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华青玉谈诗词】沉郁顿挫创作技巧

2020-05-09 15:20 作者:青玉道长青玉案  | 我要投稿

几乎每一位评价杜甫诗词的人都会说: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

没错,但是那都是浮于表面的考试技巧罢了,那么什么是沉郁顿挫呢?如何做到沉郁顿挫呢?

学会了去和语文老师对线啊(滑稽)

老杜的千层套路

你,只看到第二层,而你把我,只想成了第一层,实际上,我在第五层。——《大司马语录》

我们先讲“沉郁”,我之前专门出过一篇专栏,讲“比兴寄托说”,还记得吗?

还有“一语双关的运用”,好像是一个多月前的专栏了吧,都和这个套路差不多,但是杜甫的千层套路你无法想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登高》

都知道吧。

这首诗被明代诗词学大家胡应麟称为“七律之冠”,今天我们主要看颈联。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就是说杜甫把八重意思都“沉”到这句诗里面了,这使这句诗的感情非常丰富。

不管是不是罗大经想多了,我们都可以看出杜甫的诗感情非常细腻深沉。

然后大家在了解一个人物啊,叫做陈廷焯,清朝人,也是诗词学大师,他曾经提出过一个“沉郁说”,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大家了解一下: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沉郁不是指沉闷抑郁,而是说“深”。

志在得言外之意,贵求使人偶感之而复观亦缥缈然。

让人感觉好像有一种感觉,但是再看,又好像是若隐若现的,甚至只能意会,不能用言语叙述,不能一语道破的。

所以呢,要想沉郁,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把感情注入诗句

  2. 贵在让人得言外之意

  3. 可以烤千层饼,多种感情融入一句诗句,但却不容易让人发现

  4. 最好能够让人虽然知道意思,但是却表达不出

刚柔并济

“柔与刚”,是我们创作诗词非常好的一个技巧,也和“顿挫”有点相似,老规矩,我先硬整一段活(滑稽):

中国有三大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

根据我现行的了解啊。

其中,太极拳刚柔并济,八卦掌最为柔,形意拳最为刚。

练太极的人主养生,收劲,但是也有不收劲的,那就是主技击的太极拳了,但是这些人绝对也会练养生的太极拳,你想想,你一直不收劲,你不累吗?

而练习八卦掌的人,一般都会兼修练习形意拳,比如《一代宗师》里的宫宝森老爷子,他就是集形意拳与八卦掌于一身,成就一世英名,传宫二八卦掌,柔;传马三形意拳,刚。

就像大家创作诗词的时候,要学会“收劲”,你一直把境界搞得很宏大,有的时候并不是最好的,要有刚的一面,也要有柔的一面。

就像杜甫的诗一样:

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天地一沙鸥”,“天地”,境界多么高远宏阔啊,这是“刚”,最后却回到了小小的“一沙鸥”,这是“柔”,这就是“顿挫”。

再来一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杜甫《登岳阳楼》

“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都浮在水面上。

“乾坤”指日月星辰,那叫一个空间广阔,好像整个宇宙都在诗句里面一样,然后又回到眼前的水,从那么广大的空间又回到了眼前的山水景色。

就是这么一种落差感才成就了这么个“顿”和“挫”。(你品,你细品)

每天一个鬼才大道理,今天的大道理依然是形意拳(滑稽):

形意拳中“形意十二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之所以称为“十二式”是因为它是模仿了十二种动物的身形所创。

正如我们要研究古人诗词的特点,便尽量模仿学习并且加以改进创新一样。

模仿,还是很重要的,毕竟,雷达就是这么来的。

【宁华青玉谈诗词】沉郁顿挫创作技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