以奖代补引导扶持,每入住一名特困人员给予一次性奖补1—1.5万元。

  荷花基金会一行来到位于城郊乡的王东月居村联养点。该居村联养点去年刚刚建成,由市人大代表、爱心企业家王桂芳投资兴建。据介绍,政府划拨了22亩土地以低价租给王桂芳,目前建成养老公寓楼6幢,床位500张,现可养老居住房206间,花园式居家结伴养老别墅3幢12套48间,医疗楼、餐厅、公共洗浴池、文化娱乐室等一应俱全。

  据王桂芳介绍,收费标准根据情况有所不同:五保户免费入住;不需要护工、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每月1200元;价位较高的是花园式居家结伴养老别墅,每月6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院里设有医疗楼,除了村医外,太康县第二人民医院在此也设有医务室。“老人有头疼脑热等小病村医即可诊治,大病五分钟可转诊到第二人民医院。”王桂芳说。

  居村联养可以解决一部分特困人员养老需求,但对于失能半失能的特困老人来说,社会托养模式更加必要。

  据葛灏介绍,“社会托养”是根据现行供养政策,用足用好医疗保险、兜底保障等惠民资金,利用县域内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建设社会托养点,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社会托养服务,每接收1名特困人员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

  河南省周口永兴医院是当地爱心企业家王永兴投入8.5亿建立的当地最大的民营医院,也是医院与政府部门对失能半失能和身体有慢性病的特困老人实行社会托养的一个代表,目前已经托养 170多位老人。

  龙舟故里成“志愿者之城”,让公益走向全民

  做好农村养老,除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爱心企业的资助,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同样必不可少。

  9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表示,将探索建立慈善行为的记录和激励机制,让一个人一生都有一个慈善账户,并完善志愿者注册、服务记录等制度。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做到“随时随地可慈善”。

  湖南省汨罗市就是践行“让公益走向全民”的一个样本。近年来,汨罗市提出将汨罗建设成为“志愿者之城”的目标:力争到2019年,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10%以上,约7万人。

  这个小目标早已完成。据汨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38个,志愿者人数达9.56万人。汨罗市总人口67万,却拥有近10万人的志愿者,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2019年10月,汨罗市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2020年1月19日,汨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随后,11支市级专业志愿服务分队、15支乡镇志愿服务大队、177支村(社区)志愿服务中队等志愿服务队伍相继成立。爱心帮帮、蓝天救援、爱行天下、爱心之家、爱心天使、戏迷爱心……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38个。

  现场,工作人员向大家展示了"志愿汨罗"服务信息平台。据介绍,平台开设志愿组织、志愿项目、新闻动态、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先进模范、学习培训、点单服务8个主栏目,动态发布全市志愿服务供需信息,公示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安排,提供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等一整套志愿服务信息化流程,方便群众即时查询、预约、提出个性需求,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对接。

  此外,平台实行志愿者、志愿组织网上登记注册,建立"互联网+志愿服务"时长记录机制,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在线管理、考核考评;通过互联网拓展志愿者招募渠道,实时统计点单内容、服务记录、效果评价等数据,准确分析群众需求变化、志愿团队差异、项目实施状况,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部署、资源力量调配提供大数据支撑。

  此次调研考察期间,荷花公益基金会和石家庄民政局相关领导一行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对各地对养老和志愿服务作出的探索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进一步将好好吸纳总结,让荷花公益基金会的下一步工作走得更好。


注:本文转载自荷花公益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15533605238


各地农村养老有啥好点子?志愿服务如何精准匹配?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一行赴全国多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