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教员故居
这里,本是一片宁静的乡村,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韶山冲”;
这里,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乡村,
因为它孕育了新中国一位大写的英雄。
棵棵大树拥抱着它,
把这片土地打扮得郁郁葱葱;
座座小房装点着它,
把这片土地描绘得烈烈轰轰。
隐隐约约的,
那是熟悉的身影;
他拉起我们的手,
带领我们穿越时空。
少年时,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华,
他痛心,他坚毅,“壮志在我胸”;
而立时,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
他提笔,写下《中国社会各阶层》。
抗日硝烟升起,
他著《论持久战》——必胜,不能速胜;
内战烽火燃起,
他写《别了,司徒雷登》——嗟来之食,吃了肚痛。
他走向雄伟的北京,
离开了延安的窑洞。
他那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如同清晨敲响的大钟;
它吓走了一切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它标志着五千年大国的新生。
面对美帝国的封锁,苏修的背叛,
他激励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们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
摆脱了美西方“和平演变”的惊悚;
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
拥有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
我们回到今天,看到有些人
提到他,看到他,依然脸色惊恐;
当月壤回到他的故居,向他告慰,
有些人慌了,怕了,“不作报道跟踪”;
当健儿戴着他的像章,昂首微笑,
有些人色变,把那像章抹去,说“没什么用”。
但他们的阴谋阳谋
都挡不住人民对他的恩情。
因为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我们的心中永生。
他告诉我们:“乱云飞渡仍从容”;
他告诉我们:“无限风光在险峰”。
曾经被公知忽悠过的我们,
怀疑他,忘记了他是怎样一位英雄;
如今被现实教育过的我们,
尊敬他,把他视作中华民族的光荣。
“要学习他,但不是嘴上喊口号,
而要身体力行,付诸行动。”
如此,才能从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
才不辜负了这故居的郁郁葱葱。
“日自韶山出,日出东方红。”
2022.12.26 ——教员诞辰129周年之际(嫦娥五号月壤带回韶山两周年)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