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阳系物语】B7:创世纪

2023-09-13 01:06 作者:月下寰宇  | 我要投稿

创作详解


作为短文集《太阳系物语》的第一篇故事,以人类最早的文章形式——神话,来创造一个解释太阳系为何重要的创世故事感觉再合适不过了,特别是讲的又是我十分喜欢的天文学理论——木星迁移理论。


·费米悖论—我们为何如此特殊?

著名的费米悖论是指地外生命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地外生命存在证据之间的矛盾。简单来说就是宇宙漫长的岁月和庞大到恐怖的星体数量意味着,除非地球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否则地外生命应该广泛存在 ,但观测数据却一直显示我们确实是独一无二的,而形成的悖论。


费米悖论有很多种解释,我个人最青睐的解释便是我们太阳系的构造是十分特殊的,即大迁移理论:


在我们有观测其他行星系前我们一直以为太阳系内的行星位置是十分常见的,即

离恒星从近到远:岩石行星-气态巨星-冰态巨星


这也很符合行星形成所需要的条件:离恒星越近轨道周长越小,形成的行星就越小,而形成气态行星的轻型元素根本无法在离恒星太近的时候沉淀。


但是随着我们逐渐又了观察其他行星系的能力时,我们却发现,太阳系才是那个特殊的例子,

大部分行星系在离恒星很近的地方(大概是我们水星的位置)要么是第二个恒星,要么就是像木星一样的气态巨星。


但问题就是,理论上气态巨星或是恒星,形成都需要极轻气体的沉淀,而这在离恒星那么近那么高温的情况下是绝无可能的。


这时候大迁移理论便诞生了,他提出行星现在所在的位置并不需要是他们出生的位置,这些 “热木星” 实际上就是在我们木星土星的位置形成,但随着他们越涨越大,开始随着引力的作用下向内迁移。在绝大多数行星系里,他们碾过原本将要形成岩石行星的轨道,吸收吃掉微不足道的岩石行星,让适居带内一片狼藉。


而我们的太阳系里也存在着木星在形成后迁移过的痕迹,同为岩石行星,火星比地球和金星整整小了一圈,这还是在火星轨道更长更冷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是木星内迁的遗迹,他吃掉了很多原本属于火星的物质。


但为什么木星没有想别的星系一样继续内迁,吸收掉生命赖以生存的三个岩石行星呢?


大迁徙理论解释因为太阳系还诞生了另位一位同量级的气态巨星,我们神话的主角,土星。

他在木星内迁后与其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拉扯,最终将他拉了回来,到我们今天的位置。


而土星标志性的圆环,其中一个形成的解释,便是认为环原本是土星的一颗卫星,因为轨道的衰减而落入洛希极限的范围内,因不够紧密而被潮汐力扯碎掉,而此事件很有可能就是在土星和木星拉扯并内迁时导致的卫星轨道混乱。 而加上西方天体本身就都是由神命名,就形成了一个:使命-付出-代价-造福后人的经典神话结构。


唯一需要我命名的便是被破坏的土星卫星,用土木卫星都是希腊,高卢,北欧,因纽特神话里的巨人的逻辑,避开已经用过的,我决定使用杜卡里翁,普罗米修斯的儿子,和他父亲一样,同样在故事里肩负付出血的代价的命运。


最后说说我自己和土星的羁绊吧,前年有幸用肉眼在望远镜的帮助下看到了木星和土星,看到了木星的层次和土星的环。看到木星真的向一直所知道的那样有那不可思议的环,令我十分震撼。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我之前也从没想过学过但是没看过的科学知识会是假的,但是在看到那浮在空中,仿佛能感受到他体量的庞然大物,竟然真的有完美无瑕的环,瞬间让我意识到我书本上学到的,相关的不相关的科学知识,都是真的。


如果我们晚一亿年诞生,土星不再有环,那将多么可惜。



最后的最后,讲一下短文集《太阳系物语》吧,我一个月前突然想起,我小时候最享受的时光,便是听爷爷讲故事的时候,他只有一个故事,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有胡萝卜,和一只猪,和我一次又一次在我去他们家吃饭的时候请求他讲这个故事。


那为了成为未来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酷老头,现在开始攒故事,岂不美哉。


这个故事集将涵盖不同宇宙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故事,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他们都发生在某个版本的太阳系里


其中编码字母代表时间:A代表宇宙诞生,N代表现在,Z代表宇宙结束


数字代表离我们宇宙有多近:0代表我拿生命担保这真的发生了,亲眼所见,100代表我拿生命担保这100%不会在任何宇宙发生。


所以本篇 B7代表:很久很久以前,离我们世界线偏差7的宇宙。


还是请各位期待未来的故事吧,总体来说这个开篇还是令我挺满意的,无论是赛博朋克的宇宙,吸血鬼的宇宙,还是我们的宇宙,太阳系的重要之处在于她诞生了拥有无限可能的生命,而太阳系物语就是生命的赞歌。

【太阳系物语】B7:创世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