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lebots第7届世界锦标赛 第11集 赛后分析总结

1 Black Dragon vs Beta
Beta赛前发文介绍了本场的护甲:和第五季针对Ribbot的装甲不一样,本场的钢的厚度从6毫米增加到了10毫米,而且新加了减震装置,可以让护甲在受到攻击时往回活动最多30毫米的距离。
锤子也是AR500的,和护甲的厚度一样。

虽然确实是下了心思准备的,但是结果还是被Black Dragon抓到了几次bite。据下面这个截图,Beta不用叉子的原因是太费功夫:Beta不需要比拼贴地就可以进行攻击,而且造一个能应付打蛋器的叉子并不简单。

来源:
Beta赛前:https://www.facebook.com/Betarobot/posts/pfbid02kuuaBpekPQbDCLrNSc61hJG9Jbqi3NrkNYRWQRUPxHwwZQzu5v84VxudynPMNm9pl
Beta解答为什么不装叉子的评论截图:https://imgur.com/a/LwMxenQ
2 Cobalt vs Overhaul
Cobalt负责发赛后总结的队员没来得及拍照,所以只有文字描述:Overhaul轮胎报废、举升系统损坏(电调断开连接),之类。轮胎损坏严重到Overhaul队直接把整个行驶系统组装换掉了,为了省时间。Cobalt没有损伤,而且一开始挂到墙上也不需要Overhaul帮忙就可以凭借来回晃动来脱困。
Overhaul方面……很suboptimal就是了。(suboptimal是Charles比赛期间喊出的句子,不过好像这个词流行起来是Jamison在NHRL评价自己驾驶的时候)

来源:
Cobalt赛后总结:r/battlebots/comments/127524d/cobalt_vs_overhaul_post_fight/
Overhaul从垃圾桶里倾倒本场的损伤零件视频:https://www.facebook.com/EqualsZeroRobotics/videos/5759164017529147/
3 Switchback vs Ominous
(空)
Ominous的复位电机移位后卡住了,所以被KO,很可惜。
暂不知道为什么Switchback装了个前铲。
来源:
RoboCast主持人和Ominous队长聊过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NvWsNK6GM
4 Triton vs Glitch
Glitch队在周末一口气把本季三场的总结都写了。本季Glitch最主要的改动大概是加了一个悬挂系统,以便四轮可以一直全部着地。相对应地,Glitch的机身更高了,而且悬挂系统的额外重量意味着护甲方面的牺牲。

但是没想到的是,邮寄公司搞错了许多部件,Glitch的行驶电机等零件被扔在仓库里等着生锈。等售后介入完后队伍才发现他们只是把生锈的地方刮掉了,于是转轴尺寸过小,电机无法完全使出全力。队伍不得不临时在电机之间互换配件,但后果是每一次把转轴推进电机里都会对结构造成伤害。比如Riptide那场里Glitch可以正常开到起始点,但比赛一开始就突然行驶失灵,连转向都不灵活。
Riptide和Lock-Jaw两场里Glitch都以翻面KO收场,第一次是因为Riptide把Glitch行驶电调的连接口打松了,第二次则是因为Glitch的机身顶部还没打磨调试好,翻面后轮子和地面接触不良,只能做到往墙的方向倒着走。那么为什么队伍不加复位器呢?原因还是悬挂装置占据了大部分重量。还有,Glitch的机身很宽,再加上尾部缩在外形里面,形状反而更不利于用复位器复位。因此,翻面的Glitch需要依赖后面的两个轮子来移动,同时还没法在翻面时启动武器。

本场开始时,Glitch大概已经弄好了电机转轴的问题,终于有了行驶系统该有的样子。然后Triton的一击就堵住了Glitch右侧的行驶……如下图,Glitch因为重量考虑而放弃了在机身外面再焊一层护甲,结果Triton的武器直接沿着Glitch前面的斜坡滑了上去,最后打中Glitch没有防护的铝壳,一段大概7英寸长的0.75“英寸厚的铝直接塌了下去。

这一击突破了Glitch的机身之后,进一步把Glitch内部的结构压到了前行驶轮子上造成堵塞。同时Triton还挤坏了Glitch的接收器电池造成起火,以及短路了Glitch另一侧行驶的电调。这一套下来,Glitch只有左侧行驶可以勉强移动,因为新规则允许了“螃蟹步”而得以没被KO,迫使Triton再次攻击。
Triton的皮带卷进了自己的武器,但是驾驶员很灵活地抓到Glitch的后侧,把它推进了场地墙。Glitch的武器的能量被反馈到了自身,损坏了机身,压扁了武器电机,同时又弄坏了一些价格不菲的武器电调……还把Glitch第三次弄翻了。如上文所述,Glitch一侧行驶已经没了,而万向轮只有在理想状况下才能带得动翻面行驶。下一届的Glitch大概率会扔掉耗费重量和时间却表现不佳的万向轮设计(轮子是自己造的)。

Glitch的第四场在录制期间实际上就在第二天,同时队伍还要给新来的队员交接,然后还要期中考试,都是够卷的。
来源:
Glitch博客:https://www.crberkeley.org/blog/lockjaw-riptide和https://www.crberkeley.org/blog/triton
Glitch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129zcc8/glitch_ama_6pm_pst/
被邮寄公司搞混到生锈的细节来自OOTA讨论群
5 Gigabyte vs Starchild
本场Gigabyte是头一次使用在锅盖顶上焊一个刀片的配置,这个配置用来针对Starchild和HUGE,而且用到了专门从以前保留下来的一个轻一些的外壳。刀片厚度大概只有1/4到3/8英寸,和顶板差不多。因为刀片比较轻,所以断掉一个也不会太影响机身平衡。比赛结束时,两侧的刀片其实都在撞到场地墙的过程中断了,可能是焊接时的热处理对刀片连接处造成了影响。

这个对手安排对于Starchild来讲是很劣势的,Gigabyte没有外露的薄弱部位,而且转动的外壳受到的凿击损伤会比静止的小很多。队伍对此的比喻是,打静止的外壳就像是追尾,但打移动的外壳就像是尝试追尾一辆正在同向行进的车,相对速度小,所以冲撞的影响也小。

在武器链条锁住之后,Starchild仅剩的胜算就是不断冲撞Gigabyte来试图造成翻面。Starchild本场拉紧了离合,行驶方面问题不如前两场大,然而问题出在了轮子材料上。Tegris的结实程度原来很受加工批次的影响。Starchild机身和护甲的Tegris和轮子的Tegris出自不同的批次,于是很不幸,本场的轮子非常不耐揍,但这也是没法预防或提前测试的事情。

(Starchild在停播的三周里介绍了一些造机的细节,里面提到轮子的Tegris之间还夹了橡胶,以便保证抓地力。现在看来大概橡胶也不是很耐切吧。)
如果是几年以前的HUGE,在轮子被SOW打坏后就开始走不动了。Starchild和HUGE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攻击很依赖行驶的掌控(需要急停来挥击),所以Starchild的行驶也比HUGE更有力一些。这或许是Starchild得以撑到裁决的原因吧。

另外还有人问了为什么Starchild不直接带着旋转的武器直接冲撞。队员的回复:Starchild必须在武器端加一个白色的护栏,否则武器会在每次攻击时都凿地。因此Starchild必须精心选择护栏的角度,以便在正常攻击的时候能最大化和对手接触的面积。所以Starchild在直着走的时候没法用武器打到对手。
另外,为了最优化挥击的速度,Starchild的重心必须非常靠近轮子中心轴。这样一来,武器的重量就很受限制,而且Starchild开始行走时武器就会离地
来源:
Gigabyte赛后总结:/r/battlebots/comments/1275kb7/gigabyte_vs_starchild_post_fight/
Starchild赛后总结:https://www.facebook.com/AberrantRobotics/posts/pfbid032KFDXePCT6psoHZHegJXwXEE1ipzHcCcHNYziB5THvgYTaHV3DnQkwYeze6Unfdwl
Starchild轮子里夹橡胶:https://www.facebook.com/AberrantRobotics/posts/pfbid036YCoAEFgnVw4ksfi5hfFGGxjXarM9YEwsPnyvL27dgmaRMAFQmVKPRXhA8uq99MEl
Starchild队员讲述武器设计以及行驶方面和HUGE的不同:r/battlebots/comments/12bb16g/starchild_vs_gigabyte_had_me_crying_with_laughter/
6 Jackpot vs Captain Shrederator
本场的Jackpot依然承受着第一场电机起火的余波,磁铁因为经受了高温而失去了一些效用,武器威力只有三成。Jackpot的抗横转配置还是大前铲+心形单刀片,不过单刀片的厚度和方片双刀片的厚度差不多,而且自带滑轮。


最针对竖转的机身被Riptide打报废了,所以Captain Shrederator在剩下的两个整机里选了一个。所有的外壳都几乎不可能在录制期间得到合适的修补,因为外壳要在刀片焊接上去之后才能集体热处理保证硬度。队伍可以焊接刀片,但是这会让外壳变脆,到时候刀片又会乱飞。

另外,Captain Shrederator的驾驶员还是新人。在武器操作手和行驶操作手分开的时候,两人的协调会非常重要。在机器尝试起转时,行驶会非常受影响,走直线都难。很明显他们还是需要磨合磨合……
队伍在自由问答里提到,他们会一直报名的,不会退役。而且下一季的Captain Shrederator会重新造。
来源:
Jackpot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1285hgu/jackpot_amabetter_late_than_never_sorry_jeff_was/
Captain Shrederator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1291hy2/captain_shred_ama_7pm_et/7 RotatoR vs Bloodsport
RotatoR在赛后讨论贴里说本场被KO的原因傻得可笑,但到现在也还没发总结。不过从Bloodsport的赛后视频来看,原因可能是接收器被打飞了。(但只是猜测,因为不知道这个接收器负责的是哪些部位、RotatoR有没有别的接收器)

为了抵御RotatoR的武器,Bloodsport拉了一个赞助商用600吨的压力机造了一个弯曲的钢板(下图)放在外壳的眼睛后面,中间还因为图纸问题而裂开了,好在最后焊接了起来。

Bloodsport这场之前也终于修好了复位,但是复位仅限于经典款的双刀。队伍可能更想用新设计的单刀(下图),因为它的bite更深,而且击打面可以在光滑面和锯齿面之间灵活切换,可惜这个设计还没能复位。

不知是因为够不到Bloodsport的脑袋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RotatoR的刀片放在了下面。这倒是打飞了Bloodsport的前铲,不过前铲的设计就是可弃的。


虽然RotatoR没能重现针对ICEwave时的砍头场景,但是Bloodsport的脑袋自己在中途裂开了。队伍本来已经临时设计、订制并收到了赞助商加工的铝制脑袋外壳,但是因为重量原因而没能放上,最后塑料脑袋的底部还留在机身上,但脑袋裂开了。
对了,ICEwave队长中途加入了RotatoR队几天,帮着他们对付了电调的问题,不过并没有出现在官方队伍队员名单里。

在Bloodsport打中RotatoR护甲两侧之后,RotatoR的轮子似乎就不能正常运转了。下图可以看到Bloodsport造成的伤害有多深。


来源:
Bloodsport赛后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5aglR9tkM
ICEwave队长加入RotatoR的消息来自OOTA讨论群
RotatoR说要发总结:r/battlebots/comments/125u9ev/comment/je94azr/?utm_source=share&utm_medium=web2x&contex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