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从群英会中的周瑜谈起--为纪念程继仙老师逝世三十八周年(俞振飞口述)

为纪念程继仙老师逝世三十八周年
我最喜欢演“对火字”这场戏,因觉得它味儿浓,有深度。从前,这场戏和盗书是一样穿戴的,后来叶盛兰同志把原来的武生巾改为学士巾,身上改穿红帔,改得很好。一次程师随梅兰芳、马连良二位来上海演出时,也照这样改了。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只要正确,程师是不计辈份,虚心向人学习的。在这场戏里周瑜出场时是左手执书卷,边看边走上,也不亮相,直到出迎孔明时才把书本放在桌上。当他听完孔明向他说明贺喜的原因后,(曹操中了反间计,错杀了部将蔡瑁、张允两个水军头领)有点发愣,心想:孔明怎么知道得这么快?又识破了我的妙计 ?! 这个人留在这儿太危险了。尤其在“对火字”时,看到孔明手掌心上也写个“火”字,于是又一条想置孔明于死地的毒计立即在脑海里盘旋。他巧妙地设下圈套,把三天内监造十万枝狼牙箭的任务压在孔明头上,并通过立下军令状来使他取得杀孔明的合法性。要把这节戏演好,当然在于周瑜、鲁肃、孔明三个人的配合。如何配合得好,关键是正确地处理好这三个人道白的接口。我国戏剧古老相传的接口有“热接”和“冷接”两种。所谓“热接”,从剧情和人物性格出发,要求接得紧,接得快,最快的可以在对方还没有把话讲完,就打断对方的话接了上去。但也有些丰富经验的演员,剧情和人物性格要求他热接,他不但不紧接、快接,反而在对方把话讲完,敲一锣,再停顿一会儿才开口。尽管这样,可是在他听对方讲话过程中的神态与动作,可以表演得比打断对方的话还要使人感到紧急。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曾碰到过的。所谓“冷接”,就是心平气和地交谈或爱理不理地答话。在这节戏里,谁热接,谁冷接,哪句热接,哪句冷接,都要作细致的推敲和研究。总的来说,这三个人物中,鲁肃一般以热接为主,孔明一般以冷接为主,周瑜是先冷后热,随着对孔明的步步逼紧,把戏推向高潮。
这节戏开始时,尽管周瑜已定下欲将孔明置于死地的毒计,但表面上却很冷静和装得诚恳。他故作自在将左腿搁在右腿上,从“请问先生,水面交锋,要何者当先”,到“先生此次幸勿推却”。就这样把这个任务强压给了孔明。接着,他一面要千方百计卡住孔明的脖子,同时又要堵住鲁肃的嘴。当他听到孔明讲出“三天足矣”后,就趁热打铁,一锤下去,把孔明写的军令状逼到手中,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在孔明走后,周瑜立即对鲁肃讲:“ ··你可吩咐造箭之人,有意迟延,三日无箭哪,应,我定斩孔明也。”这个“也”字必须高声叫起来,给黄盖的上场填个“肩膀”。如果这一节戏的道白接口处理不好,不仅不能产生强烈的舞台效果,反而使戏塌了下去。
下一节戏是周瑜明知蔡中、蔡和诈降,但假作信任而把他们留下,就在这一刹那周瑜已勾起另一个新的计谋。当他目送鲁肃出去,发现黄盖还在,对黄盖这么一看,一条苦肉计就形成了。随之,开始对黄盖采取了激将法。周瑜先用叹惜的口吻,后用激昂的语气念出:“惜乎哇!惜乎!北军有人诈降我东吴,我东吴就无人诈降那曹操!”在念前一句时,手向外指,然后从黄盖的脸到脚上下一看,在念到后一句时,先是两下反折袖,再把它翻回来,略一停顿,再来个正折袖。这几个动作幅度较大,和念的台词内容与节奏密切配合起来,是很有鼓动力的。当黄盖表示:“黄盖不才,愿诈降那曹操”,周瑜的激将法虽已成功,但他与黄盖的感情毕竟是极其深厚的。激黄盖是为了国家,疼黄盖是出于私人感情,所以就要用又喜又疼的神态和语气对黄盖讲:“ …… 只是诈降,非同小可,若不受些苦刑,怎瞒得过细作之耳目?只是老将军年迈,唉,如之奈何!”在说到“只是老将军年迈”时,上前一步用双手捧起黄盖银丝般的髯口,眼神先注视着白髯,然后慢慢移向黄盖的脸上,轻轻地叹一下“唉!”这个捧髯和与黄盖对眼神的动作是真诚的,深深地刻划出这位统帅确实爱才,也确实善于用材,他与将士们血肉相连。同时也说明,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千古传诵决非偶然,其中也有周瑜的不少智慧和功绩。
第四场“打盖”,周瑜是在“急急风”随众将士上。上场前,先要做好准备,把翎子叼在嘴里,略锁剑眉,双手端蟒,在“急急风”连“四记头”锣鼓中冲到九龙口,稍停一下,跟着快步到台口,撒蟒、抖袖、放翎子等动作同时进行,然后转身进大帐。这个出场不太好演,如果把周瑜演成杀气腾腾的一介武夫,不行;如果还是和上三场那样彬彬有礼,也不行。这场戏是处在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前夕,一个统帅要检查各方面的任务执行情况,对未完成任务者要军法从事;同时一个决定这场大战胜负的“苦肉计”将要在全营众将,包括曹操派来的细作面前顺利进行。可以说,这场戏的出场,周瑜应该是三分杀气七分用计。所以场上的气氛只要能反映出周瑜帐前的军威就行了。当听到鲁肃前来报告孔明已造齐十万枝狼牙箭时,周瑜大吃一惊,愣了好一会儿才问:“他、他 …… 他是怎么的造法?”当鲁肃得意地介绍孔明草船借箭的全过程时,周瑜的一双眼睛不要总盯着来回走动的鲁肃,应该有时看着鲁肃,有时把眼神用到与鲁肃相反的方向,表示一边听一边在思索,当听到“ …… 满江大雾,去至曹营 …… 时,在吃惊中恍然大悟,随之引起了钦佩、妒忌,直到想起自己精心炮制的计策彻底失败,看到合营将士个个流露出对孔明佩服的神情时,这位好胜逞强的儒将开始气得发抖了。在鲁肃讲完后,周瑜才有气无力脱口而出说了声:“真乃神人也!”不料被鲁肃听见,接了句:“算得个活神仙!”周瑜明明心中气愤,但不能不有礼貌地说了声“有请!”当孔明被迎进帐后,还要装出一副热情的样子来。
在为孔明摆宴贺功时,周瑜向黄盖使了个眼色,暗示他:“我们商量好的那个‘苦肉计’可以表演了。”当黄盖被推出斩首,甘宁为求情被乱棍打出,鲁肃、阚泽苦苦向周瑜打躬求免时,周瑜却一心在等孔明出来求情。偏偏此计又被孔明识破,他不理不睬独自饮酒,周瑜等得不耐烦了,站起来,掏翎向孔明一看,心在想:怎么啦?二看,又在想:孔明怎么一个人还饮得下酒?放掉翎子再一看:不好,我这条苦肉计又被他识破了!周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被动地把黄盖招回,罚打一百军棍;在打的时候,周瑜想到黄盖偌大年纪,怎经得起这一百军棍,不得不借口“急在用兵之际,暂记尔六十军棍”,只打了四十军棍。当令牢子手把黄盖权出帐去时,黄盖有个回头看周瑜的动作。当周瑜看到黄盖被打成这个样子,心中实在不忍,一阵心酸,就在这一刹那,发现黄盖回头看他,周瑜立即用左手衣袖遮住孔明的视线,右手微微摆动,表示要他坚持、忍耐。黄盖下去后,周瑜想通过和孔明对饮几杯酒以找个台阶下来。第一次敬酒,孔明不理,周瑜还强作笑容;第二次敬酒孔明仍不理,他的面孔已经板起来了;第三次周瑜是克制住愤怒的情绪敬的,不想三次敬酒,孔明均不予理睬,气得他实在忍无可忍了。一般的表演是把酒杯往后一扔,而程师是气得手先发抖,然后酒杯不知不觉地从手中掉下来,稍一镇静,就一手掏翎子,一手按宝剑,冲到台口,鲁肃不停地作揖求情;周瑜转身往里绕,鲁肃又是不停地作揖求情,周瑜再翻过来冲到台口,双掏翎,一看(一锣),两看(一锣),在第三锣中啣翎,在“四击头”中转身,右手按剑,左手抖袖时踢左脚,先左后右单折袖,亮住。鲁肃还在求情,周瑜气得连连小摇头,搓手,微微吐气退到九龙口,双掏翎,三看在“四击头”中双甩袖亮住。接着又是云手、撩蟒、转身,再退到九龙口,在两次翻袖中交代鼓师,起“四击头”,最后用“垛泥”亮相,冲下。所有这些身段,都要贯串起来,要求周瑜下场时还要把戏带下去。
周瑜的几种“笑”
在《群英会》中,周瑜有很多次笑,下面择要的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坐帐”中,周瑜正在为曹操起用长于水战的蔡瑁、张允为水军统领而在发愁,突然甘宁来报:“蒋干过江。”周瑜听报后一抓袖表示一怔,心想“蒋干偏偏在这个时候过江来干什么?”一皱眉头,一转眼神,一刹那把蒋干的为人、与自己的关系、如今在曹操身边的地位以及对他此来的目的猜透了,并将计就计,要借此机会假曹操之手杀掉威胁这场大战胜利的蔡、张二将。当他已经想好整个取胜计划时,心里一高兴,就“哈哈”大笑起来。这次笑是真笑,是禁不住从内心发出的高兴的笑,所以要笑得痛快,笑声要响朗。为此,在第二个“哈哈”后,要深深地偷吸一口气存在丹田,然后把气提起来,有节制地先慢、逐渐加快地一口气笑出来。
二、周瑜迎蒋干进帐后,面带笑容表示热情。当听到蒋干说“公瑾,别来无恙啊!”立即把脸沉了下来,在蒋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用严肃的口吻反问他:“敢是与曹操作说客么?”当蒋干吱唔地讲完:“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与曹氏作说客耳?”周瑜就一阵大笑。这阵笑是冷笑,是警告蒋干:你来的目的还能瞒得过我;来和我叙旧 ?! 休想在我面前耍什么花样!嘿 !…… 这种笑在生活中就是有人称之为“皮笑肉不笑”的笑,眼睛不但有点眯,而且不是正视对方,是斜视着,音量不能太大,笑的声音不是“哈哈 …… ”,而是“嘿嘿 …… ”(即北京话的“黑”字音)
三、周瑜对蒋干讲:“想你我同窗学业之时,焉能望有今日!”这两句话已流露出周瑜十分骄傲的情绪。当他讲到下一段,“想大丈夫处世,要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听计从,祸福共处,虽有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再世,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之心哉呀!哈 …… ”这阵笑,是从前面的骄傲情绪,发展到几乎狂妄的神态。所以这阵笑要笑得音量重,音色明亮,在笑的同时,周瑜从右边开始走了个小圆圈,因此笑声要长一点,要反映出周瑜在道白时的那种感情的继续。由于周瑜是个有一定修养的儒将,所以还要讲究分寸,绝不能出现有丝毫轻浮的神态。
四、蒋干用双关语的口吻对周瑜讲:“白酒(指北军)性暴,有些难饮哪!”周瑜双手掏翎看酒杯,随后一阵冷笑,这阵冷笑不论在面部表情和笑声中,均要含有藐视之意。为此,先把腮部的肌肉适当收紧,然后用嘴角使肌肉向下,即能达到上述要求。
五、紧接前面的笑声,周瑜唱完:“暴酒难逃三江口”,蒋干又来一句念白:“这顺流而下,可是醉得快呀!”周瑜一听,有些生气,这一阵冷笑就和前面不同,这次冷笑要带有怒意,所以笑的声音既不是“哈哈”,也不是“嘿嘿”,而是“哼哼”,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第一声哼字发音时,要带有“喷音”,后面一阵哼字均要求带有鼻音。
六、黄盖深夜假报军情,周瑜假装训斥后,二人一对面禁不住暗笑起来。这里所以暗笑,就是不能让蒋干知道。因此不能笑出声。但由于二人是实在熬不住才对笑起来的,所以在表演笑时,用舌头顶在门牙后面的上颚,然后使劲念一声“赋”,随之流露出笑的表情就行了
【俞振飞口述 徐希博记录整理 1981.4《上海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