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目标拆解、目标策略、优化方案、问题界定的底层问题~

2023-08-17 15:18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第三篇,做好年度规划

一般来说基层的目标和方向是被确定的,但有些公司的目标就是数字,方向落到哪里很有自主权,比如互联网公司

案例F:怎么去选择方向?要根据客观规律,和自己的资源,和自己的能力情况,然后选择,然后专业选择上,选择合适的行业专注培养行业理解力

行业理解力真的还是不太懂,先把青二刷完吧,因为现在的工作也不需要行业理解力,只需要做好符合公司情况的销售就可以了,还是做事,带一点做管理

感觉这个销售其实没有成交关键点思考,没有具体打法,就是没策略路径,这个目标也还是虚的。。。可以看出来写计划的人是0-1的过程,假设了6个月没业绩,但是他没有理解岗位能力的本质,所做的规划,真的就跟我们过去做家庭储能的投资回报表一样,随便调一个数据就能看结果的大变化,这种模型实际上是拿来劝客户购买的,实际如何去判断一个产品的靠谱,实际的运行经验什么的真的很重要

虽然这个规划看起来拆的很细,但是个人觉得还是叶教对C端和小B销售专业上有所欠缺,是真的缺认知就做不了的,能力是有边界的

这个认为,就好像是同事说“只要钱到位,飞机大炮都给你造”,凭想的觉得钱是唯一必要资源,其实认知才是,没有认知,你连什么人是专业的都不知道,别人拿几页ppt一堆专业术语商业模型就骗你投钱了?钱到位,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伪概念,不专业,别人拿个预算表能判定里面水有多少吗?而实际上,投资本来就是超级专业的事情,钱并不可能是无限的资源,假设本身就不成立,当成俏皮话夸张说明一下大家都看钱就算了,真当认知就真的暴露了认知水平QAQ

案例G:年度规划,Q1验证有效渠道,Q2-4就是成交人数,这种拆分一样是无效的

设定量化目标及目标拆解的前提,是先分类这个目标是0-1/1-10还是10-N的目标

是的,上面那个案例就是如此,从一个自认为在中小B端和C端都相当知道销售底层的人来说,一看那个内容,就发现0-1的策略思路是完全没有的,但是销售本来就是个思路非常清晰的工作,假设半年没业绩的里面,没有提到任何的销售关键点的验证,这真的是很不销售

比如说运营,其实也是一种销售,驱动用户按自己的设计去行动的机制,这个驱动机制是核心,对应到销售上,就是销售思路、关键点在不同行业里的迁移验证,前提是知道关键点,要不然,做十年销售也还是迷糊的,成交就是靠大力出运气。。。

重新回到目标拆解,几个问题:为了可持续的招生,需要验证些什么内容,其中,哪些是我知道的,哪些是不知道的,如何验证我们不知道的是否成立,验证方案,应该按什么次序来验证,先后怎么安排

首先,这也是销售类的,从流量来源的渠道,到用户画像,其实是用户背景、需求、预算,我们的不同需求的不同产品方案、价格、人性理解的沟通,每一步的筛选方法,转化率数据,成本收益是否可持续,应该先做客户服务、再做转介绍、最后才做渠道拉新

到底是要做运营,还是做销售,其实这是根据产品来定的,大体定制和通用的区别,像最终摆到超市里自选类似的,运营手段,需要服务性很强的,还是销售1V1——这是个人的认为

从0-1规划的再复习——艾玛,现在我可看更简单了。。。想到说头条是一家只会做ABtest的公司,这种就是运营

第一周,已知用户是谁,筛选用户感兴趣的资料

第二周,在A渠道投放资料验证客户匹配度

第三周,若匹配则试着验证用户能否被导出,若不匹配,则换B渠道投放

第四周,验证A渠道用户在已跑通的业务引擎里,转化率数据

第五周,若转化率符合预期,但导出率低,则验证提高导出率的方法

咋说呢,业务引擎都不需要打磨就通了?什么客户画像里面通的?什么转化率数据判断通的?这逻辑有问题,没有经过渠道导流验证的业务引擎就是待验证的,真的跑通也是在转化率数据那里去迭代才行的

0-1规划啥都不知道,都能排节奏,不知道路径具体要怎么打,但是节点是知道的,比如《化宋》里面,时间点具体的事情变化不确定,但是,一个钉子一个钉子的埋和关键地理的占据,是确定的,不过是A法不行换B法而已,底层get了,打法是很多的

案例H:以为是从N-N的打法,复制型的,之后的每一种打法都有隐含条件,找出来,消除YY

“课前”思考

其实N-N的特点是,目标明确,路径明确,方法明确,而且都一定有效、一定能复制,其实事关市场的,就很难是N-N,除非规模很小,N-N一般是生产型的工作,或者职能型的

验证1-10或10-N的增长,路径的有效使用范围,和最大边界范围,包括边际成本核算等等,新路径的开拓验证

目标拆解和策略的区别,目标拆解就是假设投资回报的那种事情,设定就能达成?

以为我们知道但发现不知道的才会让我们踩坑。。。比如知道一天13小时班是什么意思QAQ

做目标策略时问四个问题:我所选择的策略,包含哪些隐含假设,这些假设成立吗?是否有已知事实/数据来证明成立,如果没有,哪些可能会导致假设不成立,如何应对这些可预知的风险

回到案例再次做“课前”思考

已成交了一些酒店,预计可以再成交不同规模的酒店,已知成交的酒店各有策略,关系、公司资源等,那么目标酒店的画像是什么,酒店的背景特点应该是什么,酒店的需求是什么,合作的价值交换是什么,自己公司的产品有哪些能匹配的需求有哪些

列举的这些酒店分类,其实只是按规模分类而已,凭什么规模下就有一家能成,画像符合吗?关键决策人怎么挖出来?关键决策人是谁?

还是销售三要素

问几个问题,每个业务增长多少,有多少个业务,业务增长的时间预计,之前的统计数据在哪里,过去的促销活动的数据有没有

风险不可怕,未识别的风险才可怕

酒店的营收/GMV的数据是否达标,能被纳入流量,过往的签约率多少,要签一家倒推的储备流量是多少,KP联系方式要多久获取,签约过程要多久,就可以算目标量能不能达成了。。。最后落地的拜访计划是什么,很多其他资源可以直接搬运,但是时间资源是没法的

高估业务储备量,低估了跟进储备量的工作量

拜访计划列表,拜访酒店(七次签约),拜访次数(一周四次),实际签约到第四周才签第一个,到第五周才有GMV出现,第七周签第二个,第八周第二个GMV

再回到策略本身的逻辑结构图

目标,两种方式分解,拆解再拆解,一定拆到可执行的程度,首先策略本身没有冗余

分析下每个策略实际的增速,实际落地的时候,一定是各种问题都会出来

流量够不够,签约能力够不够,签约后数据行不行,增长为什么一定能行?

案例I:如果要几句话把优化方案讲出来,业务引擎环节调整,但其实方案是否可行也很难判断

“课前”思考:所以,提供过往数据,优化策略对应为什么可以提高某些数据,能提高到多少,大概需要多久,如何度量,若数据未及预期如何调整,最后目标是什么,冗余是什么,需要的资源是什么,备选方案是什么,保底情况是什么,可能对组织架构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能影响最小等等这些

怎么得出业务引擎的三个关键点的,数字呢,方案的效果呢?

要正确给优化方案的四个问题:致命威胁是什么,机会来自哪里,如何解决致命威胁,机会有几个,如何排序,哪几个机会最重要,每个机会要怎么抓,预期效果是什么

来灵魂拷问自己

致命威胁,是客户决策方是使用者和购买者——决策链,转化率环节的提升(陌拜有25%的成功率?),流量的提升——展会集中地推,升级客户池一倍

具体的做法可以迭代,但思路是可以理顺的

案例J:优化方案的初始问题界定不清,老板也不愿意相信方案有效

这时不要简单归因领导不行,问题本身就是观点的方案,就是会被质疑的

问题界定的四个提问:问题的表现是什么,是事实还是观点,是什么引起的,确定吗,引发了什么后果,假问题=立场下的预期-偏见观点,我们的预期是什么,合理的预期又是什么,真问题=合理预期-现状事实,解决合理预期与现状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又得先over了~艾玛,每一条我都要延展思考,在工作中使用

目标拆解、目标策略、优化方案、问题界定的底层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