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里的特效原来是这么设计的!【杰视帮】

开始正式的内容之前,建议大家把手边的杯子装满水,因为今天的内容全是干货,相当硬核!


前几天和大家分享过详情页里的各种小特效的制作方式,
比如风扇的扇叶旋转效果:

芯片的科技效果:

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个凉爽的教程:
数据图的特效表现。
让大家不仅身体能感受到秋天的凉爽,也让视觉一起清凉一下。

像3C数码等产品的详情页里,我们为了表现产品的性能,会习惯用数据和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展现效果。

但随着电商设计的“内卷”,单纯的数据柱状图已经无法满足甲方的需求。
先不说这种内卷是好是坏,但甲方爸爸既然开口了,该做的特效还是得做。

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冰柱特效的制作秘诀。


新建画布,我们先用矩形工具把柱状图的体块画出来。

顶面我们模仿冰块断层的效果,用套索工具随意地做出破碎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对左侧的冰柱进行材质贴图。

在花瓣上找一些冰面材质的贴图,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也可以找一些实际的冰块照片。

选定素材后,利用套索工具截取我们需要的部分。

利用剪切蒙版,我们将冰块材质贴入体块中。

注意,贴材质时,要保证纹理的走向和体块的透视保持一致。

同理,正面的材质我们也一并贴好。

不过,由于冰块的半透明特质,我们从正面看过去是可以看到部分内侧面的内容,也就是图中所示紫色的区域,与透出左侧里面的材质。

因此,这部分的材质,我们要顺应侧面的走势,调整材质的纹理方向。

如果纹理方向感不够清晰,我们可以点击滤镜-扭曲-波纹。

适当调整参数,强化冰块受光的折射感。

现在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辣眼睛?

没关系,你往下看,马上要施加魔法了。

我们针对右侧的材质图层,ctrl+shift+U去色。

将材质图层的图层模式选为滤色后,我们将底部图层的颜色调整为一个低饱和的青色调。

如果亮度过高了,我们可以新建一根曲线,通过加强对比度,还原材质细节。

如果希望进一步微调色彩,我们可以借用色相/饱和度调整层进行修正。

右侧面调整好了,正面的材质处理如法炮制,去色-滤色模式-改底色-曲线强化对比度-色相/饱和度微调:

你看,通透的感觉已经逐渐显现了:

在这里,我们将背景换成一个亮瞎眼的基佬紫,方便我们能更好观察冰块纹理,借助不透明度的调整和反向蒙版进行调整。

正面也搞定了,用同样的方法把左侧面解决掉。
复习一遍,ctrl+shift+U去色、图层模式改为滤色、曲线调整明暗对比、色相/饱和度微调色彩表现~

接下来,我们来处理顶面的材质表现。
利用剪切蒙版,将材质图片贴入顶部图层。

老三样,ctrl+shift+U去色、曲线调整对比度、色相饱和度调整层偏色处理。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不过,顶面的处理涉及到与侧面的转折,光是材质的贴图与调整,会感觉棱角特别生硬,有一种5毛特效的不和谐感。
因此,我们选中顶面边缘,新建图层,编辑,描边两像素。

用高斯模糊略微羽化一下描边的边缘,防止去过于锋利。

删去不必要的部分后,将边缘填充一个亮色。

再利用蒙版,将边缘受光不均匀产生的渐变效果做出来即可。
正面和侧面的转折处也做同样的棱角打磨。

冰柱的质感是不是已经出来了?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冰块的半透明特质还没有体现出来。
因此,我们接下来对冰块内部的结构进行还原。
中我们此前做好的左侧面区域,描边2像素,保留内部棱角。

由于冰块的半透和折射性质,我们透过冰块的正面往往只能看到反光最强的棱角。
因此,我们新建图层,用套索工具勾出冰柱的底面区域,同样利用描边区分出底面和侧面。

我们可以模仿折射造成的视觉偏差,做一点错位处理。

至此,一个特效冰块的柱状图的形态就做好了。

迎合冰块的色彩,我们将背景填充一个低饱和的青色调,找一个海面的背景,用贴材质的逻辑,去色,改为滤色模式,曲线调整对比度,设计出若隐若现的效果。

如果要做出柱状图的高低差,只需框选出中间的部分删掉即可。

接下来,用套索工具配合曲线,勾出冰块的拖影区域。

运用蒙版或旋转模糊将影子的渐变和模糊感处理出来。

如何做出冰柱色彩的渐变感呢?
我们新建色相/饱和度,勾选着色选项,将冰柱色彩整体调红。

将蒙版ctrl+I反向后,运用画笔或渐变工具即可实现冰柱的色彩渐变效果。

整体复制一层,向下平移,做出冰面的倒影效果。

最后加上我们的文案,你看,一屏更有温度的数据图就做好了。

不同于风扇和芯片的特效制作,为了让冰柱的质感更加真实,整个操作可能会更繁琐、更细化,你学会了吗?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干货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