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与“9·11”有关?别有用心

文/行走斯图卡
“9·11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无法抹去的记忆,这是一场悲剧,是恐怖主义对人类犯下的罪恶、也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恶果。在“9·11事件”20周年之际,美国放弃了反恐战争、试图重新捡起“大国竞争”;一些西方媒体似乎也在配合这种调调,比如BBC,就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将“中国崛起”与“9·11事件”挂钩起来。
BBC在文章中表示,中国从“9·11”后美国的反恐行动中看到契机,以争取到“黄金十年”迅速提升国力,成长为“有能力挑战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新兴超级大国”;BBC还认为,中美实力此消彼长并不全是因为美国反恐,也因为美国犯下了一个“战略错误”:错估了中国崛起的速度。
报道称,在“9·11”前几个月,中美才因为南海撞机事件陷入了关系紧张状态,小布什甚至扬言在台海问题上直接出兵干涉以威胁中国;但是9·11事件的发生,让美国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对付中国的资源用于反恐战争。战争的损耗空前,而中美关系却因此迅速升温,因此不少美国专家有这样的想法,“反恐耽误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最佳时机”。迈阿密大学的政治学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就认为,对于美国来说,“反恐和遏制中国并非只能二选一,但美国的遏制力度始终不够”,她表示“美国低估了中国,原本以为中国会很好地配合美国”。
美国反恐战争确实从客观上来说,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战略机遇期;但是中国崛起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有这样一句话:机遇其实哪都有,谁都可以遇到,但是能抓住机遇的都是有准备的;可以说,从建国开始、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就一直在为现在的崛起积蓄着能量,只是在等待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反恐战争,中国崛起也是必然的事情,剩下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美国影响力的衰弱也不全是因为反恐战争,甚至可以说不是主要原因。诚然,美国在反恐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真正导致美国衰弱的还是那句话“定体问”,根源在于美国内部。
从经济领域来说,军工复合体绑架经济政策、纽约金融集团驱逐制造业;从社会领域来说,种族歧视、贫富悬殊等问题持续侵蚀着美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从政治领域来说,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争日趋激烈、正在撕裂这个国家,过度的政治正确和决策层的低效率拖累了社会治理——就连放弃反恐战争的草率决定,也是华盛顿的政治游戏,是内部问题所致。
认为“9·11”事件给了中国崛起的“契机”,把中国的崛起形容为依靠“偶然的因素”才能成功,其实就是想否认中国的社会主义可以取得比西方资本主义更高的成就。
这种心态的根本也是源于傲慢和自以为是,但是现实最终还是会击碎这种傲慢,正如当年美吹祖师爷、“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弗朗西斯·福山,如今变成了“美黑”一样。美国不是低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而是自视过高:金德芳说,原以为中国可以和我们合作,这种合作就是我们继续低端制造,继续进口它们的垃圾,继续当牛做马,然后等它们金融危机时再贡献血汗钱;所谓“山巅之国、上帝选民、超级大国、千秋万代”的想法,这是种族主义者的傲慢,现在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