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辨的禅趣》读后小记

2023-03-11 18:59 作者:冷枫21  | 我要投稿

这是一本宗教类的书,但正如后记中所写:“我们不想以任何方式来关注任何宗教、信念、形而上的信仰、道德或其他事物的固有真理......但我们要研究一种信仰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与其他社会现象有何关系”。因此对于本书,仅仅是作为一种知识来了解,而不去评判论辩其对错。

书中其实有很多言论,在此仅简要写下我记忆比较深的几种。

一、佛教的出世与入世。佛教在印度发扬时,提倡的是消极出世,是抛家弃子,是不问世事一心修行。但传播到中国后,又变为提倡积极入世,是普渡众生,是善恶有报。宗教最不重要的,就是他的教义,教义往往会随着信徒而实时变化,因此门派分别,宗门林立也是自然而然的。

二、不执着。佛教给我的一大印象即是不执着,也可以叫“摆烂”。书中同样有此类阐述,而且是紧随有关二元对立的论述之后。但书中同时也引用了胡适讲庄子哲学时的话来作为反方观点。

大概是两人争执谁高,互不相让,争执不下

庄子说:“从高塔之上看下,二人实在没什么分别,何必多争,不如算作一样高吧”。

看到这里时,我深以为然,今天互联网上的争执,与两人争执谁高,有何区别?不如不执着。

胡适却说:庄子这种学说初听了似乎极有道理,却不知世界上学识的进步只是争这半寸的同异;世界上社会的维新,政治的革命,也只是争这半寸的同异。

三、禅宗的矛盾。宗教理论与科学理论不同,往往逻辑上并不完整闭环,甚至自相冲突。如:慧能告诉众弟子自己将死。众弟子皆伤心落泪,唯有神会不动声色。慧能则表扬神会,称神会无论毁誉都不动心。这也和上文的不执着想符。但同时,禅宗又说心要“念念无住”,要“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那么在悲伤的时候流泪,也很符合禅宗追求。

本只是打算随手写点感想,最后缺发现怎样表述都不如原文严谨,删删改改就此而已。

-2

《思辨的禅趣》读后小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