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辐射很可怕?先认识它!

2023-08-26 23:55 作者:海螺复盘  | 我要投稿

近期日本核污染水排放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也是被吓得不行。抢盐,不吃海鲜,买核辐射探测仪,显然很多民众的情绪都被媒体裹挟了。作为核物理专业博士,还是很有必要在这种时候给大家简单科普科普,让大家降低对核辐射的恐惧。

害怕辐射之前,我们先需要认识它:

辐射包括「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首先「电磁辐射」是电磁波,电磁波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如微波炉、收音机、电视信号发射以及手机信号等均是电磁波,这种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太大危害,无需过度担心。


而能引起所有物质电离的射线或者电磁波,叫做电离辐射。其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有广泛应用,例如核电、安检CT、放疗等等。

电离辐射会破坏DNA,辐射导致的DNA分子断裂分为两类: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射线直接作用于DNA分子,使DNA分子发生损伤而导致断裂。间接作用:是指辐射可使水分子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作用于DNA分子并使之断裂使得基因突变,甚至打碎染色体。这就是辐射对生物体造成损伤的底层逻辑。

现在很多人对电离辐射都特别恐惧,但是记住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人体的DNA断裂也是会有修复机制的,如果是单链DNA断裂,大家也可以记住高中生物碱基配对的知识,细胞是可以自动修复,只有双链同时断裂,才会对细胞造成大损伤,而射线同时打断两条链也是个概率问题。

所以对于小剂量的辐射,目前是很难科学定性去评价危害。

对于辐射危害,有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是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区分辐射效应的类型之一。假定在通常辐射操作的照射条件(即低剂量和低剂量率)下,生物效应的发生几率与剂量当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而该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随机性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

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

大家对于辐射的害怕更多的来源于确定性效应,但是这个剂量阈值,其实大家基本上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其实不用过分担心!

还有一个大家的误解就是,只有和核事故相关,才会收到辐射和剂量,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球,无时无刻都在接收着宇宙射线的辐射;我们吃的食物,也会有放射性同位素产生辐射,X光检查一次都有1.2mSv的剂量。所以大家生下来就在受辐射,只是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还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大家也不用对辐射以及核过于害怕,连我们的太阳都时时刻刻在用核聚变给我们传输能量。

再回到一些常见的误解:

1、碘盐预防核辐射

它的原理是碘元素容易被人体甲状腺部位吸收,而放射性物质里有碘125或碘131对甲状腺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此时先服用常态的碘-127占个坑,就可以减少对放射性同位素碘125或131的吸收。所以,碘在核应急的情况下确实具有防护作用。但是,碘盐中的碘含量微乎其微,对比我们在辐射事故发生前服用的碘片,3公斤食盐中含碘量才相当于一片碘片中的含碘量。所以,碘的辐射防护作用很重要,碘盐作用却有限。同时,碘131半衰期就几天,正常公众也接触不到,大家其实不用担心。

2、孕妇防辐射服

现在就有些不良商家在卖防辐射服,宣传孕妇防辐射服可以保护胎儿,防止受到辐射。实际上,薄薄一层衣物基本上防不了辐射,外照射得穿特别厚的铅衣,还是在特殊应用场景下,普通民众肯定接触不到。

3、仙人掌防辐射

仙人掌防不了电离辐射,也防不了电磁辐射,这都是纯纯的智商税。

最后总结一下:

1、辐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触,自然界就存在,没必要害怕;

2、辐射对人体的害处有明显的阈值效应,小剂量的辐射不会造成危害,大家放宽心;

3、目前宣传抢碘盐、防辐射服、仙人掌防辐射等都是智商税,并没有啥大用处。

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海螺!

辐射很可怕?先认识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